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HD 建设集团公司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案设计
4.1 方案设计目的和依据
一、方案设计目的
通过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案的设计,帮助公司建立有效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企业在各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目标,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在建设项目管理当中更好地推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降低或控制工程造价(收入)和工程成本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确保公司工程造价管理总目标的完成,即保证和提高公司在建设项目上的预期经济效益。
二、方案设计依据
本方案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施工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即从投标报价、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全员全面参与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过程。将企业各层次、各部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明确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目标,根据风险管理层次,结合各阶段造价工作内容,建立整个建设过程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体系。
4.2 方案设计方法与流程
方案按照“全面造价管理”的要求,按照风险管理的层次,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工程造价风险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首先,根据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内容,确定建设各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目标;然后按照风险管理的工作环节进行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活动;最后,把各个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的动态衔接起来,形成整个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全风险管理。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案流程如图 4-1.
4.3 方案构建
4.3.1 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管理方案
一、风险识别的目的
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是识别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所有风险因素,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并进行归类整理,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识别的目的是通过识别造成工程造价风险的主要因素,控制风险因素,从而达到减少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目的。
二、风险识别的工作流程
1、确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专家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专家由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筹建)负责抽调,其成员应来自各个相关的部门,如造价管理专业人员、设计专业人员、施工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的人员等,条件成熟的时候应建立公司自己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专家库。
2、收集有关工程造价风险的信息
考虑到风险事件的相关性,除收集本工程项目的数据资料外,还应收集可供参考的类似本工程的数据资料。
3、分析和确定工程造价潜在风险因素
运用适当的风险识别方法,根据类似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经验,加上风险管理专家的经验,对项目工程造价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预判。造价风险因素识别是否全面,直接影响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效果。
4、提出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报告
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工作结束后,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形成一份完整的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报告,该报告应列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清单。
三、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思路
1、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根据业主发布的招标信息,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与业主签订公正合理的承包合同。该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工作就是要找出该阶段的影响工程合同价格确定的所有风险因素。
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收入、控成本”,即做好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即在完成合同工程量和满足预期的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额外成本费用发生。在超出或减少合同工程量情况下,做好变更工程的造价管理,并相应调整工程成本控制目标。该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就是要找出影响工程收入确定和成本控制的所有风险因素。
3、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与发包方共同合理确定工程的最终造价,对各阶段造价进行对比、资料整理分析和总结经验,做好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总结报告。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就是要找出影响竣工结算阶段工作的所有不确定因素。
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思路如图 4-2 所示。
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工程造价风险辨识方法通常是一些定性的分析方法,而且各种辨识方法的分析角度、分析路线和分析侧重点等有所区别[26]- [28],见表 4-1 所示。
4.3.2 工程造价风险评估管理方案
一、风险评估的目的
工程造价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环节。风险估计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程度进行定量分析,风险估计是工程风险管理量化和深化的过程,是工程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对风险危害程度进行排队,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标准,用以判断该系统的风险是否可被接受,是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二、风险的估计(量化)方案
(一)风险估计的工作流程
1、确定风险估计的目的、要求,收集资料。
2、选择风险估计方法。
3、通过现场观察、询问和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形成对风险状况的总体定性判断。
4、定量分析。
5、综合评估。
6、修正并得出结论。在得出风险结论之前,要对有可能与风险的客观情况有出入的进行修正,使得结论更接近事实。
(二)风险估计指标设定。
这里引入“风险量”作为风险估计指标,根据风险量化理论,风险是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的。“风险量”是用来描述风险的大小,某一状态或某一区间“风险量”的公式如下:
