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COS 摄影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主题的选择与前期规划
COS 摄影在拍摄之前,首先需要选定一个创作题材。ACG 文化可以说覆盖了人类文化的一切题材,因此选择以什么作品进行创作,就要针对选定的作品进行分析、提炼,开展一系列的后续规划。通常,摄影师会首先思考自己要拍什么、怎么拍,然后通过画分镜脚本的形式,将想象中的摄影语言搬到之上,最后决定出能够表现出脑中构思的实际拍摄方案。而由于 COS 摄影的数字艺术特性,因此前期的原片拍摄还远远不是创作的终点,只有通过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相配合,才能共同完成 COS 摄影语言的表现。所以,摄影师在拍摄前就需要同时思考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的双重问题。后期处理在 COS 摄影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创作环节,是为了创作出最终画面效果所必须的一个手段。只有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做到前后呼应,互为依存的情况下,摄影师才能成功地完成一次 COS 摄影。
举例来说,若是选择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作品,就应当选择古香古色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作为拍摄外景地;如果选择现代或近未来的时尚作品或都市传奇,就应该选择高楼大厦林立的商业中心作为拍摄外景地;如果是描述少年少女的校园生活、或是发生在校园环境下的幻想故事,就可以趁假期到合适的学校教学楼、走道、教室进行拍摄。要是想选择中世纪欧美风格的魔幻作品,很可能就得背上背包进入野外丛林,甚至来一趟出国行了。当然也有摄影师选择全部在摄影棚内布光进行棚拍,再用后期合成实现环境及特效的。无论如何,一旦选择好创作主题,就必须针对选中的主题进行合适的规划,才能使得拍摄有效进行下去。
以 COS 摄影师三国的静态微电影《红魔城伝说 II:妖幻の镇魂》为例,这是一个以游戏《东方 project》为原作摹本的 COS 摄影作品。在拍摄前,摄影师首先对游戏的人物设定原画进行了分析,以保证在服装、道具以及人物造型、气质上的相符度;之后,摄影师开始对游戏的战斗画面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自己对游戏场景的理解,然后画出简单的分镜草图,确定整体作品的镜头语言及色彩风格,并归纳出所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以此来掌控正式实施拍摄时的节奏,并为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之间的衔接关系作出指导,最后完成一系列出色的作品。从节选的成品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很好地还原了原作游戏的人物气质以及整体美术风格,特效素材的处理也在模仿游戏原作的基础上,制作出了更富有真实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整个画面充满了激烈的动感和视觉张力,是一个出色的 COS 摄影作品。
二、创作时的交流与沟通
除了摄影技术和准备构思之外,COS 摄影最重要一点就是摄影师同 COSER 之间的沟通。每一个 COS 摄影师在拍摄之前,首先他应当对原作的故事剧情有所了解,把握住原作人物的审美气质和个性特点;之后以此为切入点,同 COSER进行认真而深入的沟通,从而了解 COSER 的审美趣味和拍摄要求。一副优秀的COS 摄影作品,不但要求摄影师要有扎实的拍摄功底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更要求摄影师和 COSER 能够达成亲密的合作关系。如果欠缺沟通能力,摄影师就无法展现自己的创作想法平当然,对于 COS 摄影这样一个在创作方式上有着团队性特点的摄影流派而言,作品的成败与 COSER 自身的条件素质和表现能力也有着很大关系。如果说被摄者的表现能力是决定人像摄影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这个因素在 COS 摄影中更加被放大了许多。有时被摄者是有经验的专业 COSER,她们有着精细的服装道具和极强的表现能力;而有时被摄者只是一般的 COS 爱好者,她们没有姣好的面容和身材,也没有那么强的表现力和自信,在镜头中还有可能因为十分紧张而变得表情僵硬,难以表现出自己美的一面。
此时就需要摄影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 COSER 共同交流对于 ACG 原作的看法,并通过赞美来增加 COSER 的自信,最终引导 COSER 在镜头面前轻松、自然的表现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从而完成一次优秀的 COS 拍摄。
事实上,COS 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早已脱离了传统摄影的纪实形态;为了达成对角色扮演的塑造和还原,COSER 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已不再是客观世界的本我,而是将情感意识与主观观念寄予所扮演的角色之上,并通过妆面和动作表情表达出来,最后经过后期处理,将拍摄的“过程”处理为最终的“结果”.COS摄影观地对被摄者进行有目的的干涉,照片本身以素材形式而存在、拍摄对象的个性化、摄影师与 COSER 之间的沟通合作等特征,都是 COS 摄影在拍摄过程上的新进化。
三、数码技术的后期重塑
COS 摄影的艺术语言表现,在数字技术的烘托下,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景象。摄影师在拍摄现场所拍摄的照片,有时仅仅只是完成了前期的素材收集工作;只有在通过了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两个阶段之后,才能最终完成一次完整的 COS 摄影创作。而在记录摄影中,每按下一次快门,就已完成了一次拍摄。尽管后续还有着暗房冲洗等处理工作,然而这些后期步骤依旧保持着对照片本身的客观还原。在过去的胶片摄影时代,当光线穿过镜头,在胶片上感光成功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一张完整的摄影照片。
