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本文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变革进行分阶段的政策演变历史性梳理,阶段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前(1902-1948)的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变革、1949-1977年的动荡期变革、1978-1998恢复发展期变革、1999-2014年深化发展期变革四个变革时期。文章注重对不同时期的政策演变进行历史研究,进而得出变革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再据出现的问题探索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变革建议。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分别从选题研究的背景与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为文章的研究搭建骨架,为文章的血与肉的生长构建出战略基础。
第二章通过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相关国家重要政策及文件进行解读,对每一阶段的变革特征做出分析;依据每阶段政策演变的变革偏向分析每一时期的变革趋势,进而总结出招考制度链每一环节(招生计划管理制度、入学资格审查及报名制度、考试制度、录取制度)之变革经验。
第三章将我国与发达国家现有的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分别从招生计划管理制度、入学资格审查及报名制度、考试制度、录取制度四个方面做对比分析,从中得到变革建议。
第四章分析我国招考制度管理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责,同时对变革过程中备受争议与关注的相关制度(统一考试制度、推荐免试制度、分段式招考制度、复试制度)做细致探索,找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在变革中存在的问题:①统一计划管理集权制与高校自主权的“较量”,②考试制度中对考试时间与考试内容的规定影响了本科教学的正常进行,③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上涨幅度控制力度不够导致质量有下滑危险,④推荐免试制度、复试制度变革抵御腐败不力。
第五章依据问题入手,最终针作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变革的建议:①改变招生计划制定的方式,加大高校及导师的自主权,②变初试为资格考试,探索两段式考试方法,减轻对本科教学的影响,③为保证硕士研究生质量,考生报考时增加对考生入学动机考察,④坚持并发展推荐免试制度,进一步探索复试制度与破格录取制度。
论文的撰写过程充实又有意义,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不易,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学术研究方法与研究态度,这也有助于我后续的学习与工作。因笔者水平有限,加之受到资源条件、研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论文的论述中不免会出现某些不足。期望本研究能对研究生招考工作者提供相应借鉴。笔者也会持续关注本论文研究课题的发展动向,并争取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研究。
参考文献
一、中文论文
[1]刘海兰。中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姚龙琴。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D].河海大学,2006.
[3]王海燕。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6.
[4]王娜。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录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巨玉霞。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
[6]索昭昭·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苏州大学,2008.
[7]赵研。浅析现行体制下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J].理论界,2006,04:135-136.
[8]滕居特。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策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20-122.
[9]李旭,张群,张喜梅。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03:66-68.
[10]章晓莉。浅议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J].江苏高教,2007,03:119-121.
[11]邱进,韩连玉,王慧莉。中美两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7,03:37-39.
[12]张喜梅,牟宏,李旭。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比较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07:98-100.
[13]梁亦菡,韩映雄,朱公孟。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历史沿革与政策演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4:14-18.
[14]覃红霞。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中的两难问题[J].高教探索,2008,02:87-90.
[15]陈福。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反思[D].西南大学,2008.
[16]杨绍志。改革开放3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演变研究[D].河北大学,2010.
[17]衡旭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8]牛春艳。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9]魏玮,雷彩虹,许方,姚菊明。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08:13-45.
[20]罗敏。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政策:现状、特征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09:49-54.
[21]罗敏。我国研究生招生推荐免试制度的特征、矛盾及发展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39-44.
[22]陈睿。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21-24.
[23]章小辉,李国红。我国研究生招生体制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3,03:68-69.
[24]曹春,蔡妙花,伍超。中美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51 -54.
[25]吴佩林,魏勇。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3:71-73.
[26]高明国,袁建力。关于改革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1:74-76.
[27]江董。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理论思考与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05,03:104-106.
[28]赵丽娜。教育机会不平等中的平衡机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D].东北财经大学,2010.
[29]李妮。中日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旳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
[30]杨乔清。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31]汤苗苗,王琴,王良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02:10-12.
[32]宋振东,晏丕振,李伟。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十年改革历程[J].农业教育研究,2009,02:12-14.
[33]岳爱武。近代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J].高教探索,2009,04:101-105.
[34]于鹰宇,高伟涛。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02-104.
[35]张亚群。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趋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1:19-23.
[36]陈窨。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回顾[J].中国考试,2006,04:33-35.
[37]张继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问题与改革探微[J].考试研究,2006,02:62-70.
[38]余桂红。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9]肖建琴。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40]王巧玲。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1]方晓斌。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取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42]饶小霞。中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3]杨李娜。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厦门大学,2003.
[44]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5]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6]孟洁。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历程解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07):34-42.
[47]张敏。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历史嬗变及变革理念[J].高教高职研究,2011(07)。
[48]黄德峰,刘猛,王本余。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现代大学教育,2003(01)。
[49]罗利佳。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后的特点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7(8)。
[50]饶小霞,唐安国。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后的特点与启示[J].湖北招生考试,2006( 16)。
[51]贾嘉。中美研究生入学考试及招生制度比较[J].中国研究生,2009(09)。
[52]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J].天津市政,1951,29:3.
