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心胶囊是潍坊市中医院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采用现代制剂技术研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高粘血症的胶囊剂,成型工艺是制备工艺重要环节,对制剂质量起关键作用。我们以吸湿率、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CRH)为指标,对益气通心胶囊成型工艺进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药物
乳糖(湖南益阳生化试剂厂,批号11050614);微晶纤维素(天津塘沽化工厂,批号20120646);微粉硅胶(浙江中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092411);中药浸膏粉(潍坊市中医院制剂科自制,批号20120516)。以上辅料均为药用级。
实验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恒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南京腾飞制药机械设备厂);电子天平(YP202N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实验方法
辅料处方药粉制备根据临床处方剂量、本品出膏率,每日剂量4粒,确定辅料剂量,根据0号胶囊填充量,确定主药与辅料配比为8:1.参照文献,选用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3种辅料。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乳糖:微晶纤维素(1:0.5),乳糖:微粉硅胶(1:0.5),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1:1)为辅料,设计6个不同处方,见表1.
吸湿率将NaCl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于25℃,相对湿度75%,恒温24h,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铺药粉2mm,称量,置上述干燥器内,于25℃恒温,定时称量,计算吸湿率。吸湿率(%)=(吸湿后浸膏-吸湿前浸膏)/吸湿前浸膏×100%.
休止角测定采用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将3只漏斗串联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坐标纸1cm高处,将1~6号配方倒入最上面的漏斗,直到最下面漏斗形成的药粉圆锥尖端接触到漏斗口,测圆锥直径,计算休止角:tga=H/R.1.3.4堆密度采用量筒测定容积法测定堆密度,取1~6号配方各5g,倒入量筒中,将其由5cm的高度落下,反复振动5次后,测定其容积,计算堆密度。
处方临界相对湿度配制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分别置于干燥器中,于25℃密闭恒温益气通心胶囊成型工艺。四诊合参,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处方遣药。内服中药,调整阴阳,以重达“阴平阳秘”.
结合治疗外敷、艾灸、内服中药的优缺点,三者互有优势、互有缺点。外敷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艾灸或辨证内服中药;不适合艾灸的患者,选择外敷或内服中药;不喜爱口服中药的患者,选择外敷或艾灸治疗;或将3种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协同治疗的目的。因此将三者在“因时、因人、因地”学说及“辨证论证”理论指导下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立体的中医治疗思路。
结语
《理瀹骈文》云:“以外治佐内治,能两精者乃无一失”.强调了外治为辅,内治为主。倘若伏九贴、伏九灸仅仅依靠外治达“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的目的,缺失了内服中药是难以完全做到的。目前全国大部分“伏九贴”往往多以辛温发散的药物敷贴,理论根源在于“天人合一”,利用大自然气化对人体的影响,然而所选的穴位有限,此仅有“三因学说”之“因时”而无“因人”、“因地”,大大局限了中医辨证论治,没有体现个体化治疗;因此我们须基于传统中医学理论融合内外治疗的各种优点,并在辨证论治指导下运用,体现“中医个体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培养24h以上,达到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分别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1~6号配方药粉约2mm,打开瓶盖,在60℃烘约5h,使其恒重,冷却,准确称量后打开瓶盖,放入上述不同相对湿度的干燥器中,25℃恒温中吸湿84h后称重,计算吸湿百分率。以吸湿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对湿度为横坐标作图,得到吸湿曲线,求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吸湿率、休止角、堆密度测定结果,见表2.临界相对湿度临界相对湿度为61%,见图1.结论中药浸膏粉与辅料(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1:1)以8:1比例混匀,流动性较好,确定处方为6.25%微晶纤维素和6.25%微分硅胶。
生产验证按以确定处方进行放大生产三批胶囊,胶囊标示量0.5g,装量差异限度10%,胶囊重量范围0.45g~0.55g,三批胶囊内容物重量范围为图1处方临界相对湿度测定结果0.5001~0.5212g、0.5002~0.5329g、0.5001~0.5418g,装量差异符合要求,质量合格,表明该制剂成型工艺合理。
讨论
该复方提取物量大,可加入辅料的量较少,曾考虑湿颗粒法制备胶囊,流动性和吸湿性均可明显改善,颗粒相对密度较小,胶囊装量相对较低,病人服用量加大,影响制剂的顺应性,而采用提取物粉末加辅料直接装胶囊的工艺,可优化工艺流程。
本产品在10万级洁净区中生产,洁净区的温度控制在20~26℃,相对湿度控制在30%~45%,小于本品的临界相对湿度61%.内包装采用铝塑膜包装,贮存条件应控制在阴凉干燥处,以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书强,王亚丽。参芪五味子胶囊成型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8,30(3):443-445.
[2]史冬霞,李奉勤。仙方活命胶囊成型辅料的选择与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99-1200.
[3]龙艳群,雨田。六味止痛胶囊的成型工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3):42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