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22 共4804字
  第三章 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研究区域概况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北纬 35°34′20″~37°07′07″,东经 102°35′58″~104°34′29“之间,地处黄河上游,西部三大高原交汇处。兰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约 1500-1550 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是典型的河谷城市。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 5 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 3 个县,26 个乡,35 个镇,总面积达 1.31 万平方公里,2013 年末,全市总人口约 364.16 万人,户籍总人口 321.43 万人,非农人口 201.41 万人,有汉、回、满、藏、东乡、裕固等多个名族。
  
  二、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优势分析
  
  (一)自然资源发展优势
  
  兰州是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富集区,现已开发利用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等 35个矿种,资源开发价值高,有效带动工业产业经济发展。兰州依托黄河丰富水力资源,现已建成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等 25 座大中型水电站。兰州有”瓜果城“之称,境内盛产软儿梨、白粉桃、白兰瓜等瓜果,玫瑰、百合、黑瓜子等特色农产品闻名全国,素有”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之说。兰州旅游资源丰富,市域内有中山铁桥、白塔山、五泉山、滨河长廊、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黄河母亲雕像、丝绸古道、明肃王墓群等着名景点,市域外东有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西有永靖炳灵寺,南有夏河拉卜椤寺,北有敦煌莫高窟等风景名胜区,因此兰州作为丝绸之路核心节点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经济发展优势
  
  兰州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着成就,现已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兰州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材为主体,已建立门类齐全的相关配套产业工业体系,是我国工业原材料重要生产基地,兰州市 2005~2014 年经济发展情况如表 3-1 所示:
  
  由表 3-1 可知,2005~2014 年间兰州市经济总量不断提升,GDP 由 2005 年的 567.04亿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2000.94 亿元,年均增长率约 15%,高于甘肃省年均增长率 13.9%,增长速度较快;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由 2005年的 3.9%下降到 2014 年 2.62%,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稍有波动,但是总体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稍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至 2014 年已达到 56.15%,基本符合产业结构一般演进规律;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5年的 8529.12 元增加到 2014 年的 23030 元,年均增长率达 11.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由 2005 年的 2712.69 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8067 元,年均增长率约 12.87%,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升;从城乡人均消费支出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05 年的 7180.55 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17236 元,年均增长率为 10.2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2005 年的 1693.49 元上升到 2014 年的 7279 元,年均增长率为 17.59%,增长幅度较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可见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推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欲望的增加,从而为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三)基础设施发展优势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由表 3-2 可知,自 2005年以来,兰州市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就。首先从交通条件看,道路总长度不断增加,2014 年 1513.5 公里达到十年内最高值,同时人均道路面积稳步增加,从 2005 年的 8.35 平方米增加到 2014 年的 16.56 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 7.9%,增长较快;其次从公园及绿地面积看,2005 年公园个数 25 个,2014 年个数仍是 25 个,虽然数量没有增长,但是期间对旧公园进行拆除和改造,同时新建规模较大的公园,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而且人均绿地面积增加较大,从 2005年 8.1 平方米增加到 2014 年的 10.9 平方米,年均增率达 3.3%;最后从旅游设施看,旅游饭店数量也稳步增加,从 2005 年 30 个提升到 2014 年 49 个,年均增长 2 个,同时从星级酒店个数看,2008 年 39 个,2014 年 36 个,减少 3 个,虽然从数量上看星级酒店数量减少,2008 年五星级 1 个、四星级 8 个、三星级 19 个、二星级酒店 8 个,到 2014年,五星级 3 个,四星级 12 个,三星级 18 个,二星级 3 个,但是星级酒店质量却提升了,高星级酒店不断增多。
  
  (四)农业发展优势
  
  2014 年,兰州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通过结构调整、机制创新、政策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53.64 亿元,同比增长6.28%.其中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 44.30 亿元、7.68 亿元、0.36 亿元、0.1 亿元、1.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8%、5.64%、0.65%、5.96%、7.01%,从行业结构来看,农业增加值占 82.6%,居绝对主导地位。由表 3-3 可以看出兰州市各县区 2014 年农林牧渔业都得到快速发展,较 2013 年平均增长率约 6.4%,其中农业增加值居于首位,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处于第二位和第三位。兰州市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等水平得到率先发展和显着提高,从而使兰州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同时,兰州作为西部地区核心战略区域,目前已经形成以蔬菜、百合、畜牧、玫瑰、高原夏菜、瓜果、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支柱型产业。在政府各项政策的鼓励实施下,通过引进改良新品种,划定规模,提升品质,加之对各种新产品的综合开发,现已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同时利用省会城市的区位条件优势和加工产业的带动,已成为兰州市独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而且在不断加强原有产业的基础上,仍在努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和花卉产业等潜力产业,进一步明确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力争实现农业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五)旅游业发展优势
  
  自 2011 年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兰州市旅游业不仅实现连续 5 年的快速增长,而且恰逢”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旅游产业又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引擎,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商埠重镇,借助战略发展机遇,有效推动了全市旅游业快速转型和发展。2011~2015 年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如表 3-4 所示:
  
