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思想、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赋予它们时代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笔者认为,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理想信念。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西方国家从来就不允许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居于指导地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19]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理论前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靠保证。只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它担负着向大学生解释清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性与必然性的艰巨任务。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清社会变迁的实质,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曲折性,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以科学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源于它的科学性、发展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条,它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同时,它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
我们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这些科学的、先进的理论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并指导他们的理想信念追求,进而对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将大学生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武装,使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指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握住大学生思想阵地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这样才能够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二) 尊重学生自身主体地位,以合理的需要激发大学生理想信念。
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希望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培养和树立大学生坚定而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接受主体。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大学生的合理化需求要予以重视和满足,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铸就崇高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同他们的利益相关。"[20]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他们合理的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合理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够唤醒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当然,这种需要必须要是基础性的,合理化的需要。通过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物质需要,了解他们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重视解决他们物质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物质需要,引导他们追求合理的物质需要,并以此来激发他们追求更高层面的需求。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本身也是对于大学生精神需要的一种尊重和满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和诉求,帮助他们辨别并自觉摒弃低俗的精神需要,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崇高的精神世界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驱动力,从而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实现其育人成效。
总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和理解大学生的合理需要,适时的予以帮助和引导,以平等人格为前提,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和思想交流,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三) 提升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
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21]
要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配备一支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过硬的政治理论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
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严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准入标准。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教育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任务。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必须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和接受,并能够自觉抵制各种异化的不良思想。同时,教育者必须具备扎实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作风,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教育活动的规律性,有针对性地、合理地使用教育方法,顺利地实现教育任务和目标。其次,要加强教育者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完善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断提升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教育过程中的亲和力和新鲜度,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引路人。这样,教育者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使大学生保持鲜明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道路。再次,教育者要更新教育理念。教育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要了解不同大学生在不同的思想发展进程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与帮助。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各阶段出现的典型问题,鼓励大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和疑问,积极地进行教育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最后,教育者要发挥人格1 魅力,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大学生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个性的教育力量就在于和取决于他身上把教师和教育者有机结合的程度如何。如果我们说,学校用知识进行教育,那么,知识的教育力量首先就在于教师的个性。"[22]
充满人格魅力的教育者往往会更加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包括他的思想和态度。教师要用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彼此思想、情感的相互碰撞和渗透,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在思想和道德觉悟上积极向教育者靠拢的内在要求。教育者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优良个人品质都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引领作用。学生经过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与教师的接触与交流,会将这些优秀品质内化为自身成长的积极动力,从而为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教育者作为大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势必要担负起培养良好品质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可靠人才的时代使命,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工作队伍的优势,发挥出师德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感召力,才能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做好,做出成效。
(四) 优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以良好的氛围熏陶大学生理想信念。
校园环境对于教育工作本身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外部条件,更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3]
校园环境可分为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环境。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总是在一定校园环境下开展的,而校园环境对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符合教育目标要求的环境氛围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它能够让学生在行为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产生内心共鸣,逐步强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当然,这需要我们人为地去创造有利于教育目的实现的环境,克服和改变那些不利于教育活动开展的环境条件。因此,为了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效果,就必须努力优化校园环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高校要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将科学的理论作为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指南针,用鲜明、正确的舆论声音牢固掌握校园思想主阵地。要引导广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反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渗透;大力宣传、弘扬和培育广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其次,营造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明确学校办学理念,营造积极严谨的校风、学风,凝聚师生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力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体现。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着力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办学水平,增强学生实现自身理想的信心,从而坚定成才的信念;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同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育人与文化活动相融合。
再次,营造健康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随着互联网进程的不断深入,校园网络环境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现阶段的客观要求。高校应把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作为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高校网络环境的主流意识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建良好的网络育人氛围。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平台这一宝贵资源,做好宣传、引导、教育、管理等工作,实现校园网络文化趋于健康、活泼、丰富、有序的良好状态,保持对校园网络思想阵地的控制权;同时,发挥校园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对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采取网络讲座、网络辩论、网络讨论、网络调查等形式,了解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确保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不偏离。
最后,营造全员参与的校园服务环境。优化校园服务环境涉及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工作,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例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做好图书的管理与更新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图书馆的读书环境,同时做好网络阅览室的维护和保障工作,确保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顺利有序的使用;宿舍管理人员要规范宿舍管理制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服务为大学生创造温馨、整洁的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给予一些关心和提醒,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网络实验室人员要保障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需要,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对于网络使用过程总出现的故障或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与解决。总之,在全员参与的服务之中,能够给对大学生产生良好的熏陶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环境,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五) 综合教育载体传递作用,以丰富的形式改善大学生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4]
教育目标的实现总是需要以教育载体为中介,将教育内容传递给教育对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同样需要借助教育载体来实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因而,要充分挖掘和创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形式,综合各种教育载体的传递作用,以丰富的形式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第一,发挥好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理论课堂是传统教育载体的典型代表,也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直接、最可靠的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灌输和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光荣使命。要使大学生逐步认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化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共同理想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并坚定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努力奋斗。在现阶段,发挥好理论课堂这一载体的教育作用,需要与其他教育载体相结合,以便使其教育功能得以最大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视频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和榜样示范教学等,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育,增强理论课堂的吸引力、真实性和时代感,容易触发大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吸引到理论课堂上来,改变理论课沉闷枯燥的负面印象。
第二,运用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凝聚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基层土壤,也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校园文化活动涉及面广,参与度高等特点,具有极强的承载传递功能和教育凝聚功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符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成长需要,力求发挥其教育导向作用。因而,在运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一定要对活动有要求、有指导、有总结。要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必须要体现出它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组织者进行悉心的设计与策划,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和论证,做好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全程关注,对于活动进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要了解和听取广大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逐步提高活动水平和质量,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要抓住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点和关键时机,如重要纪念日,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确保预期教育目的顺利实现。要培养和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如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等,树立典范,将广大学生的思想凝聚到主流校园文化和主导价值观上来,利用辐射效应,逐步扩大教育的影响力、覆盖面和持久性。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将教育内容与活动有机结合,更加易于大学生接受并实现内化。总之,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影响力,将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
第三,把握好校园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网络媒体已成为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校园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深刻影响更是空前的。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时显得不知所措,同时也放松了对自身的约束和要求,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出现大面积滑坡。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把握校园网络话语权的重要性,利用校园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思想的主旋律。校园网络要设立理论学习专栏,将典型的理论文献和模范人物事迹采用纪传或视频等形式,向广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并为他们提供在线交流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将即时思想感触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同时,校园网络也拓展了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时间和空间,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提供了可能。教育者要利用校园网络中的 BBS、QQ、网络聊天室、微博、微信、电子邮箱等交流平台,更加及时地发现和了解学生的诉求,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在线交流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第四,发挥好校园服务工作的教育辅助作用。当前,"服务育人"已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理念。统筹校园服务资源,完善校园服务体系,提高校园服务水平,发挥好校园服务工作的教育辅助作用。要做到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贯穿于服务工作之中,以校园服务工作为帮衬,以优质的服务工作来发挥好教育辅助作用。校园服务工作承载的"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将逐步培育出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觉悟,让他们在为他人服务和奉献中认识到自身的人生价值所在,从而逐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最终将自觉的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化为自身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