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名着以饱满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故事情节为受众创造了一个供其探索的精神世界。在探索这个特殊世界的过程中, 伟大的、平凡的、聪明的...[全文]
发布时间:2019-07-19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873—1877年, 是列夫·托尔斯泰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包含了两条平行又交错的线索: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渥伦斯基三...[全文]
发布时间:2019-03-23
安娜和列文同属于俄罗斯贵族阶层中勇于追求幸福者, 但安娜所追求的是爱情生活的幸福, 而列文在追求爱情的同时, 更关注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全文]
发布时间:2019-03-23
安娜和海斯特作为女性形象, 都受到所处社会的束缚和压抑, 但是两个女性形象的精神境界迥然不同。安娜的反抗、随心所欲有余, 理性思考不足, ...[全文]
发布时间:2019-03-23
英国导演伯纳德·罗斯执导的《安娜卡列尼娜》即是在当下语境下对经典的重读, 从一个接受者的角度对经典做出的阐释。《安娜·卡列尼娜》从文...[全文]
发布时间:2019-03-23
虽然安娜与早月叶子都是高举“女性意识”和“自我抗争”大旗的先驱女性, 但她们始终都没有脱离过女性的从属地位———从属着家庭, 从属着婚...[全文]
发布时间:2018-10-29
安娜与繁漪身负着打破牢笼闯出明天的使命, 作为时代洪流之尖的女性, 她们对抗压迫寻找出路;作为悲剧人物, 她们使人惋惜与感叹。安娜承载托尔...[全文]
发布时间:2018-10-29
通过观看《安娜·卡列尼娜》, 我们或许可以重新认识安娜, 重新在新时代的坐标中理解与审视现代女性当如何攀登“自我实现”的人生最高境界。...[全文]
发布时间:2018-10-29
透过《安娜·卡列尼娜》, 我们可以看到在父权制的世界观里, 女性始终是处于被政府、被统治的地位, 这样男女两性的爱情婚姻永远不可能达到一...[全文]
发布时间:2018-10-29
安娜是新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但其思想意识新得不够彻底, 这就使得她的心理状态总是比较矛盾, 最终无法逃脱悲惨的爱情命运。但不管怎样, 安...[全文]
发布时间:2018-10-29
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总是与若隐若现的死亡意识相伴而行, 这些死亡意识有的来自于书中人物的死亡或面临死亡时的画面和心理描写, 有的来自于人...[全文]
发布时间:2018-10-29
从1930年代美国银幕第一次出现中国题材电影浪潮之后的80年间,好莱坞电影一直在做多元电影题材的尝试,电影时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美国政治的温...[全文]
发布时间:2014-08-07
说话时从一种语言转变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叫做语码转换。事实上,语言学家们对语码转换、语码混合和借用这三个概念的区分有不同看法。第一,...[全文]
发布时间: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