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D 公司发展战略及战略变革的启示
(1) 科学理论是战略研究的基础
战略研究是一项极为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除了要求战略制定者本人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优秀的认知判断能力,深远的眼光以及过人的胆量外,扎实的理论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是企业正确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前提。本文中 PEST 分析法,五力分析模型,IFE 矩阵,EFE 矩阵,SWOT 分析法,IE 矩阵分析法,QSPM 分析法等专业的战略分析方法及理论的运用,使得 D 公司的发展战略非常顺利的得以制定。
这些由管理学的前辈们研究得出的科学理论及方法不仅仅向人们展示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的深厚魅力,并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指导和帮助着我们,还深刻地闪耀着人类的智慧和光芒。
(2) 全面的环境研究是正确的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
本文的关于 D 公司的战略研究当中,内外部环境的研究占了很长的篇幅,而且后文中的许多重要的结论及分析都是以第二章中的环境分析结果为基础而得出的,环境分析影响着战略分析的每个环节。
甚至于 D 公司的战略变革,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部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迫使 D 公司不得不调整其前期的发展战略而转而适应环境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并以此迎来了公司的第二次快速增长。
由以上可知,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家企业的正确的发展战略的要求与条件,任何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必然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因而,正确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不仅是企业正确发展战略制定的前提和保证,同时也是企业正确和必须的战略变革的生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3) 战略分析及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审核过程
战略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企业的行业地位,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审视分析的过程,通过对企业自身情况,国家甚至国际经济形势,行业情况,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分析,企业可以比较,发现自身所处的地位,自身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优势和劣势等,因而,这个过程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自身审核的过程。
(4)战略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作用
中小型企业的创立往往带有较强的机遇性,他们的初期成长与发展充斥着随机性。系统性的管理与前瞻性的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并没有为企业所认识并得到重视,正是由于这方面的不足,很大比例的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成功地继续成长壮大,并最终成为大型的,更为成功的企业。
但是正如在本文中进行战略分析研究的 D 公司,其在成功创立之后,快速地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系统而专业的战略分析研究,依据专业的战略研究结果来指导公司的各项工作,并适时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对公司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只有重视战略研究工作,并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的规划,才能够方向清晰明确,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局限性
作为 D 公司在中国区域业务运作的主要负责人,非常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及提升做出最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下列原因,本文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及不足:
(1) 个人的知识水平及理论高度的局限性。
(2) 行业及市场资料的获取分析的局限性。
(3) 由于任职于 D 公司中国分,对于公司在其他国家的战略规划及发展的了解存在局限性(4) 对于 D 公司的内部情况及现状分析,缺乏清晰明确的财务数据支持。
(5) 在 D 公司前期的产品多元化战略中,没有对新业务单元的行业,市场及竞争地位等进行相应的分析,战略决定显得草率及过于乐观。
(6) 在 D 公司后期的纵向一体化战略中,没有列出两次收购行动的财务分析数据及结果,使该战略决定显得不够专业与细致。
6.3 今后战略研究的展望
对于本文以上的不足及局限性,作者将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以期得到相应的改善于提升:
(1) 继续深入地学习发展战略的理论知识并关注其他企业公司的战略发展的案例研究,为以后的战略研究工作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
(2) 更全面的关注 D 公司的发展战略状况及问题,审视当初的战略分析结果,总结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问题,为 D 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 译:华夏出版社,2005
[2]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陈小悦 译:华夏出版社,2005
[3]黄旭,战略管理思维与要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2:
[4]陈幼其,战略管理教程,第二版: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5]黄凯,战略管理—竞争与创新,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6]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 11 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荣泰生,策略管理学,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8]赵国杰,于海洋,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9]刘志刚,谭云清,战略管理—理论,案例与赢利模式,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10]刘松先,任真礼,姜先华,企业战略管理实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11]胡大立,陈明,战略管理,上海财经出版社,2009
[12]〔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benp.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yicl.A.becenzo)享利·穆恩(Hehry Moon),管理学原理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揭筱纹,杨斌,宋宝莉,战略管理-概论,案例与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4]张明玉,张文松,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8
[15]〔美〕梅森·卡封特(MasonA.Carpenter)杰瑞德·桑德斯(Wm.Gerard Sanders),战略管理动态观点,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王迎军,韩炜,肖为群等译),2009-02
[16]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7]张黎明,刘燕梅,企业战略变革的类型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18]爱德华·M·诺德,理查德·J·舍恩泊格,何桢,运营管理(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9]史蒂文·麦克沙恩,玛丽·安·冯·格里诺着,汤超颖译,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7
[20]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着,孙健敏,黄卫伟,王凤彬,焦叔斌,杨军译,管理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
[21]李广瑞,李沛强,企业战略管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2]杨建昊,金立顺,战略管理原理与方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3]张明玉,张文松,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4]蒋运通,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06
[25]解培才,徐二明,西方企业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6]席西民,樊耘,战略管理课程及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7] 阿瑟·汤姆林,战略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8]文理,企业战略管理,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9]傅贤治,多元化经营与企业扩张方式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1
[30]Teece,D.J.Pisano,G.&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31]Barney,J,B.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Science 1986
[32]Penrose, E.T. 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 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Oxford, 1959
[33]Michael A.Hitt.R.Duane Ireland, E.Hoskisson.STRATEGIC MANAGEMENT,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34]Mark E.Parry.Strategic markereing management, 2004-1
[35] Businessweek, Strategy Power Plans,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6
[36] Michael E.Porter, What Is Strategy, Harward Business Review,1996.6
[37] Wallace Stettinius, How to plan and execute strategy,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 2005
[38] Charel W.L.Hill, Gareth R.Jone.Strategic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Houghton Mifflin Company,U.S.A 1995
[39]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BR on Corporate Strategy,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