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力资源外包理论依据
2.2.1 交易成本理论
着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 1937 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第一次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即“在专业分工细化和市场机制运作的大背景下,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付出成本,即交易成本。”[30]按照交易成本理论,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考虑内部交易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当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低于外部交易费用时,企业会选择内部运营;反之,企业会寻求外部交易市场。但是科斯并没有将此理论深入研究,而是他的学生,威廉姆森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一举将此概念发展并完善下来,从而使得交易成本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更好地应用。威廉姆森对于交易成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这张图来直观的解释。详见图 2-1【4】
根据威廉姆森的研究, 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行为发生过程中, 伴同产生的信息搜集、条件谈判(议价)与监督交易实施(品管)等各方面之成本”.[31]影响交易成本的因素可以为分成两部分内容,一个是人性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他认为,在人性因素决定着交易成本的前提下,环境因素决定着交易成本的大小。人性因素包括了有限理性和投机行为,根据不同的由人所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因素,存在着主观性;而环境因素包含了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少数条件,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气氛这几种原因。
参照交易成本理论,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时,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权衡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上来。当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企业内部自行运营时的成本高于外部市场运营成本时,则需要考虑将这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供应商来操作,以降低在整体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反之,如果内部成本低于外包交易成本,则暂时不考虑外包。这也是外包行业在最初兴起时,主要的理论支柱之一。如何界定外包还是内部运营,将由企业根据自身对于这两种交易成本的大小来最终判定。
2.2.2 价值链分析理论
美国哈佛商学院着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 1985 年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法”,“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企业可以把某个薄弱环节通过外包的方式让专业的服务机构来实施,以此提高价值链整体的活动质量。”[32]如图 2-2 所示。【5】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基本活动是包含了所有直接创造价值的活动,即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等;支持性活动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管理(财务、计划等)、研究与开发、采购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支持的活动,换句话说即不直接创造价值的活动。这两种活动构成了企业整条价值链的成本,企业的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为了顺应经济发展,在企业内部,仅保留最核心、最具有竞争力的业务由自己操作,而补充性、支持性的业务全部通过外包来实现正常运营。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企业的支持性活动,同样是直接创造企业价值的活动。按照波特的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边际贡献率低于企业的其他活动或竞争对手时,外包就能可以提高整条价值链的组织活动质量效率,进而降低企业内部成本,提高运营绩效。对于实际在企业中应用此理论来说,首先要看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什么地位,也就是之前我们分析过的外包的深度到底有多大。如果此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放置在战略管理高度的话,那外包无疑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择外包商时务必充分沟通后方可下定外包决策,否则对于企业来说也将是灾难性的毁灭,不但不能起到提高价值的效果,反而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2.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1990 年,C.K.和 Gary Hamel 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被学者们成功得应用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研究方面。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企业应该集中有限的资源去发展核心业务,把非核心的人力资源业务活动实施外包,以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33]
国内外专家进一步将此理论延伸下去,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了创造核心竞争力业务和补充性业务两个部分,这种分类方式与价值链理论可以互相佐证。学者们认为企业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放在发展和强化核心业务上,而将其它非核心业务转交给更为专业的供应商来操作,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阐述此理论是说每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最具有市场价值的东西,需要无限扩大自己的核心优势,并且保持可持续增长性,而对于起到辅助作用的职能可以选择外包的方式,更好的优化其擅长之处。当然所谓的核心业务和支持性业务的的界定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这两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也会互相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