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学校对学生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
4.1.1 学校对社团的认识和定位不清
从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的观念来看,没有从学校的发展稳定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高度认识学生社团,认为学生社团只是学生课外活动的群众性组织,社团活动也只是简单的课外娱乐活动,没有认识到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更没有认识到对于学校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对社团管理时,很多学校认为这只是团委的事,不需要多关注,也没有重视社团活动的教育功能,纳入教学计划内。同时缺少各方的有力支持,对社团的发展和建设没有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也没有形成党政重视,各部门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4.1.2 学校的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对社团的管理目前主要是由党委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团委指导,并成立社团部或社团联合会,协调各社团的运行,还配备指导教师进行活动指导,有的学校还有固定的挂靠单位。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保证社团健康、持续发展。
但是有些高职院校也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不明确,各级管理指导部门职责不清楚,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没有真正落实的情况(吴扬 2009)。学校党委对社团的领导没有真正落实,学校团委对社团的指导因为忙而顾不上,而指导老师因为是兼职,没有积极性,对社团指导也基本没有。这些都导致学校对社团的发展缺乏规范系统地指导和有效地监督、管理,出现有时是多重管理,有时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和制约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4.1.3 管理政策和措施不完善
4.1.3.1 管理政策和制度不到位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学校层面的加强社团建设的相关政策,没有制定学生社团建设的发展规划;缺少社团管理的相关制度,更没有建立对学生社团干部和指导老师的管理、考核、激励的机制,或者有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善,缺乏针对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无法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4.1.3.2 保障措施没落实缺少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撑,就导致没有针对性的支持社团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保障。一是不能积极为社团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无法提供社团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二是没有按社团发展规模给社团划拨专项活动经费,根本无法保障社团正常运行。而且在使用经费时需要一级级申报,层层审核,程序复杂,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三是没有定期有计划的对社团指导老师、社团干部及社团骨干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这些问题,都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4.1.4 研究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起步较晚,发展历史短,大都没有组建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系统研究学生社团发展规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有关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而且相对落后。这就导致缺乏科学的理论有效指导学生社团的建设,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社团的健康快速发展,所以要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就要把理论研究放在首位,提高科学的理论指导水平,提升社团发展水平。
当对学校在社团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进行调查时,10.37%的社团干部认为学校对社团的定位不明确;19.75%的社团干部认为学校的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管理;18.43%的社团干部认为政策不到位;26.66%的社团干部认为扶持力度不够;24.79%的社团干部认为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1】
4.2 社团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不明确
4.2.1 创立社团盲目跟风
有很多学生因为一时兴起,突发奇想,便草草成立一个社团,有的因为受一个热点事件或流行思潮的启发,盲目创立社团,这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深入的调研论证,对社团的宗旨、目标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社团生存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或因组织管理能力差,最终导致运行状况不佳,出现虎头蛇尾、昙花一现的现象。
4.2.2 社团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
有一些社团成立后,没有对社团的发展目标进行很好的思考,也没有结合社团的专业和类型特点进行科学定位,缺乏社团发展的系统规划,致使社团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内部管理不完善,活动特色不鲜明且没有连续性,社团发展时好时坏,缺乏内部凝聚力,社团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发挥。致使会员对学生社团产生失望,没有长久的归属感,进而对学生社团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李敏 2012)。【2】
4.2.3 社团发展不能健康持续
很多社团的发展往往依赖于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没有建立起一个团结有力、科学规范的领导班子,也没有形成书面的完整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这些核心人物对社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社团发展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工作表现(虞靖彬 2008)。如果这些核心成员一旦离开或毕业,将会导致社团无法继续发展,社团的发展目标不明确,也无法延续一些优秀社团活动的特色,很多优良传统和先进经验也不能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甚至导致社团无法继续运行。
