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7 共3794字

  3 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辅翼作用,具体体现在艺术的激励作用、感染作用、净化作用、补偿作用和审美作用。

  3.1 激励作用

  艺术作品有时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有许多情绪、情感的体会,但这些体验,有时会模糊、不清晰的。因而有时会让青年学生的心理产生诸多不安的情绪。要想摆脱这种状况,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这时候往往可以依靠欣赏艺术作品来解决这种问题,因为在艺术作品当中记载许许多多关于人类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人们欣赏各种艺术作品,总能在其中发现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的东西。所以,在读了文学作品,观看了艺术表演,欣赏了一场音乐会、观看美术作品展或一段优美的舞蹈表演以后,其情绪往往会有意无意间受到感染,以至会实现情感的转移,品格的提升,从而产生极大的鼓舞作用。这就是苏珊。朗格所说的:“艺术可以使情感明朗化和对象化,从而使人得以关照和理解它。”[38] (P 175-178)“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作品,就会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一般的训斥、说服是很难触动人的心灵的,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先感动人的情绪,打动人的情感。也就是说首先要使其产生兴趣、情趣,最终能够达到志趣。”[39] (P73-75)每当我们听到悠扬的音乐,字正腔圆的戏曲,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在看画展的时候,看到令自己心动的画作,我们总会驻足,久久不愿离去,仔细欣赏着艺术家的高超技巧,细细品味着画作的思想内涵。

  我们在观赏大自然的魅力风光时,在品尝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时,除了可以大饱眼福和口福的同时,心绪、情感会因此而轻松愉悦,心情舒畅,产生一种十分轻松的感觉,从而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疲惫,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变得更美好。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这种快感不仅是生理上的一种快感,还是一种精神上的“畅情”的快感。所以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就会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感觉。由此可以看出,欣赏艺术作品能让人达到“尽兴、尽情、至情、至乐”的境界,这是其它行为活动很难达到的。总之,多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可以使人开阔眼界,精神上得到陶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优美、高尚。

  3.2 感染作用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散文诗歌,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有着不同特色的感染力。电影电视是比较直接的视听形象的综合艺术,艺术感染力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最为突出的特点,它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同时也最容易促使人们的思想行动发生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始终运用和平演变这一伎俩,并且在东欧已经收到成效,在苏联得手之后,已经把中国列为了主要的攻击目标。在面对这种严竣的形式,我国的影视艺术责无旁贷的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应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前沿阵地,运用艺术的感染教化作用,构筑坚不可摧的防御和平演变的堡垒。列宁曾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40]

  电影和电视,通过运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美丽的环境风,直接吸引着观众的视听觉神经,而且运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段,大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并由此取得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在《喜盈门》上映以后,街头巷尾都对这部电影议论纷纷,甚至出现了许多“合家欢”的现象。原来不孝顺的儿媳都在观影之后羞惭难当,有的在一夜之间的反思过后,竟变成了孝顺公婆的好媳妇。建国四十周年,我国开展了以“三热爱”为主题的主流影片展映,其中《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百色起义》等影片气势宏伟,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革命气势,观影后的人们心潮澎湃,深刻的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建党七十周年的“献礼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焦裕禄》、《周恩来》、《大决战》,多少人在观影时或是热泪盈眶,或是斗志昂扬,这些优秀的影片无不激发了观众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对共产党人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在影片《特区打工妹》中,伴着“我们是一群打工者”的歌声,许多观众席的年轻人甚至离开座位站了起来,仿佛都进入到了音乐所描绘的场景里,鼓掌阵阵,群情振奋,心情久久都无法平静。大家都觉得作一个人应该有志气、有理想、有作为,为追求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艺术的感染力是促使人们追求美好的隐性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培养完美人的必经之路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过程。马克思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这些已经说明经典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美化心灵,而且可以美化外表。并且这种美的感受会融入到人的情绪、情感当中。

