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论
在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和广泛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历程,以及保健品营销模式及趋势,特别对 DS 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进行详细剖析研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竞争环境现状,对公司营销模式进行创新设计,并对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具体分析了 DS 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营销特点和营销现状,指出了其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符合其公司特征的营销新模式--“健康养生会所+专卖店”模式。
2、为这个新模式的具体实施设定了方案。
由于本文只是根据公司营销现状,对设计方案进行的是定性研究,具体还需要有公司市场、公司规模等一些数据的定量分析,因此,下一步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保华。上海保健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J],上海保健品信息,2010.7
[2]胡正明。《中国营销-对策与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
[3]路易斯·E·布恩(美)。当代市场营销学(英文)[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4]克里斯托拂。洛夫洛克。服务营销(英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
[5]高宏。医药保健品出路在哪里[J],内蒙古晨报,2005-08-12
[6]田猛。保健食品在网络营销下的发展前景浅析[J],现代营销,2011.4
[7]晰蝎团队。会议营销无声无息赚大钱[J],中国中小企业,2003.11
[8]陈新。中国保健食品发展历程及竞争环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9]陈鹤。定位、品牌与市场-保健食品的营销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03,(9):20-22
[10]周露阳。我国老年保健品营销现状与策略选择[J].消费经济,2005,21(2): 59-61
[11]叶少剑。中国保健品行业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5):28-30
[12]周露阳。我国老年保健品营销现状与策略选择[J].消费经济,2005,21(2): 59-61
[13]柴国君。保健品顾问营销模式的适用性分析[J],商业时代,2005,(2):50-51
[14]吴国英,杜建芳。未来我国老年市场的消费能力分析[J].财贸经济,2002,(5):69--72.
[15]C,W.Roney,Stratigic Management Methodology:Generally Accepted Principles for Practitioners,Praeger Published,2004.2
[16]侯胜田。保健品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7]陈茂春。保健食品的开发与营销[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4,(4):16-19
[18]姜越宇。整合渠道价值网络解决渠道冲突[J],中外企业家,2006,06
[19]保罗·皮尔兹。《财富第五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
[20]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 14 版)[M],格致出版社,2009.11
[21]陈学琴。保健品直销现状研究及操作建议[D],复旦大学,2002.7
[22]张静芝。健康管理在保健品营销创新策略中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7
[23]王海娥。艾克星集团公司保健品营销方案设计[D],中南大学,2005.6
[24]马乾瑜。佳和公司保健品营销模式创新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6
[25]韩峰。我国保健品市场营销管理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7.6
[26]李淑清。保健品市场的营销策略[J],齐鲁药事,2005,13:189
[27]梁良。浅谈我国的功能保健品营销[J],时代经贸,2008,6:72-73
[28]陈文龙。《败局--点击中国十四个失败企业》[M],沈阳出版社,2003.7
[29]王天祥。《谁最赚钱:医药保健品营销方法》[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4
[30]梁毅,朱瑶瑾,邓小静。保健品消费特点与问题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消费经济,2000.5
[31]席宏斌。东山再起史玉柱[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
[32]张慧忠。论民营企业家族制“再创新”[J],运城高等职业学校学报,2001.7
[33]刘仲康,司岩,王以华。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
[34]王法争。吴炳新图谋三株复兴[J],21 世纪经济报道,2005.7
[35]张新艳。老来寿生物公司保健品营销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7
[36]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winning market:market-oriented strategic Planning[M],Tsinghuapress,2002.2
[37] WolperL.F, Health care administration: Principle, practices, structures, and delivery[M],Second edition. Gaitherdbour: AN ASPEN Publication, 1995.7
致 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回想一路走来,收获颇多。借此机会,向曾经对我提供帮助的导师、同学、同事和家人表示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于绥生教授,论文从开题到最后定稿,于教授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很多关心和督促,对于本论文的结构、框架、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悉心指导和帮助,使论文更加流畅、具有逻辑性。于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在此,对我的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其次,感谢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们,是你们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很多资料和数据,并在一些细节上给予我很大帮助和提醒,使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论文的写作非常漫长,有你们的陪伴和理解,才让我有完成论文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