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动导向法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方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从完成任务的途径去学习知识。使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然后再经过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运用到实践中去。
“中职”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简称。“电工电子类课程”是建立在中学物理学的基础上,对我校学生来说是学习电力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撑性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类课程一般内容都较为繁杂,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要求极高,对于入学起点较低、知识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我校目前电工电子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
2.2 行动导向法的基本特征
2.2.1 教学目标特征是以能力为本位
行动导向教学法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的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这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具体表现。学生不断实践的过程就是行动导向法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
经过这种方法学生获得的知识有很多是书本上没有的,是他们自己思考探索发现的。因此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提高。
2.2.2 教学内容特征是以任务为导向
行动导向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需要在不同的知识中发现联系,来面对各种未知的困难和观点,而传统教学方法按照学科课程体系来组织教学实践显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因为行动导向法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符合实际职业活动规律,与工作过程有一定联系的课程内容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来确定。
2.2.3 教学方法特征是“知行合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学的引导者是老师。教师要做到“以学论教”,打破“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传统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思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自觉学习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由原来的统治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2.4 教学评价特征是多维性和综合性
行动导向教学结果并不像传统教学法那样以考试结果为唯一评价,它的教学结果应包括学生实践生产的产品和智力成果等。行动导向法教学评价考核除了成果的评价外,还应该包括教学过程的评价,这种多元的评价考核方式应该是多内容、多形式、多方法、多主体、多时段的。
2.3 行动导向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2.3.1 教学形式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上的,通常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不是能力提高的引导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被动的,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呆板,思维受到束缚,不能满足工作岗位和社会的需要。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要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整个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获得知识。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处在主动的地位,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2 学习内容的区别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讲授的内容是教材课本,对于学生来说叫作间接经验,因为这些都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也有部分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偶尔可以获得直接经验,但这个过程也是为了验证之前学习过的间接经验或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间接经验。学生通过大量的反复和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也就是说记忆是传统教学方法掌握知识的主要方式。
在行动导向法中,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穿插讲解部分间接经验,而学习这些间接经验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已经获得的直接经验,加深对此的体验。将直接经验的手脑配合和间接经验的记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达到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2.3.3 教学目标的区别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大块目标。传统教学法主要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学生通过思维、想象、注意和记忆的方式进行反复学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行动导向法中,认知目标已经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的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操作目标都是行动导向法重要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既互相独立,又彼此联系,最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行动导向法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3.4 传递方式的区别
在传统的教学法中,信息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这种传递是单向的。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基本的交流。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合适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在行动导向法中,教师根据学生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具体的表现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程度,进而对学习的进度进行把握,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这种双向传递的信息可以得到及时地反馈,真正有效率的进行信息传递。
2.3.5 教师作用的区别
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学生获得知识唯一的来源就是授课的教师。教师处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自始至终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对教师传授的内容进行反复记忆和联系,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学生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探索与尝试。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大量的传授知识,而是仅仅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此时,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仅仅是教师,分成小组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通过这些途径取长补短获取知识。而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进行把握,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和思考。
2.3.6 考核评价的区别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考核评价一般安排在期中或是期末,采用单一的笔试手段。
这种考核方式尺度统一,大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不能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出学生真正的能力。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技术课程而言,这种考核方式明显不能适应课程的需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而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下,通常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全方位的进行学生能力测试,着重考察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的能力,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考核。这种考核方式重过程而轻结果,更多的关注课堂上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品质,并及时的给予鼓励。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可以概括如下,参见表 2-1。
2.4 行动导向法的应用环境要求
2.4.1 培训支持
行动导向法在我国中职院校属于新生事物,它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老师受到的一直是传统的教育。传统的一间教室,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即便有少许的实践活动也仅仅是在实验室里做验证性的实验。在开展行动导向法起步阶段,要扭转多年以来形成的这种教学习惯很不容易,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加强培训。使广大教师从内心接受行动导向法的应用,从思想上接受以学生为中心,重技能、重能力的教育观念。
首先是对教师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培训。让广大教师逐步转变思想,意识到行动导向法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性。其次是对教师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培训。我们的教师大多都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是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比较欠缺。因此应该从新教师的引进和现有教师的层次提升这两方面入手。招聘既有企业工作经验又愿意做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才来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鼓励现有的教师去企业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技术,并引用到教学当中来。努力把教师培养成为既有教育教学理论经验,又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2.4.2 教材支持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集中体现。在目前正在使用的中职教育教材里,国家级的教材较少,大多是省级教材,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不能及时的将本学科前沿知识技术体现,很多教材明显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依照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行动导向法的特性,结合课程的内容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新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基础和应用等方面的矛盾。编写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围绕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本校教材,并作出相应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行动导向法下高效学习,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2.4.3 课程管理支持
目前职业教育的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技能训练为辅助。要实现行动导向,必须从课程管理制度入手,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空间来实施行动导向,即要调整现有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行成的,教学计划,学期计划等课程管理内容应由上课的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管理者只需为专业教学提供时间、空间、场地保证。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动手能力等弹性的进行课时分配,合理利用时间空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4.4 激励政策支持
比起传统教学,行动导向法实验实践的课程安排大大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的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由于学生自主思考环节的增多,需要学校图书馆配备更多的专业图书和网络设备。同时,教师开展行动导向法比起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工作量急剧增大。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应当考虑到课程配套所需要的设备采购,以及对于教师的工作量的统计方法应给与一定的政策性支持。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发挥行动导向法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同时提升学校的形象。
2.4.5 实习基地支持
实习基地建设对行动导向法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施行动导向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工厂化的实习场地是必不可少的。比起在学校进行的实验实训,在实际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将来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同时,专业教师在工厂里锻炼,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应少建学校实验室,多与相关企业单位合作成立实习基地,或者多建工厂化的实习基地,以适应行动导向法对实习场地的要求,切实可行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