  3.3 净化作用

  在艺术领域中,艺术的净化作用一直颇具争议。这个问题同《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多义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41](P99-100)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净化?怎样得到净化?深入研究净化的伦理学涵义,认为净化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改造人的不良习性,培养正确的道德规范。我们试着在医学的角度解释净化,主张悲剧净化和胃净化一样,排除和宣泄灵魂中不必要的积淀,净化对灵魂起治疗作用,就像药物对身体起作用一样。从宗教观点解释净化,“净涤”“洗涤”不洁净的心灵是宗教活动的目的。把净化看作为一种审美快感。艺术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导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的艺术净化不同的情绪。宗教音乐净化迷狂的情绪,产生音乐快感;悲剧净化怜悯和恐惧,产生悲剧的快感。朱光潜认为悲剧所表现的情绪不同于悲剧所激起的情绪。悲剧中受到净化的情绪是怜悯和恐惧,而不是悔恨、嫉妒、野心等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绪和对应于这些情绪的本能潜在的能量也是有区别的。净化的本质是情绪的缓和。亚里士多德只谈到音乐和悲剧的净化,其实,其它各种艺术形式也有净化的作用。

  例如净化作用在哥特式建筑中有体现,“从沉重、惰性的石头中取得”的那种“轻盈、飘渺和清澈中”.不仅仅在艺术直觉过程中存在净化作用,而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净化作用。在人类艺术历史上,很多例子都说明,许多艺术家在强烈的情绪驱使下忘我的从事艺术创作,在作品完成之后就会有摆脱负荷的轻松感。

  3.4 补偿作用

  在艺术创作当中,艺术家常常运用幻想来补充现实,以虚构来唤起真实的感受。艺术具备两种补偿作用:一种是有益于人们健康生活的良药。而另一种是令人怡然慰籍的特殊麻醉剂,甚至会令人丧失生活意志。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最早强调补偿功能的人。人的潜意识欲望和意识处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中,人通过幻想来满足潜意识中的欲望。梦和艺术作品是欲望的化装,是幻想的表现形式。艺术的补偿过程不会无限制地延续,当创作主体或直觉摆脱沉重状态,精神舒缓下来的时候,这个过程就结束了。这种状态在古希腊哲学和美学中称为“净化”.

  当人在孤独无助的时候,可以通过制作艺术品来弥补一下心灵。学校应该创建条件,培养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艺术、学习艺术,甚至是亲自动手实践,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同艺术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国画、版画、油画、雕塑、书法、篆刻、素描、等等,让他们深刻的体会艺术带给他们的直接感受,使大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甚至表现艺术的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主动掌握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表现手法;鼓励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树立合作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

  3.5 审美作用

  在审美教育的范围当中,艺术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感觉教育,是通过培养对艺术的审美来进行的。大量优秀的、内容广泛的的艺术作品,以歌唱、朗诵、欣赏、舞蹈等方式,在艺术的教育中有效地增进了大学生对艺术美的理解、认识能力。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新颖与丰富,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兴趣、热情,从而使大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得到升华,心灵获得净化,任何说教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样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真实、更为自然。艺术能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世界的美、生活的美、追求的美。

  美感不单单停留在形式本身,我们往往带着自身的感情色彩去感悟它。红色彰显热情,白色体现纯洁,绿色象征和平。而同样是黑色,黑天鹅的黑,给人邪恶的感觉,而包公的脸谱上的黑,会让人感到刚直不阿。白色在芭蕾舞演员白天鹅身上,表现出的是纯洁、善良的效果,而在曹操和赵高的脸谱上,则成为奸诈阴险的象征。因此说,色彩上的美感绝不仅仅只限于纯视觉上,是于人的内心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紧密联系的。

  形体上的美感也是一样,金字塔和故宫有着类似的形式感,都有封建帝王的江山稳固意思,天主教堂的塔尖垂直向上的直线形式感,象征着人们的精神被引向天国去了,由此可见,形式在艺术领域中、在社会生活中,一直担负和寄托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只有单纯形式美感的事物。如雨花石、大理石、太湖石,还有纯装饰的纹样等,都是赏心悦目的。只要是能够美化人们的生活,它就有存在的意义。

  艺术不仅仅注重道德层面和社会层面,还要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探索目的,把人教育成真正的、纯粹的、和善的人。其它学科的作用是不能代替艺术所发挥的作用的,这是艺术自身的美所决定。这些以自由的形式展现在我们前面的东西,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带来的愉快。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语言,任何时候都抚慰着我们的心灵。真善美从艺术中得以体现,“艺术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们的道德品质的语言,”[13] (17)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以及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方式,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将思想政治教育隐喻在艺术之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