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以来,由于地下材料的大量出土和现代科学化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与传统语言文字研究相比,文字学的研究不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深入发展。下面是文字学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文字学论文第一篇:玛雅文字与汉字的不同及其特性
摘要:随着考古学与人类学的发展,玛雅文化与文字愈发受到世界各国共同的关注。如今,玛雅文化和玛雅象形文字与我们对世界古文明的理解息息相关,本文从汉字与玛雅象形文字比较入手,分析玛雅象形文字的概念、内容与特色,通过探索、研究得出对玛雅文化与文字的理解。
关键词:玛雅文化; 玛雅文字; 汉字; 特性;
神秘的玛雅文明愈加成为世人共同关注的话题。其实个人认为玛雅文明对整个中美洲的发展和未来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虽然玛雅文明存在于千年之外,但是在科学、数学、建筑和制造技术的起源中,它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对玛雅文字与汉字的比较,对以后的研究者们有所启示。
1 玛雅文化的概念
在世界上众多古远的文明中,玛雅毫无疑问是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远古文化之一。玛雅文明是在,与当时的亚洲、欧洲、非洲等几个地区文明之间相互隔绝的背景条件下,随时代变迁、发展中创造出的伟大文明,它是在新大陆发现之前人类成就中最杰出的文学。它的贡献表现在许多的方面,如历史、数学、农业、等方面。公元初期,象形文字顺应时代的发展,孕育而生,作为世界上最早、最有价值、最精细的五种文字之一。
玛雅文字产生于西元前后,但是最早出土并发现的石碑是在西元前292年,于“提卡尔”的地方,该石碑上首次出现明确记载的日期。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以及各个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玛雅文化从一个只在小范围的城邦中传播,而扩大到,在玛雅整个地区,甚至是其他商业地区的传播。
2 汉字与玛雅文字中的不同特点
2.1 汉字与玛雅文字在开、闭音节中的不同。
开音节与闭音节的区别就在于,字的结尾音是声母还是韵母,声母是闭音节,反之韵母是开音节。我们现代汉语中,只有少数以n和ng作为结尾音,其余的大部分汉字的结尾音都是韵母,因此汉语大部分是开音节字,且在读音的数量上相对较少。然而玛雅文字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闭音节的文字,又因为多音字的繁多,使文字在读音的数量上增多,这也是与汉语的不同之处。
2.2 汉字与玛雅文字单、双音节中的不同。
我们国家的汉字大多数都是单音节字,然而玛雅文字是单、双音节都存在使用的字。所谓单音节字是指每一个音节都只对应一个字,但在汉字中也存在部分特殊的多音节字,然而汉字中的多音节字是无法拆开使用的,反之在玛雅文字中,多音节文字的使用,他们是通过一幅幅图画来表现,这是与汉字中体现的不同之处,各有各的优势。
2.3 汉字与玛雅文字构字方法中不同。
玛雅人的构字方式是分为全身符号与头部符号这两种方式,玛雅文字中采用动物的部分或全身的形象来表现动物的特征或文字的意思。这类似于我们国家中书法分为草书与楷书等,字体分为宋体、黑体、楷体……
3 玛雅文字的特性
3.1 玛雅文字具有魅力性。
玛雅文字非常具有自身的魅力,我称其存在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表现艺术美的能力。它整体给人一种神秘感,但又不失亲切,就如同我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表达出一种既有形的美感又有意境美,甚至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悟。当然玛雅文字就是一种神形兼备、动静结合的文字,因此,它无论从外观还是寓意都具有魅力性与艺术美,其直观地美感和文字中表达的寓意深深的打动每一位研究者。
3.2 玛雅文字具有使用性。
随着文字的产生,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文字被广泛使用,在当时的玛雅人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各种宗庙的墙壁上,树皮、鹿皮上,以及在器具上等等。它不仅记载着玛雅人民的生活习性,还记载着玛雅的宗教、数学、历史等民族文化。有一个叫科班的小城邦是当时玛雅象形文字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它被人们称之为“象形文字梯道”。无论何种文字的使用都是为了记载当代、当时、当地的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因为有文字的发明,让世界间、让国家间、让人与人之间都有了很好的交流、传播、传承……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文字的神奇,感受文字的魅力。
3.3 玛雅文字具有复杂性。
玛雅文字的结构体系活跃。其语法结构呈现出类似于布朗运动的规律,无论是字母之间、时态之间还是句式结构之间都强烈的表现出它的复杂性,文字基本元素非常的活跃,而语法规律又是根据太阳历的规则而相应改变,因此,其语法的复杂程度是原基础上的十八倍。由此可见,玛雅文字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当时的人民不断地创造、研究和观察中产生的,这也彰显出玛雅文字的魅力与神奇,让无数的专家学者们致力于破译玛雅雕刻文字的工作中。
