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基本结论
本文结合前面对西部云南L县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关键因素及SWOT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当前L县大多数民营教育培训机构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普遍缺乏强烈的品牌意识,加之短期效益驱使,市场预期不足,盲目跟风形成的雷同化经营方式现象严重;缺乏规范的组织管理,没有符合自己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具备战略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民营教育培训机构必将面临行业淘汰。L县教育培训机构应当通过战略环境条件的分析,来确定自身的竞争与发展战略,以进一步加快战略改进来优化培训优势,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赢得在持续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避免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下被抛弃的命运。
文章通过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等诸多分析工具,结合L县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SWOT分析,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证明,L县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快速的行业市场增长为培训的品牌经营、培训项目丰富多元、行业细分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国家政策的利好也为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但是由于受到持续进入的新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市场瓜分,以及外来更大培训机构的市场争夺,教育培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式日渐严峻,从而导致有些教育培训市场盛行价格战,竞争无序,持续增加整体运营成本,破坏行业生态。
总之,L县民营教育培训机构还存在不少需要亟待完善解决的问题,比如管理不科学;营运不规范;师资不稳定、整体素质欠缺,培训项目单一,缺乏精品课程;经营机制不健全等。而且,L县民营教育培训机构还面临强势外来培训机构入驻的市场威胁,以及持续受到网络教育及培训替代品冲击。所以,L县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挑战是并存的,利好的市场环境和明显的威胁及劣势,要求培训机构在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有效利用自身资源,扬长避短的基础上,清楚自身的市场定位,为自身机构的生存发展做恰当的战略考虑。
从当前民营教育培训机构面对市场竞争的战略需要来看,本文给L县民营教育培训机构选择了四个战略,即针对个性化群体需求创造特色课程实施差异化战略,扩大教育培训规模和效益的集中化成长战略,多元化连锁经营战略和促进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快速发展的品牌战略。笔者在阐述这些战略时,结合个人实践及根据L县培训机构的市场实情,并以L县一个培训机构案例分析来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企业实操角度为L县民营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具实践价值和意义的指导。
第二节 不足和建议
民营教育培训行业对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不多,定量的研究和实证研究资料也比较缺乏;民营教育培训业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未来在行业发展及市场竞争中还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面临很多挑战,也将促使我们对这个领域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随着我国民营教育培训行业的进一步市场化发展,也将带动更多的人来关注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运作和健康成长,通过持续的关注和研究,这个领域的发展战略应用,一定会变得更加成熟和规范。
最后,由于笔者个人的学力及见识有限,本文未能在民营教育培训机构就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进一步地结合,使得本文质量有待更多加强和完善,其中存在许多纰漏和不足的遗憾,只能从以后持续的学习和深入的实践中去得到弥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 张占义:《私立民办学校的理论实践》,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3] 金占明。战略管理--竞争环境下的选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陈鸿清。百年树人一中国教育问题,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1)183-184
[5] 郭文奇。非学历教育定位问题研究。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4-6
[6] 林泽炎。企业培训设计与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3-4
[7]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2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北京:教育科学{l}版,2002.9
[8] 阎彦彬。大力发展和规范非学历教育,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1):50-52
[9] 李刚。新世纪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初探。继续教育研究。2004(4):28-30
[10] 张东生。企业战略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11] 胡卫。公、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仍然不平等若干瓶颈问题制约民办教育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5-08-03(4):学在民间
[12] 李庆丰。《中小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创业之研究》。2006
[13] 顾美玲。新义务教育法颁发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
[14] 曲靖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曲靖年鉴。2007
[15] 王美波。《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之道》。广东教育。2007.
[16] 教育部。2007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2008-04.
[17] 罗钧。跨越式发展战略下的贵州民办教育研究。2008
[18]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三版)
[19] 顾美玲,吴岳蓬,封小超,万光治,张海东《四川民办教育发展策略研究》2009-11-2
[20] 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云南三位专家(杨福泉,陈利君,胡列曲)畅谈云南新的三大发展目标2010.3.14
[21] 李映青。中国日报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由“大”到“强”.2010.1.24
[22] 陆良县统计局。《统计公报》。2011.1
[23] 李均智,骆华松,何沁璇。 云南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 .2011.1,
[24] 千龙网。 规范教育培训市场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2011-03
[25] 张永琪。培训服务应明确定位。2011
[26]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统计局。2010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①。 2011.6.23
[27] 王明夫。 王明夫谈教育培训之未来大势。2011-07
[28] 张文凌。 《 中国青年报 》 云南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民办教育发。2011.12.19
[29]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 2012.4.22
[30] 王亚南。《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云南课题组-云南文化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2.6
[31] 王云。 论国内管理培训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建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系,2003
[32] 闰军。我国管理咨询公司的品牌竞争策略。[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陕西: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系,2003
[33] 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5):140-146
[34] 熊川武。学校“战略管理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2):33-37
[35] 孙嫒。西部经理学院发展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四川I:西南交通大学,2003
[36] 龚文峰。TH管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四川:重庆人学,2002
[37] 闰军。我国管理咨询公司的品牌竞争策略。陕西:西北大学,2003
[38] 蔡树堂。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9] 徐晶。外资兵团洗牌英语教育市场,中国投资,2003(3):46-48
[40] 程达军。国内英语培训市场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经济师,2004(4):93-95
[41] 汪瑞林。教育培训市场的前景与竞争策略。2003一O1-24
[42] 张征斌。试论学校文化建没。湖北教育,2004(12):33-34
[43] 张喜林,秦志辉。培训产品的市场营销。中国培训,2003(10):22-23
[44] 李育。外语培训市场及其营销策略研究。经济经纬,2003(6):95-97
[45] 金立新。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管理。2003(2):20-2l
[46] 张棒菊。论非学历教育的品牌意识。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6一19
[47] 李春苗,林泽炎。我国培训市场现状调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0):84-87
[48] 林止范。高等教育管理新论。山西高校联合山版社,1994:55-59
[49] 冒林,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341--342
[50] 明鹏山。论加强高校的战略管理。上海高教研究,1997(3):53-56
[51] Michel Robert. Strategy: Pure and Simple. ISBN 0-07-0531 31-5
[52] John Bryson. Strategy Plann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SBN 1-55542-087-7
[53] Duderstadt, J. The Future of the University in an Age of Knowledge [J]. Journal of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Volume 1 Issue 2.August,1997
[54] Alex Miller.strateqic Management(3rd Edition)[M].Mc Graw-Hill,1997
[55] 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Strategy[M].New York:Free Press,1980
[56] Collin Barrow.Small Business[M].Prentice Hall ComPany,1997
致 谢
本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何伟全教授。何教授以他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启迪创新的导师风范指导我的论文写作和相关研究。何教授的治学态度、思维方式以及他的悉心教导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莫大的帮助,使我终身受益。
感谢MBA中心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给予我的教导和帮助。
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家人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感谢本文参考文献中的诸位作者,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