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一汽奥迪售后部门工作人员培训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27 共20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一汽奥迪销售事业部员工培训体系建设
【第2部分】一汽大众售后技术人员培训系统设计绪论
【第3部分】售后技术部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4部分】一汽大众奥迪售后技术部新培训体系设计
【第5部分】一汽大众奥迪售后技术部培训体系的保障措施
【第6部分】 一汽奥迪售后部门工作人员培训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业务内容越来越深入细致,现有的部门售后人员数量的增加与技术能力的提高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起一套清晰明确、有方向性指导性的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本部门售后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的分析与设计,得出以下结论:

  1.本部门目前现实行的培训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培训的组织流程和制度缺失,无法形成培训体系;培训后考核单一,只考核培训人·日的方式无法明晰培训的成效,也无法评价和划分培训后人员的能力水平;培训与部门的绩效和发展相脱节。

  2.通过对部门近两年培训情况的回顾,以及培训考核方式、能力水平划分缺点的分析,建立了一套部门岗位职责的能力模型,通过员工自评与评定组意见建立员工能力评价方法。使部门人员能力水平的提升可量化,最终实现实现岗位-培训-能力-层级-绩效的统一。

  4.为保障部门人员技术能力培养能够切实、有效的持续开展,必要的实施与保障也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部门培训的氛围保证了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整体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保证了培训能够长久持续的进行;而场地、设备和费用的基本要素也是培训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对本部门的人员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应确保培训的基本保障配置到位,这是培训顺利开展的前提要素。

  其次要充实培训体系,继续完善能力模型,并客观公正的评价员工的技术能力;培训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根据员工层级的变化及部门绩效对比情况,对整体能力提升培训效果进行总结、提升与改进。

  最后要将工作与培训、培训与职责、职责与发展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彼此约束彼此支撑,成为提高部门人员能力,促进部门及公司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威廉丁·史蒂文森。生产与运作管理[M].张群。张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阮红山。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9)

  [3]王文群。丰田技术培训项目的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崔敬东,姜宝山。管理新模式--项目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

  [5]何克抗等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侯炳俊。浅谈职工培训教学中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9)

  [7]徐歌。培训:企业发展的自我驱动力[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04)

  [8]李雷。A 港企业培训项目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9]彭胜峰。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系统设计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7

  [10](美)格雷戈里·C.赛尔斯(GregoryC.Sales)著,顾立民译。培训方式的革命[M].中信出版社, 2004

  [11]王志军。万象集团培训模式的优化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12]展志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7

  [13]J.kevin Ford,Steven P.Wrotrn.Introducing New Methods For Conducting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For Linking Training to Program Redesign.Personnel Psychology.1984

  [14]王占庆。浅析员工培训有效性的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1(02)

  [15]戴云武,陈舒娅。试论绩效评价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运用。科技信息,2008

  [16]John Toplis,Dave Wallis,Wendy Fountain.Training Evaluation-Reflection on the First Steps. Professional News.

  [17]赵晓庆。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D].浙江大学,2002

  [18]安鸿章。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完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4)

  [19]林志扬,刘文彬。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知识型员工管理[J].学术问题研究,2006(01)

  [20]罗双平。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基本步骤[J].中国人才,2006(15)

  [21]罗双平。为什么要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J].中国人才,2005(17)姚彬,汪燕婷。如何改进企业培训[J].管理与财富,2006(04)

  [22]李亚兵,胡建虹。企业培训效果评价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10

  [23]周正江。培训效果需要怎样的评估模型[J].人力资源,2007(01)

  [24]张本超。培训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估[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01)

  [25]吴芙蓉,梁棉。浅析企业培训成果的转化[J].技术与市场,2009(08)

  [26]张树新,熊伟。企业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

  [27]陈雁枫,培训效果评估及其在企业的运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S1)

  [28]苗青。培训效果评价方案设计[J].中国人才,2002(12)

  [29][英]莱斯利·瑞(LeslieRae)著,牛雅娜等译。培训效果评估[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致 谢

  本人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吉林大学商学院导师孙宇翔副教授的悉心指导,由于本人已工作数年,论文的写作思路、内容、格式均有所淡忘,孙老师事无巨细,处处认真的负责的帮我们说明改正,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殷切提醒我们注意事项和时间节点,让我感到无比的感激。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得到本公司领导及人力资源部同事的大力支持,在写作过程中上还得益于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帮助,在家庭里家人尤其是妻子为了给我创造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环境付出了很多辛劳,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