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一线职工培训课程设计
1.课程一:车辆基础知识培训
教学内容:重点培训各个车辆配件的结构、功能、季节性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配件故障的成因入手, 帮助职工掌握多发故障的部位和故障类型,熟记相应故障的多发、易发部位,能够及时发现并检修故障配件,对可修复配件进一步修旧利废,节约生产成本。
教学方式:为了防止技术理论培训成为培训形式单一、枯燥的讲授,在培训中将课堂搬入车辆配件剖件展示室,让老师用实物配件进行教学,引起职工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保证每个受训者都能清晰看到配件中的零部件组装状态、熟练掌握分解步骤,购买 3D 教学课件光盘,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多地区同步培训教学,共享培训的师资资源,避免多地兼职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有差异的问题。
2. 课程二:新技术培训
教学内容:以培训新修订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介绍最新的处理故障的技巧和工艺标准为主。近年来,随着检修工艺的进步,各类规章不断完善的频率越来越高,不断的贴近生产实际需求。随着规章的更改完善,车辆的检修工艺不断修订,更加严谨,要求也更加细致。这使得过去看惯了、干惯了的检修工作面临着新旧交替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职工,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需要加强培训让职工熟练掌握作业标准的同时,做好思想疏导。
教学方式:随着工艺规章的不断修改,段、车间、班组三级教育也不断深入开展,修订条目基本通过班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传达并组织落实,但是对于实作的培训是弱项。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通过现场演示,并讲授工艺改进后的作业程序变动的工序及其原因,让职工心服口服,加深职工印象。同时,可以拍摄成教学片,通过休息室大屏幕在各个车间、班组播放,让工艺教学入脑入心。
3. 课程三:企业文化培训
教学内容:培训内容涵盖一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职工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讲述光荣段史、荣誉轨迹、先锋模范事迹,学唱段歌等,增强企业的荣誉观和归属感,进而提高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吉林车辆段的企业文化是"唯实、创优、立信、乐业",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吉林车辆段人,除了对企业文化的理论学习,还可以结合实际,如感动吉辆十大道德模范、百日明星、冬运明星等等,他们成为吉林车辆段建设的领头雁。通过介绍这样一群爱岗敬业的典范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辛勤工作的奉献精神和钻研业务的实干精神,同时,介绍新研发的专修工具和工装设备小改小革的应用,带动并鼓励职工进行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
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先进人物的专题片,学习先进事迹影响人;把先进人物请到课堂,交流工作心得,用面对面交流、现身说法教育人;通过现场展示小改小革的工装设备和专修工具,用新旧工具的工作效率和劳动强度的对比,打动人;通过升段旗仪式、讲段史、参观荣誉墙、唱段歌、举行爱岗敬业宣誓仪式等启发更多的职工把精力投入到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上来。
4. 课程四:岗位作业安全知识培训
教学内容:重点培训一线作业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作业安全的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知识,避免作业中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让职工熟练掌握作业实际中的安全规章制度、处理应急情况方法、安全知识、防火防爆常识等,确保作业中的人身安全。
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以考代训的安全培训,一是将事故案例的教学片、《死神来了》等几部涉及安全教育的影片素材搬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料来源,提高职工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有所触动。二是可以在现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回放事故经过,让职工共同分析,增强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安全警惕。三是通过作业录像,组织职工共同查找违章作业、简化作业、野蛮作业的违规行为,提高职工共同维护标准化作业的积极性,提高遵守劳动纪律的自觉性。
5. 课程五: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教学内容:一是 5T 看车技术已经开始普及了,不但降低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省了看车时间还大大提高了看车的准确度,特别是钻车不易看到的配件部位也能通过探头传感器将图像传至计算机,通过培训,让工作者熟练掌握快速 5T 技术,熟练识别车辆故障;二是计算机网络考试已经开始全面建设,提高一线职工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和考试软件的应用能力,无纸化考试,不仅答卷效率更高、更减轻了批卷的压力,缩减了纸质存档的人工和纸张成本。三是对 HIMS 系统进行培训,让职工熟练掌握工位机录入程序,保证录入及时、准确,信息传导真实、有效。
教学方式:一是通过 5T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多媒体视频联网讲授,讲授基础操作方法、技术原理及传授亲身总结的实用故障发现技巧,提高工作者对 5T技术的认知;二是组织技术表演赛时纳入 5T 项目,必要时增设 5T 和现场作业联动机制,组队共同发现并处理车辆故障,提高职工对于现今技术快捷、准确程度的认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技术理念,并鼓励技术骨干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这一技术。二是通过微机室同步教学,受训者亲自操作,快速掌握微机考试系统和 HMIS 系统软件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3.4 一线职工培训效果评估