  从表 3-4 可知,2011~2015 年兰州市旅游业收入总额实现跨越式增长,从 2011 年102.93 亿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334.56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 34.27%,超过甘肃省年均增长率 30.81%,并且在 2015 年旅游业收入总额占全市 GDP 比重达到 3.18%,增长速度惊人;国内外游客接待总数也实现快速提升,从 2011 年的 1407.4 万人次提升到 2015 年的4121.26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 30.81%;从国内外旅游收入看,兰州市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总额比重为 98%,入境旅游收入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但是从目前旅游业发展形势来看,2015 年入境旅游人数较 2014 年提升幅度较大,入境游客人数突破 3.5 万人次,比 2014 年提高 31.37%,发展势头良好。加之兰州市旅游业搭借”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便车现已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的金饭碗,发展前景广阔。
  
  兰州市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民经济快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业蓬勃发展。目前,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业逐步向经济产业型转变,同时,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契机,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核心节点城市的战略地位,其优越的发展条件为产业融合下的新型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一)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兰州市休闲农业的初步形成和发展以 1984 年兰州市安宁区举办的首届桃花节为标志。80 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市民在闲暇时间开始寻找新的生活乐趣,踏青赏花、爬山登高、节日聚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向往,休闲农业的发展受到人们大力追捧,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据兰州市旅游局统计,截止 2015 年底,兰州市建成旅游示范乡镇 4 个,旅游专业村 8 个,标准化农家乐 600户,其中旅游专业村年接待游客 20 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 1000 万元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达 1.2 万元以上,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据悉,兰州市旅游产业将把握”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争取在 2020 年,创建完成标准化农家乐 2000 户,旅游示范乡镇 20 个,旅游示范村 50 个,旅游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50 家,提供就业岗位 40000 个,力争实现乡村旅游营业收入总额 10 亿元以上。
  
  (二)兰州市休闲农业空间结构布局
  
  兰州市休闲农业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根据农业自然景观资源地理分布特性,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合理设计规划下,以点到线,以线到面,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最终形成了”一带四线六区多点“的空间结构布局,其空间分布产业发展类型多样,区域间差异显着,现已成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新增长极。
  
  (三)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类型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体,其功能特性决定了发展类型,最初休闲农业是以”农家乐“的形式表现,经过不断的发展又融入更多的经济元素,最终形成多元发展方式,进而以不同业态形式展现出来。兰州市休闲农业经过长期发展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本文将兰州市休闲农业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 都市休闲型
  
  都市休闲型指该类休闲农业地处城区,其经营管理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完善的休闲娱乐设备,服务周到,能够提供全年服务,受季节影响因素较小,但消费成本较高,主要以休闲放松为主题。如安宁区的仁寿山休闲大院、安宁区都市春天生态园、安宁区功能设施休闲农业”兰州市安宁区城乡统筹旅游服务产业园区“、安宁区的银滩休闲公园等。
  
  2 城市郊区型
  
  城市郊区型指的是在城市郊区,具有较好的农业资源,利用区位条件优势,面向城乡居民服务的休闲农业,该种休闲农业具有休闲娱乐观光等多种功能。如以农家乐和少数民族风情为主的兰山公园、东川镇青石台大枣园农家乐。
  
  3 景区周边型
  
  景区周边型指以景区风景名胜为依托,围绕景区建设的集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如榆中县的兴隆山、官滩沟,城关区的徐家山等风景名胜区,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建设以农家乐、生态园等为主的经济生活区,以及榆中县在建的以休闲为主的”山地休闲公园“、”兴隆风情小镇“、”森林步道公园“休闲产业,在不断地完善旅游景区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
  
  4 基地兼容型
  
  基地兼容型指供游客参观学习的高科技示范园区、养殖基地、农业创意园等,通过建立相应的休闲农业,利用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如七里河区阿干镇的”云顶景区内的绿色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甘肃鸿安生态文化创意园有限公司,兰州九池泉生态旅游服务中心,榆中县的”重庆兰渝投资有限公司现代示范农业“和”凤凰湾创意农业体验公园“,以及在建的以科普为主的”循环农业体验公园“、”兰州地标农业公园“等。这些产业不仅拓展了休闲农业的内涵与功能,而且将休闲农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5 民俗文化型
  
  民俗文化型指在农村地区以地方文化和特色农业为依托,通过各种传统节日、旅游活动等形式,促进农产品的宣传销售,实现休闲农业与消费者市场的互动沟通。如皋兰县的”什川之春“,安宁区仁寿山的”安宁桃花节“、”音乐风暴节“、”兰州国际啤酒节“,永登的”兰州玫瑰节“,兰州的”百合文化旅游节“、榆中县的”兰州香草世界旅游节“等旅游节日,将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农业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手段,提高宣传效应,实现当地休闲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休闲农业市场发展不断规范化、标准化,兰州休闲农业产业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机遇已驶入快车道,以旅兴农、以农助旅的发展方式不仅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有效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民增收。加之,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起步年,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全面贯彻实施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文化传承、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头戏,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兰州市经济发展的新能量和新动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