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理论基础
战略原本是一个军事范畴的概念,是对战争整体的谋略。早在我国2500多年前,《孙子兵法》就提出了非常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工业革命后,在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推动下,管理思想的竞争有人更加激烈。在各种新兴技术和新思潮不断产生影响下,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变得更加复杂。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就需要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战略思想由此被迅速的应用到各个产业领域。
2.1企业战略概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是对其环境的预测以及制定策略或者长期计划。到了六十年代初,持续到七十年代末期,它由长期规划转变而来,它的侧重点是以适应环境变化,制定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或者是规划企业行动方案。随后才发展到今天,进入了战略管理的时代。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市场的激烈变化、经营环境的严峻挑战,为使自身得到长期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总体谋划。企业战略是一个系统化和体系化的战略,是多个战略系列化的组合,包括竞争、发展、技术、营销、信息、人才等等战略。竞争战略为企业的基本战略,始终贯穿于企业竞争过程中的计谋。
而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持续性、基本性的计谋。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是制定适合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计划,用以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是集中体现企业的战略思想,是科学规定企业的经营范围,也是制定规划的基础。28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配置好企业资源,定位好企业所从事的经营范围和制定方案以及竞争对策,在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制定最完善的措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一般包括资源、定位、措施三大内容。企业的发展是需要有资源的支持,企业要谋划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策略就更需要广集资源和树立大资源观从而合理调配好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寻找和利用更多的资源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上的程度受到资源调配效率的直接影响,所以企业发展战略中需要做的第一步是要合理的利用资源,只有做好这一步了企业才会更好找准自己的定位。企业要谋求长期得发展就必须根据所从事的行业、产品和市场等因素来确定经营范围,谋划企业中长期的可行性计划。市场的快速变化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才能适合企业的各种竞争战略。在企业定位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准确,要将企业的核心能力摆在第一位,要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上进行发展,用核心业务拉动其他业务,用其他业务促进核心业务。其次企业定位要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定位要有层次,才能使得公司更有目的、针对性制定阶段性发展措施。战略的实施措施是实现战略定位的重要保证,是有效利用资源的体现,是企业发展战略中关键部分。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中获得综合决策,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制定企业战略。
纵观国内外很多物流公司,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大多经历了“战略定位--业务领域选择--核心竞争力塑造--战略保障举措”这一过程。在美国着名的战略管理学家---“公司战略之父”安索夫(H.IgorAnsoff 1965)的着作《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他指出:“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思考如何去实现其经营目标和企业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最终方案的实施;而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円常的经营决策和长期的规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切经营管理业务”29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 1938)的着作《经营者的职能》一书中,首次把“战略”这一概念引入到管理学中,从而使其逐渐成为企业经营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企业规模得到扩大,部门企业幵始实现多元化经营,原有标准化产品质量和注重提高内部效率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此时需要。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并在企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运用。
钱德勒(A.D.Chandler 1962)在分析企业经营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战略与企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将环境、战略、结构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确保企业能够生存;只有企业结构适应了企业战略,才能够保证企业战略有效的实施。
安德鲁斯(KennethR.Andrews 1965)提出了战略理论以及SWOT分析框架对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认为战略分为两个部分: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同时,他还指出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都要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为基础。
波特(Michael E.Porter 1985)出版了《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在书中波特认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顾客所能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取相对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而有余。”按照彼特所定义的,那么制定企业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可以获得超过竞争对手更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有利地位。所以,企业就需要对影响其组织内外部环境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它是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战略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做好企业产业内的定位,因为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都是由其所处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Porter通过研究总结了三种企业可以釆取的一般性竞争战略,分别是:目标集聚战略、特色优势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
“目标集聚战略”又称为专一化战略(focus):是一种自我约束的竞争战略。企业一般情况下选择产业内的某一种或者某一组来细分市场,并有针对性地使其战略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采取此战略的企业往往在产业内不具有更广泛的竞争实力,但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达到更好竞争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成本或者目标,采用上述战略理论,完成对竞争对手的超越。
“特色优势战略”又称为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是一种既可以先发制人,也可后发制人的战略。其重点就是要让企业在产业内形成某一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企业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在产业内被大多数客户视为比较重要或者独特的优势,再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态,使其具有在行业内独特的地位,更好的满足客户要求。此战略要求企业拥有过硬的技术而且质量是具有领先声誉的,所研发的产品或者肝发的产品与市场营销部门之间是否能够做到密切协作,其生产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基础的研究能力,是否能足够支持企业的发展,其用人制度、工作环境,薪酬制度以及企业文化是否能成为吸引高技能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的强有力的因素之一。
“总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这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其定义为:
“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商。”战略要求其企业拥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和充足的资金进行持续的投资,并且对工人进行严格监督以及定期对工人进行技术的培训,使之生产技能实现大规模化,责任制度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分销系统的低成本。激励制度是以严格定量目标为基础,严格控制一切成本,将成本降到最低,保证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徐二明(2008)认为把战略实施过程分为五个任务。一制订战略的愿景和使命,二是设置目标,三是制订战略、实施目标,四是执行战略,五是评估与调整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是要从每个阶段中得到反馈的而且会在有改变或者改进,在合理而正确的情况下必要的时候再进行修正。从任务一到任务五一步一步走下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这样会使得战略实施过程得以充分保证。席酉民、尚玉轨(2002)在其着作《和谐管理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和谐管理理论。
和谐管理理论是和谐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和谐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和谐管理的最终要旨就是为了能使组织为达到其目标,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其中和谐主题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在人与物要素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核心组织问题。”
综上,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分析,不难发现,企业战略理论由专一化逐步向综合化发展。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能力、资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充分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获得竞争优势才能生存并获得发展。同时,企业要密切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还要关注行业结构因素的变化,及时对企业的战略进行调整。
2.2企业战略的分析方法
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PEST分析、SWOT分析、SPACE矩阵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外部关键因素评价矩阵(EFE)、内部关键因素评价矩阵(IFE)等,以上各种战略制定分析方法的概念以适用范围。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