3.4.1 培训过程评估
2014 年 5 月-7 月,每次培训完成之后,由人事部门对参培人员和职教科培训效果进行双向考核。一是通过指纹打卡统计参培人员的出勤率,并通过考试的形式,纳入理论和实作成绩的综合考量,作为职工加薪、提职、培训表彰的考核依据。二是对参培人员的课堂表现和培训课程目标评估,培训课程目标评估表见(附录 4),也是对兼职教师培训效果进行初级考核。
通过对培训过程进行双向评估,使得参培人员和兼职教师之间形成了比以往更紧密的联系,而且互为监督。因与职工切身经济利益挂钩,参培人员更加重视学习的出勤和考试,学习更加用心。而兼职教师的从业资格不仅硬件说了算,职工的评估表更说明课堂质量,让兼职教师也更加用心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以参培人员易学、易懂、易会为教学导向。课程目标评估不仅为兼职教师筛选提供了依据,也为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提供了参考。通过双向激励,使培训过程中参培人员和兼职教师都能认真对待培训,形成了互助、共赢的局面。
3.4.2 学习效果评估
针对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制定了参培人员培训前后测验比较表见(附录 5),通过应用这张比较表对重点岗位参培人员进行了跟踪式的学习评估,积累了三个月的数据,职工日工作时间平均缩短了 30 分钟,日产量由 24 辆提高到了 28辆,台位利用率由原来的 1.71 提高到 2.0,提高了 0.29,一次合格率提高了 7.2%,损耗配件个数由原来的每天损耗 5 个降低到了 3 个,月度受考核数整体降低了5%.
3.4.3 工作表现评估
通过三个月的培训,职工的迟到早退率有所下降,分别为 9%,6%,5%.
每日出车率较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违章作业被考核的人数从 5 月-7 月整体降低了 5%,现场作业中自控、互控、他控做得比较好,提高了职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可见适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对于统一职工思想认识、提升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3.4.4 兼职教师评估
为了满足职工培训需要,兼职教师采用了从优秀人才中选拔和相关科室举荐相结合方式,为了确保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重点由参培人员填写兼职教师评估表见(附录 6)。通过对兼职教师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授课质量。参培人员可以从个人综合素质和授课表现两大方面对兼职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估,这样不仅约束了兼职教师的行为,也可以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综合评分不达标,如备课不认真、理论与实践脱节、素质低缺乏师德的兼职教师将考虑清除兼职教师队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兼职教师的眼界和水平很大程度的决定了参培人员的眼界和水平,因此,优秀的兼职教师筛选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样的评估机制,为培训中选择优秀的兼职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也使参培人员更加重视与兼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提升了课堂效果。
3.4.5 成本收益分析
1.确定培训成本。由于在本段进行培训,大部分场地设施、设备材料都是现有的,主要成本为间接成本。因此,设计了适合吉林车辆段自身情况的培训成本明细表见(附录 7)。通过详细的列举成本明细,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设计与开发成本和管理费用四大方面进行分析,并相应的细分为课程资料开支、设备维护费用等 16 小项,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培训成本支出项目,节约不合理的支出,缩减开支,从而使培训更加经济实惠。因每次培训的培训内容、涉及教材和参培人员及培训场地等不固定,因需而定,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培训的成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表内项目进行准确计算。
2.确定培训收益。结合段生产具体情况、培训的预期目标及培训后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对一线职工进行小样本试验,确定培训收益。制定了培训收益明细表见(附录 8)。分产出、成本、质量、时间、管理和其他进行培训收益分析,并细分为 15 个小项,对单位时间产出、管理成本等项目进行细致分析,可以通过数据积累对培训前、培训时和培训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便于查找培训中的靓点和弱项,找准方向,对培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为进一步扩能增效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通过应用此明细表对重点岗位参培人员进行了跟踪式的调研,经过数据积累,发现培训时的指标有浮动属于正常现象,但是经过一段熟练期,培训后的产出指标呈上升趋势,成本逐渐降低,废品率成下降趋势,可以下降 40%,一次试验合格率有所上升,在部分重点岗位上可提高 7.2%.单位产量的生产用时减少,导致台位利用率有所提高,由原来的 1.71提高到 2.0,提高了 0.29.月度考核数有所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职工满意度的提升可以预测骨干员工的流失率将会有所降低。因试运行的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积累,去除季节、阶段性浮动因素,为完善吉林车辆段一线职工培训体系提供更多详实的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