总之,文化与文字的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是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和名族,我们要在立足于本国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研究与探索,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问题,用更加积极、热情、开放的态度研究玛雅文字与汉文字,努力实现文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大雄.失落的文明:玛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
[2]段武军.探寻玛雅———探秘古文明系列[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07
[3]刘永升.玛雅文明[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01
[4]朱龙华.叩问丛林:玛雅文明探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04
文字学论文第二篇:玛雅文字与甲骨文的书写载体、结构及工具的对比
摘要:在象形文字的研究活动中,世界各地的象形文字比较是一个重要领域,各国学者都有大量涉及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中,中国与埃及象形文字比较的成果比较丰富,中国与玛雅文字比较的成果相对薄弱。本文从甲骨文和玛雅文字的书写载体、书写结构、书写工具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比较,同时也关注两种文字所属的特定功能与意义,尝试阐释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之间的异同,这样的尝试对两大古老文明的阶段性特征和文明贡献可以提供有意义的参照体系,也可以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加开阔的文化交流视野。
关键词:甲骨文; 玛雅; 象形文字; 体系比较;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象形文字的产生是一个重要文明现象。语言学家将世界文字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原始文字时期,第二个是古典文字时期,第三个是字母文字时期,象形文字处于第二个时期。
象形文字主要有丁头字、圣书字和甲骨文三个体系。丁头字产生于公元前三千五百年以前的西亚两河流域(在现在的伊拉克),苏美尔(Su m e r)人创造了最早的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字。圣书字产生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时间略晚于苏美尔文字。
甲骨文产生于中国,学术界也曾经把大汶口的刻文符号作为象形文字讨论成果,但稳定和成熟的象形文字体系—甲骨文是学术界的共识。对于甲骨文的发展和地位,周有光认为:东亚产生文字比西亚和北非晚两千年。公元前一千三百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的殷商帝国创造了甲骨文,这是汉字的祖先。后来汉字流传到四周邻国,成为越南、朝鲜和日本的文字。在丁头字和圣书字消亡之后,汉字岿然独存。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它一定有更早的祖先。如果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符作为甲骨文的祖先,汉字的历史可能有六千年。丁头字和圣书字也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用同样的追溯方法,它们的历史可能有八千年。1
玛雅文字属于象形文字,产生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现在的墨西哥),是玛雅(Ma y a)人使用的一种成熟文字体系,产生时间约公元前二至三世纪。十六世纪西班牙人侵入中美洲,有意识消灭玛雅文字,目前只留下四个古抄本。玛雅文字从此被遗忘三百多年,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学术界重新认识。玛雅文字在抄本之外,主要依靠石刻和其他器物上的铭文。玛雅文明发展中,铭文产生时间比抄本早,数量也大,玛雅人有每隔几年要刻一块石碑的习惯,用来记录所发生的事情。
甲骨文与玛雅文字是两个象形文字体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征。张禾有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玛雅文字和中国文字相像,都是方块字。但方块中所含成分和内容却大不相同。中国字一个方块就是一个单音节的字,包括表音和(或)表意符号。而玛雅文字的一个方块中有时只包含一个字符,有时会有两个以上的字或音符,有时则会多到七八个符号。它们既有表音符号又有表意符号。书写时可以横向排列,也可纵向摞起来。一个字符可以根据需要或爱好压扁、拉长、立起、躺下、颠倒,一个套在另一个里,或两个重叠起来。根据字符的不同排列,读法可以是从左往右,或自上而下。当多个音符出现在一个方块里时,它们往往是一个词组或短句。一个句子中的字词可分开放在几个方块里,也可全部挤在一个方块里。长文是由多个方块字整齐排列组成,读法是纵向每两行两行地读。也就是说,先从左往右读两个方块字,再从上往下读下两个方块字。在只有一纵排的情况下,自上而下读;只有一横排的时候,一般是从左往右,偶尔也有从右往左读的。』2
