结语
技术工人,特别高技能的人才是影响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技工教育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社会,技工院校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坚全面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并对此进行详细的规定,“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显然,技工院校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但是,技工院校丌展综合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多样化的探索。在这方面,郴州技师学院具有典型性,当然它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一个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可以看作是教育成熟和成功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七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台湾]吴靖国。技识通识教育理论与实务[M].师大书苑有限公司,中国民国88年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美].ReardoivLenz.Sanipsoiv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侯志瑾,伍新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梁红。内化:大学生素质形成的关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M].杭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李尚群,刘强。创业者教育--一个大学教育主题的确立与阐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11]刘铁芳。走向生活世界的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毕结礼。高技能人才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13]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4]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16]徐国庆。1R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7]冯建军。当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Reardon·Lenz · Sampson ·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伍志瑾,伍新春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9]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0]陈义彬。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建构[J].中国成人高教,2011(18):24-25
[21]陈向明。什么是行动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02)
[22穆学君。高职院校“双线递进”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3):64-66
[23]王卓亚,李东辉,高职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块化教学实践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51-53
[24]曾艳。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99-100
[25]赵雪云。谈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现代技能开发,2002(4):45-46
[26]梁志强。针对技校学生心开展德育[J].现代技能幵发,2003(9):94-95
[27]吴从环。现代化进程中高技能人I开发问题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4):79-89
[28]陈宇。中国高技能人才开发[J].中国培训2005(3):4-6
[29]石鸥。我们期望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30]曾艳。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感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8):99-100
[31]包金臣。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1):65-66
[32]李尚群。科技发达时代的职业教宵理念[J].职教论坛,2012(28)
[33]杨金梅。我国技工教育50年[J].职业教育研究,2005(3):127-128
[34]何应林,宋兴川。高技能人j概念研究[J],2006(l上):18-20
[35]魏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实践[J].江苏高教,2011(11):135-136
[36]李尚群。对科学世界的遗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解读[J].中国农业教育,2007(2)
[37]黄志诚。教育公平--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9):53-57
[38]时全丽,庞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139-141
[39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7
[40]刘一先。高职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 89
[41]邓续周。高校学生事务结构的改进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81-82.
[42]李海燕,惠长虹。制度建设视角下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1(6):103-105
[43]张彦。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44]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45]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96-101.
[46]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1-7.
[47]方华明。从STW到CBE-美国洲立大学校长RobertA.Corrigan谈美国职业教育特点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 (01)
[48]王亚丰,李尚群。无边职业生涯视野下跨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业教育,2013(1)
[49]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11): 24-28
[5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学德育大纲[EB/OL].
[5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EB/OL].
[52]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0L].
[53]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
[5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致 谢
三年来,感谢农大教育学院给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时时刻刻,随时随地体现的人文关怀令我们毕生难忘。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尚群老师及袁冬老师,用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帮助和教育我成长;感谢2010级职业教宵班这个温暖的集体,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为了同一个目标,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为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