风险量=(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损失水平)×风险不可控性其中:风险发生概率以风险统计概率表示风险损失水平以经济损失额表示风险不可控性以0-1之间的小数表示(三)风险估计方法。
1、利用计算机软件工具对于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目前有许多计算机软件工具,如SPSS、MATLAB等数理统计分析软件,以及各类风险分析软件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风险事件的概率描述和结果分析。
2、利用已有历史统计资料数据进行估计。例如各类自然灾害记载、水文地质气候报告、安全质量事故报告等。另外根据长期的风险分析研究工作,某些风险事件的理论概率也是可以直接予以利用的,例如工序质量符合正态分布,地震强度符合极值分布等。
(四)风险的量化定级标准设定
为了衡量单个风险因素及系统风险导致风险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根据目前公司工程项目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制定了本公司风险量化评价标准,见表4-2、表4-3所示。
三、基于 AHP 的风险评价方案设计
对于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Hierarchy Process)、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罗模拟技术(MC)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9]- [38].本方案选用了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是基于对问题的全面考虑,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人的主观判断进行数量化的表达和处理,大大提高了风险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
(一)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各建设阶段整体造价风险评价的第一步,可以根据风险识别阶段的风险清单,组建各阶段造价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经查阅相关资料[39]- [48]及专家实践经验,方案构建了本企业的工程造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4所示。
(二)AHP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AHP 法的特点是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条理化、层次化处理,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各个组成元素。这些元素又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工程造价风险层次如图 4-3 所示。
2、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所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将同一层的各因素与上一层中某个因素重要性两两比较,采用 1-9 及倒数表示其重要性,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相对重要性标度及含义如表 4- 5 所示。
3、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及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根据判断矩阵,求出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价风险因素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权重分配。
上述计算排序权重向量的方法中,当判断矩阵过于偏离一致性时候,其可靠度也就值得怀疑了,因此,当阶数 n>2 时,就需要对判断矩阵一致性进行检验,以便将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方法中引入 CI=(λmax-n)/(n-1)作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以检验决策者思维的一致性。CI 值越大,矩阵不一致的程度就越高。当 CR≤0.10 时(CR=CI/RI 称为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RI 值见表 4-6 所示),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4、层次总排序并检验一致性
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从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计算结果也要检验一致性。其中 CI=∑aiCIi,当 CR≤0.10 时,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三)AHP风险评价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在对单个风险因素发生概率进行度量后,根据层次总排序结果,可以得到项目风险的总评估值。当 P>0.5 时,项目有较大风险;当 0.5>P>0.3 时,项目风险为中度;当 P<0.3 时,项目有较小风险。
2、对重要风险因素进行监控。对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按从大到小排列,得出单个风险的总权重排序,对排列靠前的风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
4.3.3 工程造价风险应对与监控管理方案设计一、工程造价风险应对方案设计
风险应对的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在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项目管理者经项目风险评估后,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远超出了风险承担者所能承受的范围,项目管理者采取主动放弃该项目的方式,以期避免该项目所造成的损失。
当遇到下列情形时,应考虑风险规避的策略:
1、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损失都相当大,如方案评价定为三级、四级风险。
2、其他风险应对方法的实施成本超过了风险造成的损失时;
(二)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与最有能力承担风险的第三方签订有关合同或协议,并让出一部分收益给第三方;当项目管理发生意外损失时,可以将损失部分或全部转移到第三方身上。这种风险转移必须是出让的收益小于因风险发生产生的损失或获取的补偿金额。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中广泛采取的应对措施,其有两种方式:工程保险方式和非保险合同方式。
1、工程保险是指通过向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购买保险,支付一定的保险金;当风险发生时,由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承担保险合同约定金额的损失,工程保险是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选择工程保险作为工程风险应对的措施时应做好工程保险规划,包括保险公司的选择、保险品种和保险金额的确定等。在作出工程保险的决定后,应认真分析保险条例中不在保险范围的风险因素,针对这部分风险因素还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有关规定发包人应承担的保险有:施工场地内发包方自有人员、第三方人员、施工场地内的工程材料及设备等人身财产保险;由施工企业承担的保险有:施工场地内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等人身财产保险。
2、非保险合同转移,是指通过保险以外的其他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非保险合同转移主要有:
(1)工程分包。如今劳务分包比较普遍,当承包商自身施工力量不足等情况,需进行专业分包时,必须征得业主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部分内容进行分包。对总承包商来说,将这部分工程的风险转移给分包商,总承包商减少了风险,分包商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根据有关法律,工程分包人与总包人共同就所分包的项目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由此可见,工程分包只是将工程的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转移了,但分包工程的质量风险并没有转移,所以工程分包并未完全解除施工企业的风险。
(2)采用第三方担保方式。第三方担保主要是用来保证双方合同的履行,第三方担保主要表现施工企业的履约保函和业主的工程款支付保证;(3)联合投标。施工企业为发挥各自优势,成立联合体投标,可以克服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减少项目风险,达到共同获取收益的目的。