根据考古材料来比较,从体系特征层面看,主要有书载体、书写结构和书写工具三个重要的比较指标。
书写载体的比较
甲骨文载体主要是龟甲和兽骨,玛雅文字则有多种载体。书写载体决定了文字书写的物理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字章法以及字体外在形态的变化,甚至也与文字内容及其社会功能产生了直接的联系。
一、甲骨文的载体
甲骨文与商王室和贵族每事必卜的观念密切相关,《礼记·表记》中就这样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占卜内容多以商王为中心,通过贞人上帝、鬼神、先公先王等问卜,以便预示吉凶,祈望得保佑。因为书写内容的重要性,书写材料通常选择龟甲兽骨,其中又以龟腹甲为主。《史记·龟策列传》记: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骨。』
商代『亚乞以众人』卜甲山东博物馆藏
商人为什么取腹甲作占卜之具?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龟的拱形背甲恰如天穹,布满纹路的扁平腹甲恰如大地,择龟腹甲与中国传统思想中极为丰富的天地象征观念与此关。3朱彦民认为:『安阳土龟之来自南方似已无可否。』4董作宾认为:『这些甲壳是由藩属国贡献给殷王室。』5王小盾从食用龟甲、随葬龟甲、卜用龟甲的出土点的材料考证认为:『龟卜应是从长江流域传入黄河流域。』6刘玉建认为商人把卜辞书契于龟甲上的原因有三:,卜辞书契于龟甲上,兆象与卜辞合二为一,便于存档保,作为资料积累和总结占卜经验,以提高辨兆的准确率;,龟甲板面经卜官加工后平整光滑,尺幅大小可以容纳百以上,书写方便;三,不易腐烂。7
二、玛雅文字的载体
玛雅文字的载体类型多样,主要有:(1)石材,在石碑、建筑的门楣、面板、灰泥雕饰上都有玛雅文字的考古证据;(2)玉器、骨雕和贝壳雕;(3)彩绘壁画;(4)彩绘和雕饰的彩陶罐、彩陶碗;(5)抄本;(6)木质门楣。
根据考古成果,石碑在玛雅文字载体中极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在玛雅低地地区,君主们每隔二十年矗立一块雕刻满精致图像与文字的石碑,有时密度更大,只隔五年或十年。石碑的内容围绕君主展开,主要是人物生平、家族谱系、军事功绩和政治行为等内容。这些记叙的内容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朽』,而像石材、玉器、骨、贝壳都具有这种『不朽』的特性。
书写结构的比较
从书写结构上看,甲骨文与玛雅文字的字、行之间的组合顺序截然不同。从谋篇布局的整体构思上看,甲骨文的排列体现出因形制宜进行契刻的灵活性;而玛雅文字的章法则呈现出齐整统一的形式,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取舍。
一、甲骨文的行列型排列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甲骨文契刻的顺序,并非是由上而下、行左向右的,而是在同一块龟板上从多个方向契刻。董作宾先生曾分析了罗雪堂先生拓印的甲骨后得出结论:『统观以上之各图,可得一公例:中甲(一)刻辞,自中缝起,在右者(此所谓左右,依前所定,全用客观)右行,在左者左行,首右甲(二)刻辞由右边始,左行。首左甲(三)刻辞,由左边始,右行。前右甲(四)刻辞,除前足义之上,由右边起者左行外:其余各辞一律右行。后右甲(六)除后足义之下,由右边起者左行外,其余各辞一律右行。尾右甲刻辞自右边起,左行。但尾甲不刻辞者为多。前左甲(五),后左甲(七),刻辞与右方对称,其左右行适相反。总而言之,沿中缝而刻辞者向外,在右右行,在左左行,沿首尾之两边者而刻辞者,向内,在右左行,在左右行。如是而已。卜辞之文例,以下行为主,因分节段,不能不有所左右,故有下行而右,下行而左之分。其单行而完全向左或向右者,则变例耳。』8
刘玉建先生有一个比较概括的观点:『左行与右行是刻辞中最为常见的契刻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横行」。「横行」又包括两种:一种是按着从左向右的方向横行契刻,一种是按着从右向左的方向横行契刻。横行一般只刻一行,故学者称之为「单列横行」。横行不太常见,远远不如左行、右行那么盛行。』9
廉珍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指出了『非线性』的排列结:『甲骨文字的书写体例、格式等是服从于实际占卜灼的情况的,文字只能顺着卜兆的顺序而行,不得随意改,这也就揭示了甲骨文特殊的行文方向的原因。甲骨刻与事件本身有空间上的在场联系,甲骨文的这种高情境使它的格式排列趋于空间化,甲骨文的组织结构更具有线性的空间语法特征。』10
甲骨文这种高低错落、疏密有间、大小有别的书写结构取决于卜辞精炼的语法和概括的语言,具有率真质朴的审美价值,西周时渐为金文所替代,因社会需求铭文变长,『使得人们无暇顾及书写的艺术,转而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将其排布的更为整齐、耐看』11。
二、玛雅文字的网格型排列