4.3 社团活动缺乏特色和内涵
4.3.1 社团活动层次不高
学生社团要通过活动来体现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若没有体现特色的品牌活动,就会影响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很快,但缺乏上层次、高水平的社团活动,尤其是有特色、影响力大的活动更少,很多学生参与兴趣不大。在调查时,17.94%的会员和 35.67%的会员认为社团举办的活动自己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而 46.39%的会员认为社团活动没意思,不感兴趣。【3】
在社团活动中,文体娱乐型的活动和内容多,而学术科技型和思考创新型的活动和内容少。很多社团活动只追求娱乐性,科技含量和教育意义不大,学生参加完活动没有太大收获。在对社团活动是否有意义的调查中,26.35%的会员和 38.63%的会员认为社团活动很有意义或比较有意义;22.28%的会员认为所在社团举办的活动意义不大;12.74%的会员认为所在社团举办的活动没有意义。【4】
4.3.2 社团的品牌意识不强
社团品牌是学生社团的宝贵财富,是社团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保障。一个社团若没有自己的品牌项目、品牌活动,就难以扩大社团知名度、拓展社团合作空间(伍德勤2011)。一方面,有的社团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注重了解学生的需求主动把握学生特点和时尚文化,工作循规蹈矩、墨守陈规,没有新思路,缺少新办法,举办活动只注重表面形式,不求实际效果,内容简单,缺乏内涵,没有特色。另一方面,校内活动多,但缺乏影响力,能走出去的品牌活动少。在调查时,11.17%的会员认为有品牌活动,特色鲜明;14.63%的认为有品牌活动,但特色不鲜明;41.53%的表示有特色活动,但没形成品牌;32.67%的会员表示没有特色和品牌活动。【5】
4.3.3 社团的组织文化未形成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都会一定程度模仿本科院校,举办活动也大多是模仿和重复。虽然社团数量多,活动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但却没有立足社团本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认真思考,精心策划,努力培育独特的社团文化。尤其是忽视了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没有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融入社团的相关活动,打造职业院校品牌社团和社团品牌,进而影响校园组织文化的建设。(何艳瑾 2013)
4.4 学生对社团的认知存在误区
4.4.1 学生选择社团存在盲目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招新时,一些刚入学的新生有一种盲从的心理,在对社团情况没有来得及了解的情况下,就糊里糊涂,匆匆忙忙在别人的鼓动下随便加入某个社团组织。或者只是一时兴起,心头一热,对社团的功能和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加入社团单纯看作是一段在校经历,对社团组织缺乏归属感。等时间一长新鲜感消失,或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就不愿再参加社团活动,自动退出,从而导致很多社团人员流动性大,社团活动、文化缺乏传承性,不能高水平发展。【6】
4.4.2 学生参与社团存在功利性
受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社团出现社会化、功利化的发展趋势,社团内部官僚主义倾向严重,名利主义浓厚。有些学生就是看中这一点,加入社团时虽然经过认真考虑,态度很坚决,但目的不正确,甚至动机不纯,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是为了能混个负责人的头衔,过一把官瘾;还有的甚至借助社团的平台,通过社团搞活动向企业拉赞助,给个人捞点好处,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些学生加入社团,自然不思工作,不考虑社团的发展,而是到处拉关系,搞联谊,沽名钓誉,若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就选择退出社团,或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使得社团在学生中的形象受损,影响力下降,群众基础变差。
4.5 受高职院校的学制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4.5.1 学制限制了社团深入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为了能够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往往会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专门安排学生深入企业,进行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再加上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大二刚一结束时就开始联系就业单位,甚至提前离校就业(郑义臣 2005)。这样,学生实际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甚至不足两年,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学校就不得不限制课外活动,也自然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限制了社团的推广和普及。同时,一些社团负责人,因为工作时间短,缺少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缺乏社团发展的长远规划,使工作按部就班,缺少创新,无法深入。
4.5.2 校园文化影响了社团蓬勃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和培育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体现,是独特文化气氛和大学精神的传承,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文艺养心,文化化人的作用(吕春晖 2007)。由于高职院校建校晚,发展时间短, 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也没有优秀大学精神的传承。而且处在艰难的发展期,往往不注重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浓厚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有些高职院校只注重教学建设和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没有认识到“第二课堂”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更没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也就在根本上造成社团活动缺乏优秀大学文化的引领,也没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推动,低水平重复,低层次徘徊,常常忽略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没有注重独特社团文化的培育,社团越办越没有特色,影响力越来越小,这既不利于良好社团文化的形成和活动品牌的打造,更不利于社团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