(三)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施工企业将那些风险损失较小、能够承担的风险留给自己承担。
1、风险自留的类型
风险自留大体上分为被动风险自留和主动风险自留。
(1)被动风险自留。由于前期没有识别的某些风险的发生或已识别出来但未曾采取任何风险应对措施,以致风险发生后施工企业只能自己被动承担损失。
(2)主动风险自留。是施工企业在经过前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后,有计划、主动作出的风险自留应对决策。风险自留的适用于施工企业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控制范围内的风险类型。
2、风险自留的措施
风险自留的控制方案的措施应包括减小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减少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两项措施。主动风险自留措施的实施效果能够反映一个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工程造价风险监控方案设计
(一)风险监控方案的目的
风险监控工作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如果有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而没有风险监控或风险监控不到位,整个风险管理工作就容易偏离方向。没有风险监控的风险管理工作好比“守株待兔”.风险监控工作还可以检验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和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情况,以利于指导今后的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监控工作结束后,应形成一份完整的风险监控报告,报告要记录整个的风险监控过程。
(二)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
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应对与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已识别风险的变化程度、新的潜在风险因素的出现等。
(三)风险监控方案的主要步骤
1、制定具体项目风险监控方案,包括风险监控责任、确定要监控的风险事件、各种备选监控方案、风险监控的行动时间等。
2、实施具体项目风险监控方案。
3、跟踪具体项目风险监控结果。收集风险监控信息: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项目风险的变化情况,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或调整风险监控方案提供依据。
4、判断项目风险是否消除。
5、整个工程竣工或工程风险完全消除后,形成一份完整的风险监控报告。
工程造价风险监控流程如图 4-4 所示。
4.4 AHP 风险评价法实例
4.4.1 项目概况
某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道路全长 11700 米,道路宽为 40 米,其中:道路中间是 20 米宽砼路面车行道、两侧为 6 米宽绿化隔离带和 4 米宽人行道。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配套设施、排水工程、桥梁工程、道路绿化工程和道路照明工程等。项目建设采用 BT 模式,工程计价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项目总投资 1.82 亿元。项目回购期为三年,即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付结算总金额的 50%,一年后再付结算总金额的 30%,满两年后付完。工程结算由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交建设及监理单位初审后,由财政部门负责评审,经评审确定的金额作为最终结算依据。工程设计由具有市政甲级设计资质的某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监理单位是市政专业监理甲级资质,招标代理同样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公司。
项目其他背景:项目建设正处财政、经济政策宽松的大环境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相关的用地审批工作正在办理中,但项目建设正处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时期。
4.4.2 项目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项目造价风险识别阶段给出的风险识别报告,将报告列出工程造价风险清单作为 AHP 风险评价指标,如表 4-7 所示。
4.4.3 AHP 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见图 5-4 所示
二、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计算各层次风险权重。
(一)各阶段风险对整个项目风险权重计算,见表 4-8 所示。
(二)投标阶段各风险权重计算。
1、C1、C2 风险权重计算,见表 4-9 所示。
(三)施工阶段各风险权重计算。
1、C3、C4 风险权重计算,见表 4-12 所示。
(四)竣工结算阶段各风险权重计算,见表 4-15 所示。
三、层次总排序并检验一致性,见表 4-16 所示。
四、系统风险评价
通过评估确定单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总权重,可以评估计算出系统总目标的风险程度。单个风险发生的概率确定可以组织专家会议的形式,由专家对该项目的单个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确定。计算结果见表 4-17 所示。
五、风险评价结论
项目总的风险评估值为 0.3795,0.3<P<0.5,对项目的风险评估为中度风险。
风险重要性排序:
各阶段风险排序:投标阶段 0.627、施工阶段 0.28、竣工阶段 0.093.
子风险风险重要性排序(前六名)
1、D3 企业自身对工程成本误判带来的报价风险。
2、D12 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风险。
3、D4 基于评标方式采取的投标策略误判带来的风险。
4、D6 业主合同履行风险。
5、D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风险。
6、D14 实际工程量的不确定性。
六、应对策略:
该项目属中度风险,因此可以考虑参与投标,但应注意风险防控管理。
从评价结果来看,特别是要加强投标阶段的报价风险管理,该阶段的风险因素就有 4 个,分别是:D3 企业自身对工程成本误判带来的报价风险、D4 基于评标方式采取的投标策略误判带来的风险、D6 业主合同履行风险、D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风险。施工阶段的成本风险有两个,分别是:D12 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风险、D14 实际工程量的不确定性。
从评价结果来看,和事实是高度一致的。因为投标报价必须是要基于成本考虑的,否则将加大工程投标风险。
投标阶段风险应对措施:1、加强工程成本估算工作。因为公司在已竣工项目的资料归集整理方面比较欠缺,而且对成本的掌控能力不强。故此,在这方面的风险较大;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项目一旦中标后,要加强材料价格的监控,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材料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锁定材料价格,从而保证基于投标报价情况下的预期项目收益。2、加强前期调研工作。要针对业主合同履行风险进行研究,包括工程款支付能力、工程是否能顺利进展等。这都将影响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3、加强对投标策略的研究和分析。综合考虑该工程的风险程度及公司对成本的掌控能力,应当采取正常利润水平的报价,否则,一旦项目中标后,风险管理的成本会有所提高,进而影响项目的利润水平。4、认真复核工程量清单。应认真复核的内容包括清单所列的工程量是否正确、项目特征描述是否与图纸相符、是否有漏算项目等。当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与图纸不符时,根据规定应与清单所注明的项目特征为施工阶段风险应对措施:1、加强材料价格控制工作。与材料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锁定材料价格,避免材料价格上涨给项目利润带来的损失。因为工程项目的利润在 7%左右,所有的工程材料价格一般占到工程造价的 60%左右,一旦材料价格上涨超过 10%,就会将整个工程利润侵蚀掉,严重的甚至造成项目的亏损。2、加强项目的工程变更管理和索赔管理工作。因为工程量的变化不但会影响工程结算收入的实现,而且会导致增加工程成本。如果工程变更管理工作不到位,会造成一边成本增加,而工程结算收入方面没有增加,产生不必要的的利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