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的概念界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8 共3279字

  第 2 章 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的概念界定

  2.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内容

  2.1.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包括高校的理念、精神、历史、传统、特色、校风、学风、环境和校园风貌。高校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形成的。据史料记载,我国先秦时期《大学》倡导的“大学之道”与西方柏拉图倡导的“哲人治国”理念和亚里士多德倡导的“自由教育”思想共同开创了人类探索高校办学规律历史及理念的先河。距今已九百多年历史的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早的大学,当时大学的主要教学活动就是传授知识。19 世纪工业革命兴起以后,德国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威廉。冯。洪堡主张大学不仅应当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发展知识。进入 20 世纪以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为促进大学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首次提出了“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新理念。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大学已从类似于行会的组织机构逐渐发展成为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多元文化的激荡交融和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逐步形成的结果,更是以大学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大学人在长期办学实践的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积淀和努力创造的。①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但也反作用于社会文化,在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于作为高层次文化殿堂的大学来说,大学的学科文化、专业文化、环境文化、班级文化、道德文化乃至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其成员的行为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内部的事情,它要影响社会,影响国家。

  何谓高校校园文化?部分美国专家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标准、传统、价值观、办学实践、信仰、假说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指导高校学生个体或团体行为以及认识理解校园内外一些事件、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①近几年来,深刻认识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内涵正在引起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我国学者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也出现了多种界定。在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借鉴西方专家学者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自己的浅见,我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大学为载体、大学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理念和精神为底蕴,通过历届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就其内涵来说,第一,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所形成的文化,而不是以企业、社区等社会单位或中小学等教育单位为载体所形成的文化。第二,高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第三,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承前启后、除旧布新的过程。第四,精神成果集中地体现在高校精神之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包括新科学、新技术、新观念、新思想以及学校传统、办学理念、学校校风和学风等。而物质成果既是高校精神成果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包括大学设置的课程和学科、教师队伍以及学校的建筑设计、活动场地、景观环境。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2.1.2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在大学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高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的整体。高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它既是高校精神成果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集中地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水平和特色。

  高校物质文化包括校园风貌、校旗、校徽、校歌、校园建筑设施、校园绿化美化环境、教学基础设施、高校课程和专业设置、教师队伍等。而教师队伍在高校物质文化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一所大学只有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人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才能提高此所大学的声誉。梅贻琦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竺可桢也指出:“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这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实最为重要,教授是大学的灵魂。”②教学基础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是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大学顺利完成治学育人任务的重要物质保证。

  高校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当达到一定条件时,它会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以使人们能够追求并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高校精神文化来自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集中体现;是不断激发和鼓励后辈学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

  高校精神文化包括三部分:一是能够精确认识和概括的部分,例如校风、校训、使命陈述等。这些为高校所有成员的努力方向和价值追求指明了方向。二是身处校园能够深刻意会的部分,如氛围、士气、精神气质、精神状态等。这些会对所有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存在于日常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部分,集中表现为一种学风、文化氛围以及学术自由,如高校倡导的“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着眼未来”、“自强不息”等科学精神。

  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物质文化和高校精神文化得以实现的保证,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等特点。它包括高校组织结构、校园内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与准则等。制度文化属于高校校园内的中层文化,是校园内所有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

  高校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播方式,它是大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它主要是指教学科研活动、课外艺术活动、学校特有的仪式和典礼活动以及后勤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能够表达学校价值判断的活动,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活动,是能够达到强化学生价值观趋同与学校提倡价值观目标的活动。

  2.2 高校德育的内涵与内容

  2.2.1 高校德育的内涵

  德育活动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就一直存在。高校德育是指高校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心理要求、道德规范和法纪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使他们转化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由此可见,高校德育的本质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还具有全面性、渗透性和导向性,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的体现,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高校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即高校里的全体师生,因此,高校德育的实施必然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矛盾,即伴随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规范要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矛盾。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教育活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课外活动、教师榜样、校风等方面的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大学生的内在品质形成符合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规范与要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2 高校德育的内容

  高校德育内容是由多种要素依照特定层次结构组成,是形成人们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在我国现阶段,高校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五个部分。

  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是高校德育带有根本性的教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是高校进行的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以包括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为基础。人生观教育的内容有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成才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法制观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遵守纪律的教育。道德观教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其中道德观教育处于基础性层次;法纪教育处于次高的基础性层次;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处于较高层次;世界观教育则处于最高层次。

  五部分教育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高校德育的这些内容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多种要素组成的德育综合体。

相关标签:校园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