COS 摄影的后期制作,相比起传统胶片的暗房处理有着完全的不同:暗房处理的后期调整无外乎是从色调、曝光、明暗等照片的基础属性上来进行调整,其目的是主要是为了保证呈现出最终的摄影作品。而 COS 摄影的后期环节早已不满足于对照片基础属性的调整,而是主导着整个艺术风格和摄影语言的最终表现。由于 COS 摄影的本质特征--虚拟性,加之以 Photoshop 为代表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高度发达,再加上 ACG 文化超现实的审美发展趋势,这使得摄影师对影像进行后期再创做成为了一种常态。打破事物原本的结构,用主观思想对原有事物的形态进行再创造,是 COS 摄影后期处理的核心理念。具体到创作手法而言,COS 摄影的后期处理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数码技术的后期重塑
在数码摄影中,最普遍的后期手段,便是整体的修饰和润色,即所谓的“适当的影调、颜色、对比度的调整,除了裁剪外不得增减画面元素”.这样的描述在各式各样的摄影比赛中屡见不鲜。对于大部分的纪实类摄影,这似乎就是所能允许的后期限度。这里的后期手段主要包括调整照片的曝光、色彩、饱和度、整体影调、明暗反差等。可以说,数码照片是必然要经过这一道后期处理程序的,这如同传统摄影冲洗胶卷以及选择药液、匹配相纸、控制显影时间一样无可厚非。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些后期手段是为了使照片在光线、影调、色彩、画质等方面体现出更高的质量标准,更加满足观者的视觉审美,从而体现出更专业的水准。而从艺术层面上来说,此时的后期则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摄影师的思想,把观看者的情绪或视觉中心引导到自己所要表现的重心上。通过后期的调整,清晨的朝阳可以转变为傍晚落日的夕阳。夏日的茵茵绿树也可以转化为金黄的树叶。
再进一步,后期处理便开始对照片进行细节上的修改和润饰,例如扩展背景、改变物体颜色、去除画面中杂乱或不必要的元素、修建画面等等。比如,在表现夜景的照片中,为更好地体现夜色而在星空中添加满月;在以表现中国古典韵味的老建筑摄影中,删除外置空调等破坏照片氛围的物品;在人像摄影中,则是为了使照片中的角色能够展现出唯美的美貌、理想化的体形,而对被摄者进行的磨皮、液化、修容等后期处理。这一阶段的后期,通常实在保留照片主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对影响主体表现的局部或细节进行增减、修改和强化,从而使得照片主体更加唯美。在数字化的后期处理手段下,“只有摄影师想不到的,没有摄影师做不到的”,所有的后期手法,都将随着摄影师的思想而使照片本身发生剧变。
以笔者拍摄的 COS 作品《索尼子》(登载于《TOP 志》041 期)为例,以上两幅图片为数码后期前后的效果对比图,左图为原片,右图为成片。右图通过后期处理,对被摄人物的皮肤进行了磨皮、美白甚至更改面部明暗光影及素描关系的处理,连人物的眼妆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绘。后期处理完成后的人物面部皮肤精致唯美,与原片几乎是天壤之别。同时针对身体各部位的肤色、比例,头发质感、整体色彩也进行了微调,从而创作出一种单靠前期摄影所难以达到的唯美性。
(二)数字艺术的特效合成
在当下的电影海报、游戏厂商宣传、数字艺术创作之中,时常可以见到这一后期程度下的产物。此时摄影已不再是作品的主体,而是成为了作品创作环节中的一种手段,这一理念的作品将数字艺术与摄影结合到了极致。在拍摄的前期,作者就会构思好分镜、草图,为预设的终极作品准备不同素材,并在拍摄时使用外景灯布光甚至是用影棚进行绿幕拍摄,在后期时大量使用 3D 特效及合成手段来修改原片,用几张甚至几十张图片素材,通过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和创意,加上后期软件的强大功能,经过一系列素材合成、特效添加、整体色调渲染等手法的处理,诞生出一幅完整的 COS 摄影作品,创作出超越现实的唯美画面和视觉效果。这样的作品往往拥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体现出超现实主义一般的幻想色彩,虽然给人以脱离现实的感受,但却有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尽管 COS 摄影依然是以前期拍摄的原片为基础,然而 COS 摄影的最终成片已非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照片;此时,COS 摄影语言的表达已脱离了常态,被摄者本身已脱离了其原有人格,而被后期重新安置了新的身份和属性,无数素材与特效的合成,使得 COS 摄影的空间性与实践性被彻底颠覆。数字艺术下的特效合成后期对影像的再创作大大扩展了 COS 摄影语言的表现力,也更使得摄影师的主观创造性得以在后期过程中充分发挥体现。
以杭州的知名 COS 摄影师弥优的作品《舰队收藏-金刚》为例,最后一张图片是作品的最终完成稿。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美丽的少女身披火炮,以一种超现实的姿态屹立于海浪之中,充满了数字艺术下的唯美性色彩。显然,这样的场景和画面是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这是想象出来的场景。这幅作品无论是从前景到背景,还是人物的毛发和动作,都不是从现实场景所拍摄的原始图像;武器、火光、蓝天、海面、海浪、礁石,都是摄影师前期单独准备的素材,经过作者精心的后期合成在一起,再用绘画的语言将其整体渲染、重绘。表面看上去这是一幅摄影作品,然而实际上这是由无数的素材,在通过修饰、合成、渲染之后所诞生的新的创作物;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空间构图的透视感,亦或是色彩和光线渲染,都被摄影师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幅作品一经发布也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甚至有人表示:“与其说这是摄影作品,不如说这只是一幅数字艺术的绘画作品,除了模特本身的容貌特征还在,它几乎已经脱离了摄影的属性”. 关于数字后期对传统摄影审美理念的冲击,这一点我将在论文的最后章节再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