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东莞外来人口现状和管理模式的成效与不足是明显的,"新莞人"的称谓意味着东莞想要化解外来与本土之间相互融合的困局,让很多外来人才在东莞实现了身份认同。但这一切仅仅才是开始,从身份认同到心理认同,再到社区认同,"新莞人"融入城市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只有依赖相对系统和可操作的就业、收入、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文化认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方案,才能改变直至终结"新莞人"社会"边缘"的状态,推动东莞从"游民社会"向"移民社会"过渡。一个移民社会应该使流动人口在城市享有完整的公共服务的权利。作为中国改革前沿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东莞目前社会转型更集中地体现在从初、中级城市化社会向更高级别的城市化社会转型升级。在这样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莞人"的融入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美)V·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M].王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英)戴维·赫尔德。民主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张俊芳。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成得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刘小京。中外城市化模式比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7]蔡禾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9][美]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华夏风译,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2):17-31.
[10]段小梅。我国控制大城市的方针及措施评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9):43-46.
[11]马广海。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35.
[12]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政治学,2002(3):23-27.
[13]《了望》周刊记者。中国城市化提速[J].了望周刊,2002(29):41.
[14]程义峰,文远竹。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2(2):31-33.
[15]江立华。城市性与农民工的社会适应[J].社会科学研究,2003(5):17.
[16]段成荣。论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兼谈北京市流动人口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9.
[17]刘锐。转型期我国城市的社会问题及控制对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2):38.
[18]刘传江,周玲。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J].人口研究,2004(5):41.
[19]刘传江。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和市民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1):22.
[20]郭星华,储卉娟。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2004(3-4):19.
[21]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2):20-24.
[22]王毅杰,梁子浪。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6):12-17.
[23]段成荣。要发展地看待城市人口容量问题[J].人口研究,2005(5):13.
[24]文军。论我国城市劳动力新移民的系统构成及其行为选择[J].社会学研究,2005(11):21.
[25]初雪。农民工,为何受伤的总是你[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4):22.
[26]姚会元。中国模式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与市场经济发育水平[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11-20.
[27]潘成夫。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解析[J].求索,2006(4):31.
[28]李颖。理论广角[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4):26.
[29]王祥进。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难点及对策[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4):76-80.
[30]张志新。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制度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9):258.
[31]徐志刚。让"城市福利包"撑起失地农民的明天[J].人民论坛,2006(3):39.
[32]陈振明,丁煜,吴永键,陈诚,盛馨莲,韩婧,唐栋敏,林燕玲,陈芳,吴娜,陈文博。外来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基于厦门市某区调研的分析[J].东南学术,2007(6):39-45.
[33]黄荣清。从人口动态看中国中心城市的发展[J].中国人口科学,2007(6):页码。
[34]胡兆量。北京城市功能综合化的深层原因[J].城市问题,2007(10):2-6.
[35]王艳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5):38.
[36]朱中原,包蕴。"户籍改革":统一城乡户口并非终点[J].中国改革,2007(8):9-21.
[37]吴祁,陈正锋。农民工的主动与被动社会参与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3):29-41.
[38]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政策瞭望,2007(12):37-40.
[39]陈丰。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途径[J].社会科学,2007(2):110-112.
[40]赵美英。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分析:成本收益与政策选择[J].宁波党校学报,2007(5):44-52.
[41]许传新。"落地未生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J].南方人口,2007(4):52.
[42]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J].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2008(4):43.
[43]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J].人口研究,2008(5):32-40.
[44]高君。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J].宁夏社会科学,2008(6):34.
[45]杨蔚。土地承包资格与农村户籍的关联[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8.
[46]周小刚,陈东有,刘顺百。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9(9):124-125.
[47]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1):23.
[48]杨子,周宵,卓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文化心理学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2):32.
[49]王桂新。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之路[J].领导之友,2010(3):11.
[50]刘清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对策分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1(2):31.
[51]李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前沿,2011(6):44.
[52]严行,包志伟,熊邓灵。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制度安排[J].安徽农业科技,2011,39(20):22-35.
[53]王澎涛,陈景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推进措施[J].农村经济,2011(24):398.张舒婷,赵文静。基于社会政策理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探析[J].知识经济,2011(19):29.
[54]何洁。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回顾与展望[J].大家,2012(6):28-37.
[55]刘应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2(30):37.
[56]崔华华,刘信鹏。社会资本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路径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9):10-20.
[57]李亚丽。 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J].城市发展研究,2013(8):23-31.
[58]杨亚南。多源流分析框架下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以十六大以来的东莞市农民工政策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32.
[59]岳经纶,庄文嘉,方丽卿。城市化、社会政策创新与地域社会公民身份构建--基于东莞市的案例研究[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13(4):48-56.
[60]刘媛。天津市行业协会发展决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61]贺武华。"人口红利"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新探[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2]赵国勇。公共治理中的农民工自组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3]廖清平。城市社区自治机构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4]刘琳。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65]黄慧。我国社会转型中新市民融入城市问题[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6]韩雪。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7]邓璇。新形势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8]陆淑珍。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12.
[69]麦小迈。市民化是城市化的根本[N].城市晚报,2000-11-2005:15.
[70]拿什么称呼你,我的兄弟[N].人民日报,2007-04-30.
[71]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东莞改革开放 30 年 30 件大事[N].东莞日报,2008-12-27.
[72]刘进。破与立:东莞之路[N].南方日报,2010-5-13.
[73]杨丽。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N].工人日报,2013-6-21:7 版。
[74]杜吹剑。如何重建城市社区自治[N].南方周末,2014-7-4.
[75]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73-75.
[76]倪鹏飞。珠三角竞争力2006 年度报告[R].南方日报(专家观点),2006 年4 月1日:48-49.
[77]东莞市统计局。2007 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7.
[78]肖金成。国外城市化的经验与启示[R].时事报告,2013(4):27-34.
[79]国务院《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Z].2004.
[80]章严。提高农民工文明素质的实践与思考--以嘉兴市新居民素质提升工程为例[EB/OL].嘉兴文明网,2014-10-4.
[81]彭永锋。关于社会组织服务农民工的思考[DB/OL].湖北民政厅网站,2014-10-6.
[82]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EB/OL].东莞商务局网,2014-11-11.
[83]国外是如何解决失地土地农民问题的[EB/OL].西祠胡同,2014-11-12.
[84] Becker.G.S.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of Press,1957.
[85] Northman. R.M. Urban Geograph[M].New York: John Wiely&Sones,1975.
[86] Hugo G.JPopulation Mobility in west Java[M]. Gadjan Mada Universtity Press:Yogyakarta,1978.
[87]Hugo G.JCircular migration in Indonesi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M].1982;81(2):59-84.
[88] Scudder& Colson.Involuntary Migration and Resettlement-the patterns and responses of Dislocated nechle[N]. West view Press, 1982.
[89]Bale,J and Drakakis-Smith,D.Population Movements and the ThirdWorld [N].London:Routledge, 1993.
[90]Lucy Denyer. The 20 Best Places to Buy a Property in Britain[N].The Sunday Times,2008.
[91]UK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 RuralAffairs. Rural Strategy 2004 [R].London:Defra Pubications,2004.
[92] Silbereisen, R. K. New research on acculturation among diaspora migra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R] .2008, 43 (1)。
[93] Kunzman.KlausR. Spatial Planning in Germany and Europe:AModelbr China[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