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教学知识管理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9 共515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知识管理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2部分】 教学知识管理研究绪论
【第3部分】知识管理及其模型
【第4部分】教学的概念、理论及教学中的知识
【第5部分】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6部分】教学中的知识管理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一是知识社会的到来,让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教学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二是教学功能已经从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知识社会的到来

  如果说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变迁过程中,谁先获得技术,谁就能够领先社会;那么在今天由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中,谁先获得知识,谁就将成为时代的宠儿。有研究表明,科技进步(知识)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已经从 20 世纪初的 5%左右上升到 21 世纪初的 70%至 80%左右。早在 20世纪 60 年代,美国现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其著作《后资本主义社会》①中就提出“知识社会”的概念,并指出知识社会中,知识超过了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基本经济资源,在知识社会中掌握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人将发挥主要作用。

  在知识社会里,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同时,知识的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从 1800 年到 1900 年的一百年里,人类的知识总量增加了一倍,进入 20 世纪,知识量分别以 50 年、20 年、10 年的速度翻番。现在,知识量以每 4 年甚至更快的速度翻番。人们用“知识大爆炸”来形容知识的增长,面对着“爆炸”的知识,如何获取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妥善管理知识、如何更好的利用知识、如何创造有价值的知识成了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于是,知识管理应运而生。

  生活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如何获取所需知识的技能、拥有运用知识产生价值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社会中立足。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要教会学生这样管理知识的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的职责所在。

  (二)时代对教学的要求

  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始终被认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成为教学最经典的形象。而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叶圣陶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天,教学又不仅是要教学生学的概念了。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知识来创造新的价值,如果仅仅拥有知识而不能用知识来创新,那么知识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因此,教学不仅要给予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要给予学生运用知识创造价值、创新知识的能力。

  人们对应试教育有一个生动的描述,叫做“高分低能”.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在各种测验中都能得到“高分”,但是却无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创造价值、无法运用知识来开创未来的幸福生活,恰恰相反,知识却成为个人生活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知识并不会天然地产生力量,更不会天然地创造价值和生活。只有合理地管理知识,成功地运用知识,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今天,正是教学要改变过去形象、接受时代挑战的时候。新时代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可供利用的条件。知识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成功运用,为我们的教学运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人们对教学规律、学习规律认识的深入成为教学革新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教学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 2001 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新课改还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既有时代的要求,又有改革的客观条件,革新教学正在起航。

  二、研究现状

  (一)企业中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

  知识管理实践大概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社会化实践活动,知识管理开始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了获得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开始注重对知识资产的创造、传承、运用和保护,这就是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的雏形。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首次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随后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快速发展,一批知识管理的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同时,相关的理论也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到 20 世纪末,超过八成的美国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企业知识管理计划。

  1991 年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与同事合著《知识创造型企业》(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Dynamics of Innovati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成为对知识管理在企业领域运用进行广泛研究的开端。野中郁次郎在对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经验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换模式(SECI 模式),这成为了知识管理研究的经验基础理论。①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相关方法体系不断完善和成熟,在发达国家开始成立一些专门的知识管理咨询公司,如美国勤业管理顾问公司(Arthur Andersen),推行知识管理服务,而一些先进企业也开始在相关领域实施知识管理项目。

  知识管理对于企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裁员成为一种常用的增加利润的策略,但伴随着裁员会出现新的问题,被裁掉的员工可能会带走企业的知识资产,造成企业重要知识的流失。为此企业引入知识管理,试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员工头脑中的知识进行管理,以便在企业内部进行分享,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同时避免因裁员带来的“知识流失”.企业对知识的管理目标是促进知识的增值,提高生产的效率,围绕这个核心目标,企业从知识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四个方面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知识是信息在情境、经验、见识与价值观的动态融合中获得的。②因此,企业知识管理重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把个体看做知识的实际来源,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适合交流、分享、创新的环境。

