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2013 年年初,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形势开始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传统面授教育培训形式正在受到互联网新兴线上教育模式的冲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作为我国教育培训行业中的龙头,也同样面临线上教育所带来的影响。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就是如何对现拥有的 20000 余名知识型员工的培养,以及对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使之产能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教育,是企业未来战略的发展关键,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结果。
本文通过对新东方集团目前的激励体制的研究,感受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巨大竞争压力,进行员工激励体制的完善迫在眉睫。作为新东方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一员,本人针对新东方集团知识型员工发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建议:一、希望论文中针对现有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能够得到集团管理层的关注,力求为集团未来发展提供可行的管理意见;二、未来集团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激励机制的方法必须从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适合企业发展并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良好的企业文化与环境、全面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战略、有效的激励措施与策略是新东方集团留住和培养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条件;知识型员工对起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制定的激励机制执行的是否有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成功与否。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主管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如何立足的成败关键;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总结,对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和综合,为企业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知识型员工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只有不断地完善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才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
参考文献
A. 普通图书
[1] 张海棠.IT 时代管理革命-第五代管理[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2] 杨志,邓翰深.人本管理[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36-55.
[3] 孙春蕾.领导与激励[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97-109.
[4] 罗布.戈菲等.人员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2-198.
[5] R .Brayton Bowen[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74-82.
[6] 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90-107.
[7] Randy L.Desimne,Jon M.,David M.Harris.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 Jeffrey H.Greenhaus,Gerard A.Callanan,Veronica M.Godshalk.CareerManagemen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 Deci.E.l&Ryan.R.M lntrinsic Motan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Behavior [M].NewYork:PLENUM.1980.D.
学位论文
[1] 李志良.贵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6.
[2] 顾炎辉.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设计管理的现状分析及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3] 张茜.跨文化背景下 D 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06.G.期刊
[1] 孙金峰,赵秀丽.东莞中小企业激励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6):38-39
[2] 王瑾.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1(2):64-65
[3] 李淑媛.浅谈企业的员工激励[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95-196
[4] 赵丽丽.现代企业员工有效激励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7):63-64
[5] 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6):91-97,63
[6] 江卫东.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与激励[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1):59-63
[7] 高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探讨[J],现代营销,2012(13):97-98
[8] 马明玖.构建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一些思考[J].经济论丛,2011(4):56-57
[9] 陈云娟.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新探[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69-71
[10]顾冰,陈琼.浙江省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7):19-21
[11]韩经纶,钟耕涤.知识经济时代民营企业的“人才陷阱”与出路[J].经济问题,2012(14):45-46
[12]林民书.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J].财经研究,2001(4):19-25
[13]黄友松等.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及路劲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6(10): 252-254
[14]林枚.构建企业动力之源--中小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 2004(1):58~59
[15] 丽等.激励机制在企业改革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6(18):52~55
[16]李元勋,黄法得.如何使物质奖励具有精神激励作用人才[J].能源开发,2006(9):112-114
[17]汪群,王颖.浅谈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机制构建[J].现代经济讨论,2001(8):44-21
[18]章琳.基于知识型员工管理特点的创新[J].经济师,2002(9):138-139
[19]万蓬勃.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探讨[J].北方经贸,2007(1):134-135
[20]管金娅.进入中小民企员工的心理调整[J].华东经济管理,2005(2):78-79
[21]刘臻.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6):56-57
[22]张志.知识型员工与管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4):64-68
[23]张进芳.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5):78-79
[24]Whit. R. W.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e[J].Psychological Reniew,1959(66):297-333
[25]Peter F. Drueker. Knowledge Worker Productivity-The biggest challen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9,41(2):79-94.
[26]James E. Long. The Effects of Tastes and Motivation on Individual Income[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5,(1),338-351.
[27]Nerwig W.Kressler.Motivate and Reward[J].Palgrave Macmillan, 2003,(8):11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