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投资银行业务概述
2.1 投资银行相关概念简述
什么是投资银行?它究竟是什么样的金融机构?根据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Lawrence Kuhn)在《投资银行学》一书的定义:
根据业务涵盖范围的大小,投资银行业务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最广义的定义: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所有金融机构。业务包括:证券、保险、不动产投资等所有金融业务。
较广义的定义:指经营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与经济、公司融资、兼并与收购、基金管理和风险投资。但不动产经纪、抵押贷款及保险产品不包括在内。
次狭义的定义:经营部分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承销、企业兼并与收购是其业务重点。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和商品交易等其他业务不包括在此定义范围内。
最狭义的定义:投资银行的业务严格限制于其最传统的业务,包括一级市场的证券承销、筹措资本和二级市场的证券经纪与自营交易业务。
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是较广义的定义,它比较准确的描述了当今投资银行业的业务范围,即投资银行业务是指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业务,它主要包括公司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证券承销、公司并购、以及基金管理和风险投资等业务、主要从事这种活动的金融机构,则称为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的定义是动态的,因为随着资本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投资银行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正如罗伯特。库恩所言:"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有机的过程-经常在变化、发展和进化,不应机械的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2.2 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区别。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构成了金融市场的主体部分,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两类金融机构。这两类金融机构在不同国家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同,其业务范畴和业务划分也各有不同。但混业经营已经是各金融机构表现出来的趋势和特色,在2008 年 9 月,美联储批准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自此,标志着美国传统的独立投行宣告结束。
从本质上讲,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这两者都是在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在发挥中介作用的过程中,变现为投资银行作为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而商业银行则是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两者本质上都是起到中间商的角色。区别在于,投资银行并不介入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中,而只是收取佣金或中介费,投资者与筹资者直接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商业银行则不同,商业银行同时具有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
此外,商业银行是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服务于借贷市场;而投资者是以中介服务为主,服务于资本市场。
2.3 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2013 年 5 月初,央行公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13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 7 月 20 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具体措施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0.7 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措施。至此,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正式开启。
市场化利率体系的建立将会使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在金融脱媒、客户需求多元化、利率市场化趋势看淡商业银行利差前景的背景下,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及业务结构、建立合理金融产品定价机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努力实现经营与收益多元化的迫切要求。
2.4 国外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2.4.1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美国几百年经济发展史。美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是 1826 年由撒尼尔·普莱姆创立的普莱姆·伍德·金投资银行。同欧洲的投资银行相比,美国的投资银行的历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并后来居上。美国投资银行经历了从混业经营-分业经营-再到混业经营的趋势,根据其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投行的早期混业经营发展阶段
在美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初期,美国的银行即可从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也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如汇票承兑、贸易融资、吸收存款、债券承销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区分,业务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制,这个阶段,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并产生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如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雷曼兄弟等。到 1929 年股市大暴跌之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市场份额占了整个市场一半以上,当然这与当时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缺失和法律不健全不无关系。
(2)金融管制下的投资银行
对投行的法律管制是从 1929 年的大危机后开始。1929 年至 1933 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约有三分之一银行倒闭或破产,信用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形成了经济大萧条。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球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当时认为商业银行从事经营证券业务是导致金融危机、引发众多金融机构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商业银行当时在从事证券业务时,确实有不当的做法。自此美国开始对金融业进行了严格的管制。1933 年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个法律对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严格区分,主要包括:《联邦银行法》
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券以外,不得从事证券的发行和承销业务;并禁止投资银行经营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自此,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严格分离开来,摩根斯坦利和 JP 摩根就是在这个阶段被拆分的 .