  (二)教育领域中知识管理应用研究现状

  教育领域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领域,同样存在知识管理的需要,只不过,教育组织机构中知识管理问题更为复杂和特殊。首先教育机构以知识传递与创新为职责,知识是教育机构最核心的内容;其次教育机构(学校)不仅有教师在创新和管理知识,也有学生、教育管理者和服务者在不同的情景中创新和管理知识。相比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要落后,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始于 1999 年英国学者哈格维斯(D. H.Hargreaves)在《英国教育研究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上发表了《知识创造性学校》(The knowledge-creating school)。2000 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出版了《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论文集,收录了一些教育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论文。2002 年台湾学者林海清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提出一个学术性的知识管理框架,认为学术团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运用多维资料归档、信息分享和教师激励等,创造最有利的知识平台。①大陆关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始于刘毓 1998 年发表在《教育评论》(第六期)上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一文,之后教育技术学、图书情报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知识管理研究不断涌现。

  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一批敏锐的学者看到了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大意义,积极致力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1 年黎加厚在《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了《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一文,开启了教育技术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大幕。随后的学者在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1999 年韩莉在《图书馆论坛》上发表了《图书馆引进知识管理初探》一文,以图书馆专业的视角来探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②图书情报专家以独特的专业视角积极探索知识管理研究,并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基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领域。

  知识管理在课程开发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学者论述了知识管理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校运用知识管理的策略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③教师是教育领域最重要的资源,教师教学知识的创新、积累、分享与管理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师教学知识管理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热点。有学者探讨了学校实践知识管理的可行性,梳理了教师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④还有学者对教师知识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五个流程即知识取得、知识存储、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和两个促进因素即信息技术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框架。⑤大陆学者也对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缺乏系统性。

  (三)小结

  通过对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中对于知识管理在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很缺乏,还没有学者针对性地对教学中的知识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教学领域涉及教师知识传授(知识转移)、学生知识接受(知识转移)、学生知识存储、学生学习策略、同学交流、学生能力形成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知识管理的问题,只有做好每个环节的知识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好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思想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实现知识的动态流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的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改进自我指导学习策略,提高同学互动学习效果,实现知识增值。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两种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如教学理论、知识管理、教师知识管理、教学情境建构等领域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形成知识管理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主要观点,并试图提出可资借鉴的应用模型。

  (二)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成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的分析,找到其中与教学相似点,运用企业知识管理成功经验来提出教学知识管理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五、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重新思考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运用知识管理的模型对各环节进行分析,从新的视角来理解教学。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不足之处

  本研究所运用的知识管理模型主要是 SECI 模型,并融入一些新的发展,但是更广泛的知识管理模型和技术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涉及较少;本研究对于教学的理解局限在一般意义的教学(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没有对不同层次教学进行细分,也没有特别考虑不同层次教学之间的差别对知识管理应用的影响。

  六、概念界定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其内涵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随着知识管理在不同领域的广泛运用,其内涵还可能变得更加宽泛。现综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

  ①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分享提供新途径。De Jarnet(1996)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创新。包括知识理解、知识传播和利用、知识存储和精细化。贝西(Bassie, 1997)认为,知识管理是为加强组织绩效而开展的知识创造、获取与运用的过程。我国学者黎加厚也对知识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分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②目前对知识管理概念的界定大都从企业或组织管理的角度展开的,强调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或者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有个别学者提到个人层面的知识管理③④⑤,指出其在协助个人系统化自身知识,并运用知识作出最佳决策以解决问题,提高个人应变能力。综合上述观点,知识管理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首先,注重人是知识管理中的主动和最主要因素,强调人对知识的创新。其次,知识管理注重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协作。再次,知识管理是一种对知识有意识的管理策略。有鉴于此,故将知识管理界定为:个人或组织为更好达成目标,有意识地对行为中知识的获取、转移、分享、应用、创新等开展的管理。

  (二)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这种知识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以区别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相对,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知识。动作技能指通过反复练习习得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三)认知策略知识

  认知策略性知识是关于人应该“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对自己的认知方式、方法进行管理的知识。认知策略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一部分,属于隐性知识,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知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