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微信平台主要商业模式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20 共289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微信商业模式优化研究
【第一章】微信商业模式创新问题探究绪论
【第二章】商业模式理论综述
【第三章】微信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4.1】微信盈利要素分析
【4.2 4.3】微信的四大商业模式
【第五章】微信商业模式发展前景展望
【结语/参考文献】 微信平台主要商业模式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即时通讯产业也迅速崛起,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即时通讯产品在用户规模不断壮大以及用户使用黏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其蕴涵的商业价值也愈加凸显。但也是由于自身发展的过于迅速,以至于整个移动即时通讯产业还没来得及形成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巨大的市场潜力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的商业利润。所以,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即时通讯产品迫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以便把庞大的流量优势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利润。
  
  鉴于此,本文选取了斯莱沃斯的商业模式四要素盈利理论,从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四个方面分析了微信的主要盈利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国外其他移动即时通讯产品已成功构建的商业模式,系统地梳理出了适合微信的四大商业模式:广告方面,微信可采用朋友圈信息流的广告方式获取收益,也可采用与基于订阅号建立的自媒体进行广告分成的方式获取收益;增值服务方面,微信可通过提供付费表情和主题、会员增值服务、内容增值服务的方式向普通用户收费,通过限定各种接口的使用权限的方式向公众平台用户收费;游戏方面,微信既可通过前向收费的方式直接向用户收费,又可作为发布渠道和支付渠道与第三方游戏提供者进行利润分成;另外,微信也可通过多种方式布局 O2O,进军电商领域。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微信的商业模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未来,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将以云端形式实现连接,云端数据的价值将不断加大,而微信有能力成为连接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的通用 ID,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更全面、更完善的商业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张天兵。创新商业模式的四大路径[J].商界增刊:中国商业模式蓝皮书。2011:16-20.
  
  [2] 张其翔,吕廷杰。 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0):14-15.
  
  [3] 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发现利润区[M].凌晓东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 姜奇平。最佳商业模式呈现五大潮流[J].商界增刊:中国商业模式蓝皮书。2011:5-10.
  
  [5] 方兴东,石现升。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 [J].现代传播。2013(6):125.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15-218.
  
  [7] 李蕾,高海珍。微信:3 亿用户的背后--本刊专访微信团队[J].新闻与写作,2013(4):34-36.
  
  [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6.
  
  [9] 陈凌云。利润点--优化企业赢利模式的黄金指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115.
  
  [10]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晓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13.
  
  [11] 许维。转折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12] 郭黎星。国内外商业模式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2(3):11-12.
  
  [13] 方兴东,侯勇,张静。微信蓝皮书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14] 李勇。 微信广告价值及盈利模式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15] 孙永波,陈柳钦。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其路径选择[J].发展研究。2011(11):78-85.
  
  [16] 李永凤。 微信:从即时通讯工具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J]. 传媒。2014(15):53-55.
  
  [17] 涂尧。微信信息流广告发展浅析[J].商,2014(42)。
  
  [18] 姜焕军,任翔。 微信电子商务应用价值分析[J]. 泰山学院学报,2014(5):128-132.
  
  [19] 王雅淇。 微信未来盈利模式探究--基于微信传播[D].山东:山东大学,2014.
  
  [20] 李晨宇。 中国社交网站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分析[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21] 雷蒙。 科技大爆炸[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41)。
  
  [22] 孔彬。 从微信到社交媒体[J].中国数字电视,2013(11),61-64.
  
  [23] 马振贵。 新移动互联网应用带来的机会和改变[J]. 上海信息化,2013(4),62-64.
  
  [24] 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科教导刊,2012(02):219-220.
  
  [25] 靖鸣,周燕,马丹晨。微信传播方式、特征及其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4(07):41-45.
  
  [26] 李燕君。微信的安全问题[J].信息网络安全,2013(10):185-187.
  
  [27] 左佩佩。 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36):32-33.
  
  [28] 徐艳华,张淑红,王思。腾讯公司微信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26):28-29.
  
  [29] 陈蕾。 微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01):45-49.
  
  [30] 作者不详。 谨防微信变“危信”[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3(09)。
  
  [31] Yue Xiang,Dan Chang,Baowei Chen. A Smart University Campu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FrameworkBased on WeChat Platform[J]LISS2013,2013(12):927-932.
  
  [32] Qing Dong,Min-Li Ya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Chat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China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CAU[J].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in Agriculture VIII,2015(10):117-129.
  
  [33] Yue Qu,Wenge Rong. Social Aware Mobile Payment Service Popularity Analysis: The Case of WeChatPayment in China[J]. Advances in Services Computing,2015(12):289-299.
  
  [35] Rongrong Wang, Minhui Xue , Kelvin Liu etc. Data-Driven Privacy Analytics: A WeChat Case Study in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J]. Wireless Algorithms,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2015(08):561-570.


  致 谢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随着毕业论文的写作告于段落,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就要接近尾声。一年多前,带着对学业的渴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步入了浙江传媒学院,到如今,时间虽短,但收获了很多。人应该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这里,我希望能够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我内心深深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就是我的导师,朱旭光老师。研究生阶段内,朱旭光老师他对我的研究生生活、学习、实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指导和建议,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和规划。朱旭光老师对我论文选题和内容结构进行了多次指导,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待学术的严谨和认真,可以说没有朱旭光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就没有本文的完成。另外,朱旭光老师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时刻强调做人要踏实,要懂得感恩,我谨记在心。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业导,赵自芳老师。在实习阶段,赵自芳老师不胜其烦的给我推荐了多个实习单位,让我有了在杭州报业集团旗下《都市快报》经济部实习的机会,并且学习到了很多工作上为人处世的道理,真正体验到了传媒业的工作,提高了我的实践技能,让我成熟了很多。
  
  再次,我要感谢葛进平老师和张雷老师。葛进平老师尽职尽责、风趣幽默,他的收视率调查统计的课程让我了解了数据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张雷老师平易近人、随和洒脱,不仅课堂有趣吸引人,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浙江传媒学院。是她让我遇到了严厉但亲切的导师,是她是我遇到了和蔼可亲的同学,是她给我了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千不舍,万不舍,但终归要离开。或许,离开是为了更好地相见。我会努力过好每天,充满信心地迎接将来的挑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