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与战略定位
2.1 文化产业概念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有较大的文化背景差异,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特征与内涵认识等存在有较大差别,因此在目前的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文化产业概念,不同国家的学者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也是发展变化的。
2.1.1 国外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最早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该派的代表人物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道尔诺(Theodor Adorno)在 1947 年合着了《启蒙辩证法》,在该书中首次出现了“culture industry”,开始大家把它直接翻译成“文化工业”,后来多数人开始使用“文化产业”.在书中文化产业主要被定义为大众传播、消费而制作,依照设计的结构能够进行批量化、模式化生产制造的工业.这里主要是强调了文化产业的消费性质。
这之后在 1993 年,英国学者贾斯廷·奥康纳(Justin Oconnor)认为现今“文化”在社会中所担当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文化产业的内涵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在他的理解里,文化产业是以经营性商品为主的生产集合,其生产的商品处了应具有文化价值,还特别强调其商品属性,这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和文化集合关系。这里主要突出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性质。
2001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贸易和全球化》报告中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应当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个定义特别强调了文化产业的产品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创作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文化产业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
2.1.2 国内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文化产业在我国算是舶来品,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才关注到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但多数人使用“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来定义文化产业。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也开始出现,并逐渐被国人认可和使用。
2004 年 4 月,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提到:“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以上活动有关联的活动集合.”其涉及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主要强调了文化产品的大众性、娱乐性和消费性,以及文化产品在生产、传播、销售、服务及管理经营等过程中的产业化。在这有一点特别需要指出,文化产业在本质上是不同于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在 2012 年,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提出文化产业的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从外国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主要是我国的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定义的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标准,虽然各种表述差别不一,但大都强调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应具有文化性、工业性以及衍生出的商品性和消费性等基本特征。
本文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主要是依据 2012 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但当时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主要是为了统计测算方便制定的,与文化产业的本质存在些差别,本文特有些改动。在实践中其文化产业的定义范围可以再划分为三部分: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直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广播影视、文艺等服务,这些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二是与文化相关的新形式,实质仍是以文化为核心,体现出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性或外部性,其包括的范围有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以及其他文化等服务;三是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其本质是对文化产业的补充,主要涵盖有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以再细分为核心层与外围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是核心层;第三部分是文化产业的有益补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附属品,是外围层.
在此不难总结得出,文化产业是以文化服务为核心要素并集合文化产品和相关产品以及服务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其实质是以文化服务为出发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市场经济所不可或缺的,它的发展及进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较高的和持续的发展速度,最终必将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2.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2.1 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
“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在 2000 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快速的发展,其经济产业规模不断增长。2013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 2.1 万亿元人民币,约占 GDP 比重的 3.77%,比上年增长 16.2%,比同期 GDP增速快 8.5 个百分点,可见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而与此同时,在 2013 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 GDP 比重为 10%,43.9%和 46.1%,第三产业的 GDP 占比首次超越第二产业,这是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的新进展,显示我国经济已开始实现从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由投资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迈进,这就要求我们更关心服务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头戏。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文化产业对于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2004 年至 2012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整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得出。2004 年至2012 年 GDP 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来源于国家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3 年 GDP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增长率是本年的增长值直接比上年的数值计算得出。
2.2.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结合表 1 的数据可以绘制出 2004 年至 2013 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长率及其增加值的走势图,可以有利于我们做出更准确、更显见的判断。【2】
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年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从 2004 年的 3440 亿元增长到 2013 的 21000 亿元,后者约是前者的 6.1 倍,其年均的增加值约为 1951.11 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 20.47%,从 2004 年到 2013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一直保持正向增长态势,虽然增长率起伏不定,但增加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10%以上。尤其自 2010 年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增速有所减缓,但增长率都保持在 15%以上,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已从波浪式快速发展后逐渐回归常态稳定增长,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增长率上出现的止跌趋势,原因之一应该就是受到“营改增”的影响。
根据表 1 可以绘制出 2004 年至 2013 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GDP 增长率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走势图。【3】
从上图可以得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非常好,自 2004 年以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增长率一直要高于 GDP 的增长率,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也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这表明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增长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3 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
2.3.1 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准
最近几十年,随着世界上的诸多国家在重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遭遇瓶颈挑战以及资源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纷纷呈现出这样的一个转向,即把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作为突破口,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不仅使得 GDP 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得到显着下降,随之也解决了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顺势占据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使得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大为增强。
而且现实的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好,那么市场经济也就更为发达,同时整个市场的充分有效运转离不开发达的现代服务业。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分工的日益深化,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促进建立发达且健康的文化产业,可以为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2.3.2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升文化产业的产值特别是增强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就成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手段,而由于文化产业的智力化、技术化和产权化不同于传统工业的高能耗,特别是其占用较少的资源产生相当高的附加值,这一特点能够有效地突破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达到缓解能源短缺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这些优势都决定了文化产业超常的发展速度,并迅速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点在上一部分已经做了详细论述。
文化产业作为 21 世纪公认的新兴“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和“绿色产业”,因其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适应了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属于科技含量高、低能耗高产值的绿色经济,特别是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方面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己经成为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因其自身天然优势正逐步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发展动力;也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
2.3.3 文化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新兴领域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劳动力会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再得到进一步提高时,相应的劳动力便流向了第三产业。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第二产业吸收的劳动力的比重将不再显着变化,而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会持续下降并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持续上升将形成一种替代关系.从世界范围看,文化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规模都很大,以英国和美国为例。【4】
从上表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比英国的人数多,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是英国的数倍,这就导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均远低于英国,更不用再对比美国的水平,这充分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还没完全开发出来。而且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在过去几年里,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正在逐年增加,我国应该通过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创造更多就业的机会,积极主动地消化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处于高位增速,而且未来还将继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并且才发展不过十来年,导致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规模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
总体而言,2000 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较好,其增加值也是逐年增加,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以及占全国 GDP 的比重也是稳步上升。即便如此,文化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仍未完全呈现出来,文化产业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有巨大的潜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