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园结构游戏与教师指导的内涵及教育意蕴
一、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内涵、特征及价值
(一)结构游戏的涵义
在我国古代“结构”意指“建造房屋”,如杜甫《同李太守登历下新亭》:“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中的“结构”即为建造房屋的意思。从中我们大致也可以推论出,在古代“结构活动”主要是指一些建筑、建造活动。
在国外,“结构”一词是由拉丁文 ConsTrucTic 演变而来的,原意是“建筑”,即建筑活动。早期结构游戏和建筑密切相关,主要是指用积木拼搭的建筑游戏。
十七世纪捷克着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游戏是最适合于儿童的活动,游戏可以使儿童集中于某种事物,因此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能力。关于游戏的玩具,夸美纽斯认为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泥土、木块及石块搭建房子,以此来锻炼他们建造房屋的初步建筑术。此后,在专门的玩具和游戏的书籍中便出现了建筑游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游戏从材料、玩法和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了塑料插接、金属螺丝等材料,游戏的概念也随之扩大了。现在,人们把运用各种建筑玩具或材料进行构造的活动或游戏都称为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可以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加影响的开展,也可以在成人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展开。本文中的结构游戏是一种狭义的游戏,是指发生在幼儿园里,通过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与现代一般意义的结构游戏相比,只是游戏的外部条件(游戏地点)发生了变化,幼儿游戏活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即结构游戏的自主性、发展的适宜性、表现自我等本质特征是永恒存在的。
综上,我们可以对本文的结构游戏进行概念界定,幼儿园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指发生在幼儿园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幼儿使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沙土、雪、石子等),进行建筑和构造(如排列、拼搭、接插、粘合、穿编、螺旋等)的活动。
(二)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游戏
目前,幼儿园常用的结构游戏材料主要由以下几种:积木、积塑、雪花片等建筑材料;沙、石、水、土、雪等自然材料;绳子、瓶子、挂历、纸盒等废旧物品材料,可以看出结构材料是由各种无形象注意的结构元件组成的。在游戏前,这些材料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零件,通过儿童的操作,这些无意义的元件会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组合成一个有形象意义的整体。例如,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堆在一起,只是一堆零件,通过儿童的拼搭组成一辆小汽车。
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操作构造活动
在结构游戏中所提供的素材玩具,只有通过幼儿的操作才会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通过操作进行构造也是结构游戏的主要活动方式。首先,操作的技巧非常重要,它要求的动作要灵活、协调、有力度,以便进行加高、加宽、铺平、围合等技能的训练,来操作建构各种物体。其次,构造的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幼儿借助空间想象力将元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来实现结构的造型,为了使造型美观、牢固,构造时还要考虑对称性、平衡性,否则构造就难以实现。
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素材以及与结构游戏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作为一种操作构造的游戏,幼儿在结构游戏中既可以表现现实中的各种物体形态,同时又可以把自己思维中想象的物体具体化。虽然幼儿的结构造型比较简单,但是却代表了真实的物体,是真实物体的模拟和象征。另外,各种模拟构造物的形象结合各种辅助材料,可以使幼儿充分按自己的意愿模拟各种场景,体验各种社会角色,这也是幼儿创造力的体现。
4.从造型上看,是一种立体造型活动
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也是孩子们的一种艺术造型活动。因为,结构玩具是一种素材玩具,结构游戏的活动方式是造型结构,幼儿通过对元件的构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形象。结构游戏的艺术造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直接反应物体的结构造型,通过构造物体反映大自然和人们构造劳动的美。结构的造型和绘画造型一样是幼儿的一种艺术活动,只不过绘画造型是平面的,结构造型是立体的。
幼儿的结构造型生动、形象,反映了他们对生活中美的感受和对创造美的追求,具有审美意义,因此,不少国家也把结构游戏列入美术大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
(三)结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理解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而结构游戏是他们进行建构的有力工具。不管从幼儿身心发展还是教育功能来看,结构游戏都具有重要价值。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结构游戏在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各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1.健康:结构游戏与幼儿身体的发展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不停的进行物体的操作拼搭动作(排列、组合、接插等),这为幼儿感知运动技能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例如,搭建中小型积木、积塑等结构游戏材料能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手的精细动作,锻炼手部小肌肉群,而小肌肉群的协调为幼儿以后书法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操作大型的结构游戏材料则可以锻炼大肌肉运动的协调发展,幼儿在搬运大型的结构游戏材料时可以感受到身体重心的变化,锻炼携物行走的能力;户外的活动如玩沙、水、雪等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更多的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肌肉、骨骼以及关节的灵活与协调,使幼儿的全身都得到活动。
2.语言:结构游戏与幼儿的语言学习
结构游戏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某些环节结构游戏比其他游戏更能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评价环节,幼儿首先需要组织整理语言对自己的建构作品进行描述,幼儿需要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力和组织能力,这样才能使其他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更熟悉更赞赏;其次,幼儿还需要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幼儿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是基于倾听的基础之上的,在幼儿理解别人的表述之后进行评价,对幼儿语言表达的适当性及准确性的提高作用是明显的。
3.社会:结构游戏与幼儿的社会学习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不仅表达着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而且通过自己创造出的物体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拓展着丰富的游戏情节,有助于深化他们对社会和周围世界的认识。在游戏中,通过共同使用结构材料和共同建构结构作品,可以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些有利于幼儿社会规则的掌握,可以促进幼儿分享、合作、协商、谦让、轮流等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幼儿对自己的结构作品满意,容易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4.科学:结构游戏与幼儿的科学学习
