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银版摄影术诞生以来,尽管发生了一次次革命性的飞跃,但它的基本纪实功能并没有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本质变化。摄影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真实地记录了 170 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变迁。同时,摄影也记录着人类理想和追求的过程,并给予人们相信生命中美好事物存在的力量,使摄影图像成为人类情感最忠实的相伴者。
一、新时期纪实摄影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纪实摄影无论是理论、创作实践、社会学意义、历史学意义,还是在摄影语言表现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的收获期。纪实摄影是以真实记录现实社会生活为主要诉求的表现形式,它使观看者能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尽管现实的纪实摄影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成为历史,但作品的纪实性内容却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即经由漫长的时间和历史考验,使人们在回顾这段真实历史时,对它仍然能依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摄影深入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纪实摄影更多地表现摄影家对生活现实的认识和思考,它往往能借助影像的力量,反映一种客观外在变化的人、发展的事物和社会生活,使摄影成为参与社会变革的工具。同时,纪实摄影家作为社会见证的记录者,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对社会现象肯定或否定的看法。当我们置身于改革开放过程中,感受着时代发生的巨变,这种巨变带给我们种种的冲击和思考时,纪实摄影作品就不仅仅只是一种社会表象的记录,而是透过表象记录可以寻找和触摸影像丰富深刻的内涵和真实价值,这才是纪实摄影家最终追寻的目标。因此,一幅纪实摄影作品的意义不能只用美学观点去衡量,很大程度上必须从它对促进人类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去判断评价它。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无不直接反映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要真实反映记录这些变化,就要求纪实摄影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并观察社会生活,对社会现象及自然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关注百姓,直面人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和捕捉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瞬间场面。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纪实摄影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充分发挥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关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和追求,全面真实地记录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并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纪实摄影家要深入社会生活最基层、改革开放第一线,使自己拥有更为开阔的生活视野,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要扩大知识面,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真正地做到了解、尊重被拍摄对象,全面准确,不虚构、不粉饰,以真实记录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社会情景。纪实摄影家要采用正确恰当的形式与表现方法,以获得鲜活素材和更为深刻的人生感悟。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纪实摄影家,他们的努力与创作实践,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侯登科是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坐标式人物,是对生活真相敏锐勇敢的探索者。他关注中国当代社会改革与发展,尤其是用直观感受记录了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他的代表作品《麦客》真实记录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用平朴踏实的影像,将麦客们的命运转换成对更多社会大众的关切思考,为历史留下了 20 世纪即将消逝的中国农村生活影像。王福春的《火车上的中国人》,是根据铁路工作特点,用一幅幅列车上生动感人的画面,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用自己的内心体会感受人生、透视人生、印证人生、展示人生,从而记录了 20 世纪中国铁路这段使人无法忘怀的历史,同时也将人们带入了超越中国铁路交通领域更深层次的社会思考。宋朝的纪实系列作品《矿工》具有特殊意义: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表现出了对自然资源能源,特别是煤碳、石油越来越大的依赖性。有着多年煤矿生活经历的宋朝,对矿工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他作为采掘一线矿工群体中的一员,用纪实摄影的方式将每一位矿工原本的工作、生活及性格、形象特征、生存状态等都真实纪录下来,并呈现了极其丰富的个性变化,以其锐利慑人的画面视觉效果使世人正视这一特殊群体。
从以上几位有代表性纪实摄影家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出,他们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介入热情是空前的。他们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把个人感情融入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上。他们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记录着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记录着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通过纪实摄影作品唤起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同时,通过深入细腻的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生动的形象,使平凡的事物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使纪实摄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并承担起了对整个社会进行人文关怀的责任。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生命的尊严,同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是纪实摄影家追求的目标,也体现了新时期纪实摄影的正确发展方向。纪实摄影作品尽管记录的是瞬间场面,但它所包含的却是摄影家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纪实摄影作品能否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关键取决于摄影家自身政治素养、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改革开放 30 年来纪实摄影的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谁用照相机记录了伟大民族的品格,谁用照相机歌颂了伟大人民的创造,谁用照相机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谁就是最有成就、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纪实摄影家。
二、充分发挥纪实摄影舆论导向和监督批评作用以及连接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当纪实摄影家以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题材时,纪实摄影的特点与作用主要体现在: 首先,摄影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其次,以纪实摄影为武器,充分发挥作品舆论导向和监督批评作用,尤其是对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消极落后现象进行鞭挞,对腐败现象进行无情揭露。第三,纪实摄影成为表达群众意愿的渠道,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当今中国的纪实摄影还缺乏批评的力量。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虽然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加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之处,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领导干部缺少必要的监督,腐败现象成为广大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腐败侵蚀法治,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它严重威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和谐稳定。这就要求纪实摄影家充分利用照相机这个最说真话的武器,在当今的信息传媒社会,发挥纪实摄影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封建迷信、愚昧落后,不文明、不和谐以及腐败现象进行深刻揭露,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值得自豪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纪实摄影家,他们的作品所反映的问题不但轰动了摄影界,也引起了社会的整体震撼。