关于玛雅文字的排列,玛雅铭文学专家迈克尔·寇(Mi c h a e l Co e)提出『网格型排列』观点,他这样描述:『玛雅文本通常像棋盘一样排列成直角网格,即使手抄本的书籍也是如此。这样排列的文字一般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两列两列地书写或阅读。如果将横行标记为A,B,C,D……纵列标记为一,二,三,四……那么阅读顺序就是A一,B一,A二,B二,A三……读到B列底端的字符后,又从C一和D一开始往下读,其余部分依此类推。当然,这种读写规则也有例外,例如经常在陶器上出现的单列、L形、横行等形式。极少数纪念碑和陶器上的文本要从右到左、甚至以环形顺序阅读,例如一些石头祭台上的文字。但要强调的是,基本读写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12
书写工具的比较
甲骨文与玛雅文字因为有不同书写载体的存在,所以书写工具也存在着不同。
一、甲骨文的书契工具
中国先民自古以书为着,契为刻。『殷墟出土的龟甲文字有两种,一是用毛笔书写的,或墨书或朱书。但笔书在卜辞中并不常见。二是用刀等契刻的,卜辞中大部分是刀契。既然商人有笔书有刀契,故此,过去有学者常常称甲骨文为殷墟书契』或『殷人刀笔文字』。13郭沫若认为甲骨极为坚硬,认为甲骨在契刻或削制前经过酸性溶液泡制予以软化。赵铨、钟少林、白荣金等学者经过实验则认为:『运用青铜刀在骨料上刻字,无论是含水较多的新鲜骨料,或是已经干硬的陈骨,不经软化处理完全可以进行。』14董作宾在殷墟第三次发掘的大连坑附近大龟四版之地曾发现有一把小铜刀,他认为这大概就是殷人契刻文字的工具。15
二、玛雅文字的书、契、钻、凿等工具
虽然玛雅文字中,对于书写这一行为的概念较为广泛,记员与艺术家为同一个字符表达,也就是说书写与绘画并作出明确的区分。但是对于使用毛笔还是使用雕刻工具的记员(a j t s'i b)却有着不同的表达,可见他们对于工具的用有着清晰的区分。我们可以保留这样一种假设,玛雅人对象形文字的书写与绘画做出明确的区分,是因为图像文字之间经常是互为释义的,『绘画本身必然具有文饰功』16。玛雅彩陶上的图像就有描绘习经者在祭司的帮助下能够解读并理解抄本上的文字,因为古抄本中的文字并非完整的记录历史事件,而仅仅是一些提示性的内容。
玛雅人契刻文字的工具根据载体材质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毛发制成的笔刷,主要用于写本;另一类为水晶石或者是燧石等硬石料制成的石刀,主要用于铭文。究其缘由,一方面是玛雅人的文明中,直到公元二世纪都未曾经历使用金属工具的发展阶段,在技术发展程度上属于石器阶段,因此在玉石等硬质载体上刻写的工具『主要是木头、沙子和绳子,即用木钻钻孔,用粘了砂子的绳子锯磨和切割玉片』17。
概而言之,甲骨文和玛雅文字在书写工具的选择上,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书写结构各自也有着明的特征,体现着完全不同的构思;却在书写载体的选上,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一些珍贵、神秘且制作加工程序杂的材料作为书写的版面。从考古材料显示的书写内容看,甲骨文与玛雅文字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务于古代社会的上流阶层。
注释
1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
2张禾.玛雅文字的破译:方法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白川静.中国古代文化[M].北京:文津出版社,1983:155-156.
4朱彦民.商代社会的文化与观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3.
5卞美年.河南安阳遗龟[G]//中国地质学会志:第17卷第一期.中国地质学会,1937:121-133.
6王小盾.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64.
7刘玉建.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古代龟卜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95.
8董作宾.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三册[M].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873.
9刘玉建.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古代龟卜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3.
10廉珍.甲骨文的仪式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23.
11张翀.金文整饬的动力与方法——以早期铜鼎铭文为例[J].艺术工作,2018(1):63-68.
12迈克尔·寇,马克·凡·斯通.玛雅文字的基本特征[J].张春凤,译.华西语文学刊,2011(2):189-202,256.
13刘玉建.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古代龟卜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96.
14赵铨,钟少林,白荣金.甲骨文字契刻初探[J].考古,1982(1):85-91.
15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G]//姜可瑜.初学编:甲金文论着选读:甲骨选片[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26:59.
16李宝荀.艺术表现形式的消解和建立[J].艺术工作,2018(5):30-31。
17王霄冰.玛雅文字之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