(3)投资银行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能否混业经营,一直是美国经济领域争论的主要话题。20 世纪 70-80 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改革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权在市场上募集资金,由于分业经营,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能从事此类业务,导致其存款大幅下降,资金大量流失,客户流失严重,盈利水平受到较大。
因此商业银行纷纷成立子公司了扩展业务范围并进行了广泛的金融创新,规避政策监管,一定程度上使得监管政策失去了意义。而且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也无法继续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限制了美国投行业的发展。因此,要求混业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在 1999 年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商业银行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但要求在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间设立防火墙,且要求人员和部门的分离以保证安全控制风险。这个法案,标志着美国分业经营制度时代的结束,美国的金融业全面进入混业经营时代。
2.4.2 英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英国是世界上投资银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投资银行在英国叫商人银行。随着英国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英国的商人银行开始通过创建股份公司和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大量资金,分担海外贸易中的巨大风险并为国际贸易提供承兑服务,从而发展起来。但随着一战之后英国的金融中心地位逐渐削弱,英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逐渐缓慢,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发生地一系列重大改革才使这一情况有所改善。
20 世纪 70 年,英国政府掀起了"民营化"改革浪潮。在民营化过程中,投资银行可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为股票上市提供咨询服务或代理发行,帮助制定国企出改革和出售方案等。民营化改革使投资银行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以后投资银行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的兼并收购风潮推动英国的投资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许多投资银行利用自有资金或为代管的基金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兼并和收购业务中。1986 年颁布的《金融服务法案》,进一步打破了英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的严格界限,允许商业银行兼并证券公司,直接进入投资银行领域,标志着英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开始。
2.4.3 日本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出现了证券公司的雏形,但因历史原因,间接融资在日本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二战过后,随着日本大财阀的解体,银行融资已不能满足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证券市场才逐渐活跃,证券公司也随之发展壮大。
1947 年,日本颁布了《证券交易法》,标志着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日本投资银行的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日本的证券公司也快速发展起来,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大的证券公司,并形成了垄断局面。80 年代后期,迫于欧美国家要求金融改革的压力,日本商业银行又与证券公司在业务上出现了相互交叉和渗透。日本在 1992 年颁布了《金融制度改革法》,从政策上允许商业可以从事证券业务。1997 年,日本政府又出台了进一步的金融改革方案,解除了对银行业跨行业的限制,使日本金融模式体系进一步走向了市场化。
2.5 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投资银行逐渐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并相继开发出许多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务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同时,随着网络的大面积普及和网络化经营手段的广泛应用,人才及高端智力能力的受到的进一步重视,投资银行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趋势,并对投资银行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总的来说,投资银行业务正向着全能化、国际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5.1 全能化趋势
全能化趋势又称为混业经营趋势,是指投资银行开展综合化的混业经营,通过整合商业银行、信托、保险等公司和业务,向综合化金融集团方向发展。
欧洲一直有综合混业经营的传统,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交易、债券、保险、担保、租赁等业务,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益。但为了降低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都是分业经营的,虽然保持了金融稳定,但限制了银行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80 年代后期,金融改革的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证券的界限混业经营趋势席卷全球。近年来,这种自由化趋势正在逐步加强。
全能化趋势体现了商业银行内在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提高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使得资源得以有效合理的配置。
2.5.2 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业务在其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投资银行也在逐步摆脱地域和市场限制,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联动也越来越强。投资银行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机构国际化和业务国际化两方面。
第一,机构国际化。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很少有投资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
近二三十年,为更好的开展国际经营,各大投资银行纷纷成立相应的国际业务管理机构,如摩根斯坦利的财务、管理和运行部(finance,administration & operation division),高盛的全球协调与管理委员会(the global compliance and control committee),统筹协调全球业务发展。
第二,业务国际化。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一方面是国内业务的国际化,如国际投资与咨询服务、国际债券和股票承销业务、国际资产组合业务、国际资金拆借和国际风险控制、跨国并购等,另一方面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国际业务,如全球债券业务和国际存托凭证业务等。
总之,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全球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与之相适应的投资银行业务也已经跨越了地域和市场的限制,经营着越来越广泛的国际业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投资银行。
2.5.3 智能化趋势
投资银行是典型的智能密集型企业,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在资本运营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有非常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投资银行的智能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投融资主体尽管涉及各行各业,自身情况也千差万别,但都需要通过单一的资本市场来解决。整个资本市场运作也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过程,其知识密集程度和关联程度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由于投资银行业的这种高智能性造就了这一行业的高收益、对人才的吸引和业务的多变性。另一方面高智性也同时提高了行业壁垒,缓解了盲目介入所带来了过度竞争。第二,投资银行业的智能化趋势还体现在对前沿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高度依赖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投资银行都聚集了一批社会的高端人才,保证了投资银行的先进性和活跃性。因此,投资银行的智能化趋势和对人才的争夺,我们能真切体会到投资银行对知识的饥渴以及高端人才对投资银行的重要性。
2.5.4 网络化趋势
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也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深度变革。适应因特网时代新的投资银行运作方式,将是投资银行业务最为重要的改变之一,这一改变也将对投资银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目前来看,投资银行网络化趋势最主要是表现在业务经营模式上。
第一,网上发行:因特网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资金募集渠道,可大幅提高证券承销业务的发行效率并降低发行成本。发行价格制定、路演、制作招股说明书、发售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简化并提高效率。
第二,网上交易:通过因特网把投资银行业务相关订单输入到交易所的电脑主机进行匹配成交。目前网上交易正在全球迅速发展,各国的投资银行大都开始提供网上交易的服务,网上交易已经成为投资银行的主流交易模式。
第三,网上理财:因特网也对投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投资银行的理财业务能够跨越时空的界线,只要客户能连接上网络,几乎可以做到全球 24 小时全天候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