《中国的污染》是纪实摄影家卢广自 2005 年开始拍摄的专题,他真实地纪录了当今中国某些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恶劣状况,向全社会敲响警钟。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金振强的《倪老汉举证状告镇政府》画面描述的是: 七旬老汉倪灯财,在自己合法承包权受到侵犯时,举证状告镇政府,经当地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镇政府无偿退还土地。摄影家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唤起人们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宋刚明的组照《戒毒女》,以触目惊心的画面,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提醒人们远离毒品,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纪实摄影家邱焰的《大陆首富牟其中被判无期徒刑》画面展示了不法分子的丑恶嘴脸。解海龙以希望工程为题材,他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女孩》成为中国政府及整个社会开展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重要动因,对于纪实摄影具有极大示范作用,成为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泛的纪实摄影作品。
由于纪实摄影是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反映对象,使得摄影家的创作活动必需深入实际,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需要弘扬社会正气,始终关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揭示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要求纪实摄影家具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具有对社会生活的敏感性,对选择对象的敏感性。他们在按动快门的瞬间,往往顶着巨大的压力,甚至要冒着付出生命代价的风险,才能捕捉到最佳拍摄时机,拍摄到典型的瞬间场面,因此,他们应该受到全社会的支持与保护。
我们正置身于最深刻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随着改革深入、体制转型,利益格局在不断调整。目前,中国东西部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利益差别较大。人们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格局,一时的心理失衡在所难免。在此情势下纪实摄影作为调节大众心理的精神产品,对抚慰人们精神世界,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避免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产生裂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纪实摄影家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其作品应该起到上传下达、发挥处时代人民大众代言人的作用。尤其是在呼唤社会公平正义、倾注人文关怀方面,要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纪实摄影要成为连接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三、创作更多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理想、愿望、追求的纪实摄影精品,探索纪实摄影发展的创新路径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不断增长,艺术鉴赏水平日益提高,对纪实摄影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作出更多更好既适应时代要求,又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纪实摄影精品,对于加强影像视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以及对于塑造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因此,在当前伟大变革时代,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所谓精品,就是弘扬主旋律,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良好影响的优秀作品。改革的时代是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也是创造的时代。
纪实摄影家要创作出更多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理想、愿望、追求以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纪实摄影精品,对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纪实摄影家要明确自身肩负的时代重任,不仅仅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者和记录者,也应该是社会实践的主动参与者与促进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遵循纪实摄影创作规律,围绕一定的创作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以创造性的劳动获取最佳纪实作品。创造出纪实精品需要敏锐的眼光,需要长期投入精力,认真观察、实践、体验和思考,尤其要耐得住寂寞。事实上,对于纪实摄影而言,无论从社会生活哪个角度切入,那种看似普通平凡的生活场景,在特定光线环境条件下,都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都会成为树立社会正气和宏扬民族品格的精品力作。那些赞颂以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纪实摄影作品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在社会传播中具有巨大的能量和感染力,精品永远都是中国纪实摄影家努力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
纪实摄影作品是人、相机、对象三者相互配合的产品。一件有生命力的产品,通过摄影艺术语言,创造出超越记录的本身意义,将使纪实摄影作品真正走向它的价值所在。摄影家只有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能使作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
从改革开放 30 年纪实摄影创作践中,纪实摄影家创作出大批具有高度艺术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作品。晋永权的《傩》通过仍然在偏远地区流传的傩戏,试图将几近消失的古老汉民族文化记载下来,并昭告世人,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陈锦的《四川茶铺》试图通过生动的场面、特定的物件和悠闲在其中的百态众生,记载下龙门阵这种独特的地域民风。徐勇的《胡同》和王东风的《戏台》,程话梅的《走进太行古村落》,李楠、任琴等人的《小脚女人》,将正在被社会的发展所部分或彻底抹去的古老文化遗存记录下来供人回顾、研究。黑明的《寂寞喧嚣》立足于向人们展示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拍摄新农村题材的纪实摄影家王景峰,亲身经历了家乡姜堰变迁的火热生活,用影像记下了姜堰发展的一幕幕动人瞬间,充分展现了当代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上述这些作品都是真实反映记录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纪实摄影精品。
摄影未来发展趋势将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将是多学科成果相互渗透交叉式的发展,从而构筑一个多结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影像文化大体系。在未来纪实摄影创作中,摄影家将更加注重在作品画面的各个部分所构成的元素符号,在构成这些元素符号快门启动的刹那间,完成时空交合形成的最佳排列组合,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纪实摄影画面的影像既是现实世界,而又不同于现实世界,因为它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因此,纪实摄影作品不仅仅是技巧水平的体现,而是要在掌握一定技术的基础上,用心去体会和传达作品深层的内涵。纪实摄影家要把既已形成的摄影艺术造型语言、本质特征、审美价值体系等,置于新时期现实社会生活之中,使其内涵得到丰富,外延得到拓展。同时,要大力推动数字新技术手段在纪实摄影创作中的应用,努力增强和拓宽纪实摄影作品的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
现在流行的语言是,摄影作品画面首先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实际上优秀作品不一定第一眼就被强烈视觉冲击力所感染,表象的美感给人瞬间的视觉震撼是必要的,但那些经过深刻反思品味才能悟出许多道理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建立在超越技巧之上,对影像有深层次的感悟力、掌控力,蕴含丰富哲理的作品更具独特艺术魅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影像文化时代纪实摄影面临的形势和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从社会的焦点、热点中获取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中汲取营养。纪实摄影家要走中国特色纪实摄影道路,把科学理论指导和崇高学术追求有机结合起来,要在思想理论体系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创造出能够充分表达出摄影思想理论体系概念、范畴、逻辑结构以及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纪实摄影语言形式和话语体系,以探索实现我国纪实摄影发展的创新路径。
四、结束语
中国社会正处在宏大的历史发展变革时期,日新月异的城乡巨变,各种新事物、新思想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觉图像时代,纪实摄影文化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兴起、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新思维、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运用,以及摄影与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融合,给纪实摄影发展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发展需要纪实摄影家的记录,变革的时代为纪实摄影家提供了一个能使自己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纪实摄影家要联系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探讨新时期社会语境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纪实摄影的精品佳作中领悟到,与平时亲身体验有所不同的一种时代精神,以诠释我们的社会,反思过去,昭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