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国家辅助性原则相关问题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24 共321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社会救助中国家辅助性原则研究
【第2部分】给付行政国家辅助原则问题的提出
【第3部分】国家辅助性原则的缘起及其内涵
【第4部分】国家辅助性原则的域外立法、实践及价值
【第5部分】国家辅助性原则在我国给付行政领域的运用
【第6部分】 国家辅助性原则相关问题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本文意欲从我国学界的争议出发,对国家辅助性原则的基本脉络进行研宄。

  期间很多着作,搜集了台湾和外文文献,通过对国家辅助性原则缘起、发展、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辅助性原则在外国不仅仅是作为学者理论而出现,更是成文法规范和行政管理体系中有所体现。对任何原则的渊源和变迁的研究能够看清原则本身,但是对于原则的适用是困难的只能做些尝试。

  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从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政府在给付行政中起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政府也要注重给付中个人责任和国家责任的划分,践行国家辅助性原则。但是从本文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出国家辅助性原则和一个国家给付行政的概念息息相关,是否要在整个给付行政中将国家辅助性原则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去遵循还有待继续探讨,此外给付行政决定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给付的多元化和给付范围的不断增大、给付行政目的多样性,很难确定给付行政中是否要把国家辅助性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在整个领域贯彻。因此,本文提出了给付行政中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划分依据,对生存权方面的给付适用国家辅助性原则,发展权的给付不易适用国家辅助性原则。但辅助性原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能单独适用,必须对其内涵进一步具体化之后才能为给付行政服务,同时还需辅助性原则和比例原则等原则的共同适用。总之,对于原则的研究应当开放,但是对于原则的适用应该谨慎。  
  
  参考文献
  
  1.着作
  [1][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
  [2][德]汉斯订·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M](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
  [3][日]大桥洋一着。行政法学的结构性变革M.吕艳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德]罗夫尔·施拖贝尔。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M].商务印书馆,2008.
  [5][德]罗夫尔·施拖贝尔。德国经济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曰]南博方着。行政法[M].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德]克劳斯·奥菲着。福利国家的矛盾[M].郭忠华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8][美]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一一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哥斯塔·艾斯平一安德森着。转变中的福利国家[M].周晓亮译。重庆出版社,2003.
  [10][日]桑原洋子着。日本社会福利法制概论[M].邹文星译。商务印书馆,2010.
  [11]陈银娥。社会福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喻少如。行政给付制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13]林莉红、孔繁华。社会救助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
  [14]陈新民。公法学札记[M].法律出版社,2010.
  [15]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M](上卷)。法律出版社,2010.
  [16]苗静。辅助原则研宄[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版。
  [17]龚维斌等着。中外社会保障体制比较[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18]杨建顺着。日本行政法通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19]景天魁。葛雨琴主编。海峡两岸社会福利基本经验[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2013.
  [20]姚玲珍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1]杨建顺主编。比较行政法一一给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实证性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2]和春雷。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M.法律出版社,2001.
  [23]吕学静。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4]韩君玲。日本最低生活保障法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7.
  [25]龚维斌等着。中外社会保障体制比较[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26]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7]沈福俊、邹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2007.
  [28]杨临宏行政法学新领域问题研宄[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29]胡锦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0]应松年。行政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1]王淑华、谭志福。行政法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32]王周户主编。行政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33]毛昭晖。行政法[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4]胡建淼主编。中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35]肖金明、刘炳君。行政法学[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36]胡建淼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期刊
  [1]王敬波。福利国家与中国行政法发展的新趋势[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 (05)。
  [2]孔繁华。论我国行政给付的原则[J].贵州警官学院学报,2006(3)。
  [3]喻少如。论行政给付中的国家辅助性原则[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
  [4]夏雨。论辅助性原则对给付行政之限制--以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相关措施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 (4)。
  [5]席能。略论行政救助中的辅助性原则[J].河南社会科学,2013(10)。
  [6]陈爱娥。自由一平等一博爱一社会国原则与法治国原则的交互作用[J].台大法学论丛第26卷第2 )。
  [7]李国兴。超越“生存照顾”的给付行政论给付行政的发展及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挑战[J].中外法学,2009 (6)
  [8]熊光清。从辅助原则看个人、社会、国家、超国家之间的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 (5)。
  [9]喻少如。论行政给付中的国家辅助性原则[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
  [10]蔡维音。社会福利制度之基础理念及结构[J].月旦法学杂志,1997(28)。
  [11]詹镇荣。补充性原则[J].月旦法学教室,2003(12)。
  [12]喻文光。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启示一一兼论我国行政法学研宄领域的拓展[J].行政法学研宄,2013 (1)。
  [13]刘翠宵。德国社会保障制度[J].环球法学评论,2001(4)。
  [14]周培。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研宄[J].理论月刊,2010(2)。
  [15]孙乃翊。社会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严一一个宪政国家兴起前后的比较[J].月旦法学杂志,2006 (136)。
  [16]吴震能。社会救助法修正刍议一论补充性原则[J].东海大学法学研宄,2009(6)。
  [17]孙乃翊。社会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严一一个宪政国家兴起前后的比较[J].月旦法学杂志,2006年136),第65-87页。
  [18]杨庚。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4)
  [19]蔡维音。最低生存基础之界定一一从社会救助与个人综合所得税进行之交互考察[J].月旦法学杂志,2013 (1)。
  [20]余劲松、李长健。论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和谐构建(上)--基于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的理论逻辑[J].法学评论,2009 (1)。
  [21]罗文燕。《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法转型一一基于“善治”理念的行政法[J].法商研宄,2009 (2)。
  [22]刘国。论自由权及其限制标准[J].广东社会科学,2011(06)。
  [23]吕艳辉。行政给付限度[J].当代法学,2011(1)。
  [24]凌维慈。论国家住房保障义务的构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
  [25]渠滢。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行为选择一一以给付行政的发展为视角[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
  [26]石建虹。西方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6)。
  [27]杜志农。西方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J].经济研究参考,1999(41)。
  [28]姜明安。行政国家与行政权的控制和转化[J].法制日报2000年2月13日。
  [29]江必新、邵长茂。共享权、给付行政程序与行政法的变[J].行政法学研宄,2009 (04)。
  
  3.学位论文
  [1]吕荣荣。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研宄[D].西南政法大学,2010.
  [2]黄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收入认定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张莎。由“补缺型社会福利”向“普惠型社会福利”转变[D].江西财经大学,2012.
  [4]陈艳。行政给付概念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
  [5]萧于哲。生存照顾是国家的任务或社会任务--从ErnstForsthoff的“生存照顾”理念谈起[D].东吴大学。2012.
  [6]陈瑞元。台湾与日本社会救助法制之比较研宄一以有工作能力者之最低生活保障与就业支持为主轴[D].国立政治大学,2013.
  [7]齐建东。行政资助法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