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我党领导人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1 共7302字

  二、我党领导人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中国近代以来爱国志士都对社会理想进行了思考,洪秀全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康有为的"至平、至公、至仁、至治的社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是古代大同思想在近代的体现,他们都有一定的社会局限性。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积极探索和伟大实践。

  (一)毛泽东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20 世纪初,中国就未来社会的走向产生了分歧,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中国要先实行资本主义然后再进入社会主义,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认为中国应该立刻实行社会主义。毛泽东运用马克主义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指出了两种理论都是错误的。毛泽东提出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

  1938年,一位英国记者问毛泽东对新社会的想法,他说:"每个人都有饭吃,有衣穿,人人……有受教育和娱乐的公平机会。……没有任何人在压迫别人,实现了平等、自由和博爱。"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的文章中指出:"我们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身,主要是为了为建立社会主义打下物质基础。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国家。"1957 年 1 月在苏联庆祝十月革命 40 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这样谈到社会主义:"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个革命证明:没有地主和资产阶级,人民完全能够有计划地建设自由幸福的新生活。"毛泽东的这些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理想的设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巨大飞跃。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命题作出了认真思考。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1984 年 6 月 30 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含意是什么?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当时为我们描绘的社会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的一个共同理想。小康是邓小平在 1979 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第一次提出来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 1981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邓小平面对国际国内新环境提出了"两位一体"即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局面。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把解放生产力放在首位,正确地解决了中国现实的发展问题。进而提出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紧抓物质文明建设又不能放松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位一体"思想。在实现"三步走"和"两位一体"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还是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这就要求广大高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一定要注重大学生的社会理想教育。

  (三)江泽民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结合历史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理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进入二十一世纪,江泽民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由"两位一体"上升到"三位一体"即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统一发展。2000 年 2 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1 年 7 月 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江泽民发表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安排部署都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整体布局的。

  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中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作为"三位一体"来进行建设,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作为我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四)胡锦涛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的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理论成果,通过对"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描绘细致阐述了如何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随着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上升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任务,新时期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对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促进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进入新时期,在十八大报告上***总书记对"五位一体"即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全面论述了小康社会,确立了伟大的"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总书记于 2012 年 12 月 29 日在参观国家博二、我党领导人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中国近代以来爱国志士都对社会理想进行了思考,洪秀全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康有为的"至平、至公、至仁、至治的社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是古代大同思想在近代的体现,他们都有一定的社会局限性。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积极探索和伟大实践。

  (一)毛泽东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20 世纪初,中国就未来社会的走向产生了分歧,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中国要先实行资本主义然后再进入社会主义,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认为中国应该立刻实行社会主义。毛泽东运用马克主义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指出了两种理论都是错误的。毛泽东提出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

  1938年,一位英国记者问毛泽东对新社会的想法,他说:"每个人都有饭吃,有衣穿,人人……有受教育和娱乐的公平机会。……没有任何人在压迫别人,实现了平等、自由和博爱。"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的文章中指出:"我们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身,主要是为了为建立社会主义打下物质基础。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国家。"1957 年 1 月在苏联庆祝十月革命 40 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这样谈到社会主义:"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个革命证明:没有地主和资产阶级,人民完全能够有计划地建设自由幸福的新生活。"毛泽东的这些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理想的设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巨大飞跃。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命题作出了认真思考。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1984 年 6 月 30 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含意是什么?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当时为我们描绘的社会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的一个共同理想。小康是邓小平在 1979 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第一次提出来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 1981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邓小平面对国际国内新环境提出了"两位一体"即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局面。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把解放生产力放在首位,正确地解决了中国现实的发展问题。进而提出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紧抓物质文明建设又不能放松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位一体"思想。在实现"三步走"和"两位一体"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还是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这就要求广大高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一定要注重大学生的社会理想教育。

  (三)江泽民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结合历史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理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进入二十一世纪,江泽民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由"两位一体"上升到"三位一体"即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统一发展。2000 年 2 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1 年 7 月 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江泽民发表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安排部署都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整体布局的。

  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中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作为"三位一体"来进行建设,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作为我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四)胡锦涛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的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理论成果,通过对"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描绘细致阐述了如何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随着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上升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任务,新时期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对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促进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关于社会理想的主要观点

  进入新时期,在十八大报告上***总书记对"五位一体"即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全面论述了小康社会,确立了伟大的"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总书记于 2012 年 12 月 29 日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是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总书记首次阐述"中国梦"的概念。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总书记又详细解说了"中国梦"这一伟大理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指出在新时期的任务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总书记还提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以后的多个场合,***总书记结合具体工作就"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等进行了系统阐释。"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中国梦"体现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往,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追求,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践和探索,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描述越来越全面和系统,由"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再到***提出来的伟大的"中国梦"的共同理想都反映出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不断努力的完善认知和积极追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