结构游戏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大小、形状、高度、长度、宽度、面积和体积等特性与幼儿的数学学习密切相关。刘焱认为,通过结构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关于物体的大小、形状、高度、长度、面积、体积、角、相同/不相同、相等/不相等、对称/不对称等概念和关系的最初体验。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需要认识材料的特性,需要根据大小、颜色、形状进行比较和分类,需要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力的相互作用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19]
5.艺术:结构游戏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结构游戏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幼儿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工作,通过他们的建构作品来反映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整合和表达着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表现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从单个物体的造型到整体的设计,从色彩的搭配到比例的协调,从注意美观大方到切实可用,无不表现着幼儿美的创造力和感受力。
二、教师指导结构游戏的概念及其教育意蕴
(一)教师指导的概念界定
“指导”这个词最初是从西方国家的“guidance”翻译过来的,“guidance”的本意是“指路”,即知晓了某人要去的地方后,给他指出目的地所在,并带他到那里去。因此,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要达到的目标,还要给学生提供方法和方式上的指引。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指导”的解释是“指示教导;指点引导”。[20]
作为“指示教导;指点引导”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来理解。从微观方面来讲指导主要是指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游戏目标,教师通过调动、讲解、示范、纠正等方式来向幼儿提供建议或帮助;从宏观上看,除游戏开展过程中的指导,游戏的准备过程中时间、材料、场地的提供,游戏结束时的讲评、整理,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游戏目标的更好达成而服务的,因此都可以看做是教师的指导。
本文中所讲的指导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提的,指为了培养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教师在结构游戏的准备环节、开展环节、结束环节,通过提供时间、材料、场地、信息、建议、帮助等方式向幼儿提供操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指导”与“介入”“干预”的区别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游戏方面的文章经常把“指导”、“介入”、“干预”放在一起来谈,所以有必要在这里简要的说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来理解本文中“指导”的含义。
“介入”是介入者的一种行为表现,并且这种介入行为带有介入者的某种目的性,这种介入目的通过介入者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外显的行为得以表达和体现。从理论上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某种介入行为,其实质就是教育,介入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
“干预”一词的英文可以表达成 intervention,其主要含义是“从中(人与人之间,事件之间)插入以阻止或改变结果。”在游戏论中,刘焱对“游戏干预”的定义是,成人通过直接介入幼儿的游戏从而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影响的行为。[21]
我们可以看到与“介入”相比“干预”更多的是强调的一种行为,甚至有些人将“介入行为”和“游戏干预”看做是等价的。不过与“指导”相比,“介入”和“干预”更多的是发生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而且伴随着一定的师幼互动,也可以说本文中“指导”的内涵是包含“介入”和“干预”的。
(三)教师指导结构游戏的教育意义
教师指导可以更好的发挥结构游戏的教育价值。虽然前文中提到结构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纯粹自发的结构游戏则可能会产生双重效应,正效应表达了幼儿正确的发展方向,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负效应则会使幼儿受到游戏中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强化幼儿的不良行为,甚至会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结构游戏固有的发展价值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特定方面的发展无疑是有作用的,然而在自然状态下这些作用的发挥是零星的、不自觉的,甚至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可以说缺乏教师的指导,其发展的潜效应难以显现和落实。
幼儿园结构游戏是在教育范畴内提出的,这就意味着幼儿园的结构游戏也是教学的一种形式,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首先,教师的指导可以促进结构游戏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会根据结构游戏的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为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或协商有趣的主题来调动幼儿的兴趣,及时纠正幼儿的不当行为,使幼儿在结构游戏中能朝着教育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其次,通过教师的指导还可以排斥结构游戏中的负效应因素。任何游戏利用不好都会产生副作用,结构游戏也不例外,自然状态下的结构游戏会藏着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在游戏中体积很小的结构材料很容易进入到幼儿身体里,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但通过教师的指导,一方面提供安全的结构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对游戏常规的讲解,可以很好的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此外,结构游戏常常是在地面上开展的,幼儿很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比如幼儿经常喜欢趴在地上等,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加以纠正或避免的。
再次,教师的指导可以加速幼儿结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由于结构游戏与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受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结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往往比较缓慢。教育背景下的结构游戏,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幼儿的操作,使幼儿能更快掌握结构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常用的指导结构游戏的方法通常包括:引导观察,提供范例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讲解示范,使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启发,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及时点评,通过表扬及时强化幼儿的积极操作行为等。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这些基本的指导方法,可以很好的弥补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促进幼儿的结构知识与技能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能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