[53]陈娟。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类型分析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12) :43-45.
二、英文文献
[1]Jonine Jancey,Sharyn Burns.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experience[J].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2013,3.
[2]Newton Sarah E,Moore Gary. The significance of graduate admission written goalstatements.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6,3-
[3]Landrum R Eric, Clark Jeremy. Graduate admissions criteria in psychology: an update.[J].Psychological Reports,2005,2.
[4]Powers Donald E. Validity of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 (GRE) general test scoresfor admissions to colleges of veterinary medicine.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4,2.
[5]C. Raymond Millimet,Mary E. Flirnie. Estimating graduate admission standards inpsychology[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82,2.
[6]Donald E. Powers, James Lehman. GRE candidates1 perceptions of the importance ofgraduate admission factor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83,2.
[7]Karazsia Bryan T,McMurtry C Meghan. Graduate Admissions in Pediatric Psychology:The Importance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J].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2011.
[8]Lawrence C. Marsh, Arnold Zellner. Bayesian solutions to graduate admissions andrelated selection problem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3 51.
[9]Megginson Lucy. Noncognitive constructs in graduate admissions: an integrative reviewof available instruments.[J]. Nurse Educator,2009,6.
[10]Dawes R M. Graduate admission variables and future success.[J]. Science, 1975,4178-
[11]Schlegel J F,Rodowskas C A,Gill C E, Ostroff C S,Katlin A F. Report on graduateenrollment fall 1974 and graduate programs offered in member colleges 1975-76.[J].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1975,3.
三、国家相关政策与书籍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199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2006,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4]教育部。《2004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03.
[5]潘艺林。从超越到世俗--西方高等教育的当代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31.
[6]曹健。研究生培养模式论[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1.
[7]茶世俊。研究生教育制度渐进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8]杨颉,陈学飞。研究生教育质量:内涵与探索[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9]“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中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10]谢桂华,许放。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M].光明曰报出版社,2011,4.
[11](美)伯顿。克拉克(BurtonR.Clark)著,王承绪译。探究的场所[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2]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3:628.
[14]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2:368.
[15]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3:671.
[16]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2:389-390.
[17]张晞初。中国研究生教育史略[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18]高等学校暂行规程[J]_人民教育,1950,05:68-69.
[19]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55.
[20]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1]教育部高校学生司。1977?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文件选编(匕册)[Z].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四、网站
[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刀方数据库
[4]中国知网
[5]中国期刊网
[6]维普网
[7]百度
致谢
弹指一挥间,我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将要告一段落。从初入校时的不适、稚气、充满好奇到现今的熟知、成熟、一切如故,我汲取着,成长着,经历着。两年多的生活与学习我经历着磕绊与成功,感悟着其中的喜怒哀乐,积累着经验与教训,一切的一切都为我未来的奋力前行做着铺垫,形成了我解决日后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的强大后盾保障与力量源泉。好的体力与充沛的精力是论文撰写的基础,因此,论文撰写期间,我形成了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每日适当的运动保障了我做学术研究的健康体力。论文的撰写过程充满了挑战,遇到了困难与障碍,但在师长、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下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初告完成。
在此,尤为感谢我的导师潘艺林老师。本论文的创作是在潘老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开题到论文进一步撰写、初成,潘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与详实的指导。从中,我也感受到了老师学识的渊博以及对于学术研究的严谨追求。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潘老师更是给予了我无私旳帮助与关怀,引导着我不断前行,为我提供可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再一次衷心的感谢您!
本论文的完成也要感谢周玲老师、徐洁老师、汪邦琼老师在论文开题、论文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与精心指导,他们不辞辛苦,用自己的心血为我论文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感谢热情满满、认真负责的马晓娜老师、孙艳丽老师、汤立群老师、王青老师一直以来的倾情帮助与无微关怀,您们让我感受到高教所大集体的温暖。
还要感谢我亲爱的师姐们、同窗们与我可爱的师妹、师弟在我平日的生活学习中带给我的帮助、支持、理解与关爱。感谢徐丽师姐、张平平师姐、马豫婷师姐、干瑾师姐、赵亚琴师姐在我刚入学时的关怀、指点与经验传授;感恩遇到我可爱的姐妹们--马晓丹、胡腼、陈彦琛,我们的相遇、相知是欢乐更是缘分,可爱的冬梅妹子、利落的任颖师妹、风风火火的晓晴(和我很像哦)、高教所一宝的黄伟健师弟,谢谢你们带给我的温暖与欢乐!亚琴,我的心灵挚友、我的师姐、我心中的萌妹子,你的真诚、睿智、有担当、有见解、有主见、热情、向上好多好多优点深深的感染着我,也支撑着我走过我最难过的时期,有那么一段时间,你真的成了我的心灵支柱,你给了我太多感动与支持友谊长存!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与支持,我爱你们!
最后,还要感谢忙中抽时参加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们,诚挚的问候一声:您辛苦了!
在感恩中期待我的硕士研究生生涯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