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J银行吉林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对策(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17 共7916字

  6.2 优化信贷结构,分散风险

  为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J 银行吉林分行倾向于把信贷资金投向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资信良好的大企业、集团,这就造成了 J 银行吉林分行的信贷结构行业及客户集中度较高。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也正在改变。在全国新一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推进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各行业政策也在发生变化。信贷投向的集中使 J 银行吉林分行的信贷风险集聚,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优化信贷结构,分散风险是 J 银行吉林分行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信贷风险的分散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授信时要注意所选择地区、行业和客户的分散,避免信贷资金的投向过分集中,即“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避免因篮子出现问题而导致所有的鸡蛋破碎”,以减少银行可能会面临的信用风险,从总体上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对于 J 银行吉林分行的公司信贷业务来讲,既要支持受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资信良好的重点客户,又要注意贷款投向不能过度集中,要做到行业分散和客户分散。

  1.行业分散

  行业分散是指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贷款时,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不能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信贷资金投入到某一个或少数几个行业当中。J 银行吉林分行将信贷资金较多的投向了制造业,但近几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部分制造业企业经营情况恶化,贷款逾期现象时有发生。若信贷资金过于集中的投放于这些行业,会使信贷风险过于集中。对 J 银行吉林分行而言,应切实防范集团客户、关联客户、重点风险关注客户、异地客户等集中度风险,严控盲目“垒大户”.应强化授信资源投向管理,实行差异化细分策略,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导向,着力发展顺应市场的主流行业。在民生和内需消费领域,重点加大对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选择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质项目开展信贷合作。在战略新兴行业领域,围绕国家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投入较大的、产业处于快速成长周期的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积极把握介入时机,重点选择拥有核心技术、市场运作成熟、形成市场规模的战略性产业客户和项目。适度增加对符合“十二五”规划和国家调整振兴规划要求的、主导产品满足重要产业升级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技术水平先进的制造业企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信贷资产结构调整,推动行业、客户、产品和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

  2.客户分散

  授信客户过于集中,不利于 J 银行吉林分行分散信贷风险。在授信审批时,要注意授信客户集中度,严格执行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相关规定,对单一客户授信额不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 10%,对单一集团客户统一授信余额不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 15%.在客户选择上,重点倾向于中小企业、成长型企业,同时兼顾大企业,不一味追求高端客户,杜绝“垒大户”的错误思想。

  6.3 建立全方位的贷后风险监管体系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最终环节,是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对于确保银行贷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J 银行吉林分行应加充分发挥贷后管理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的作用,建立全方位的贷后风险监管体系,防范和杜绝信贷风险的发生。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6.3.1 建立贷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吉林分行每月应至少召开一次贷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由分行的风险管理部牵头组织,参加部门包括分行公司银行部和资产保全部。会议对公司信贷业务的风险预警和风险排查发现问题客户的具体情况以及处置进展、列入减持和退出客户的名单执行情况,分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整体控制情况予以汇报、讨论,对发现的信贷风险实施动态管理,并快速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信贷资产不受损失。

  6.3.2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分行风险管理部和公司银行部虽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但要充分协商沟通,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研究确定减持和退出客户名单,共同监督经营单位依据退出方案退出客户。同时,两个部门也要相互合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分行风险管理部按周将贷后检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分行公司银行部,分行公司银行部在一周之内将问题的整改情况反馈给风险管理部。

  6.3.3 开展联合风险排查

  公司信贷业务的风险具有潜藏性及集中性,若在贷后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信贷风险,将导致信贷风险在贷款到期时集中爆发。因此,在日常的贷后管理中,应做到逐户的风险排查,了解吉林分行信贷资产真实状况。

  分行风险管理部和公司银行部应根据监管要求、总行安排和业务需要等开展专项的风险排查。风险排查结果在两个部门共享。在联合风险排查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制定联合风险排查工作方案和汇总排查报告,公司银行部贷后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相关经营单位开展具体的风险排查工作。必要时,风险管理部和公司银行部联合,直接参与现场考察和指导。

  6.3.4 贷后报告在线抽查

  吉林分行风险管理部应对贷后检查报告进行在线抽查,以对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工作进行监督,并根据地区重点风险客户数量、风险状况、客户经理贷后检查报告总体质量、贷后预警效果等情况,自行确定贷后检查报告在线抽查数量或比例。风险管理部风险监控人员若抽查发现贷后检查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其他违规情况,要向相关客户经理发出风险提示,要求其在 5 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

  6.3.5 强化监督考核,落实贷后管理责任

  为保证各级信贷工作人员都能认真、负责的做好贷后工作,规范信贷工作人员尽职操守行为,J 银行吉林分行应制定《授信工作尽职规定》,明确各级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全面落实风险责任,防止信贷风险发生后各部门相互推诿,不承担责任的现象。

  同时,为了提高风险管理效果,应建立客户经理动态评价制度以及风险监控人员积分评价制度。客户经理动态评价制度由风险监控人员对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送客户经理所在机构负责人,作为对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依据。风险监控人员积分评价制度是对风险管理人员日常监控的客户、项目数量、监控的风险敞口大小、参与预警行动并执行行动方案数量、大额贷款日常检查数量、发布风险提示信息数量、工作效率、资产质量、提交风险检查报告和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动态考评。该制度以动态监测人员操作行为为基础,并根据考核情况将结果分为不尽职、基本尽职和尽职三类。对因违规行为直接导致信贷损失或连续三次评价结果为不尽职的人员,应终止其信贷从业资格,并视情况予以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

  6.4 有效化解存量信贷风险

  J 银行吉林分行公司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除了对现有存量贷款进行管控,还要对已产生不良的信贷资产进行有效化解,以盘活不良资产。

  J 银行吉林分行是经城市信用合作联社、城市合作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合并而成的,在联合重组前就存在大量不良贷款,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于部分贷款手续存在瑕疵、责任不清,造成化解难度大。

  要有效化解存量信贷风险,要对不良贷款、资产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不良信贷资产状况,进一步明确资产权属、账务处理、使用情况及处置进展。摸底调查由资产保全部牵头开展,资产保全业务人员应遵循客观、公正原则,独立开展资产保全摸底调查。在调查工作实施前,应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在调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查实,必要时可向第三方查询,印证问题的真实性,并及时与被调查机构进行交流。资产保全业务人员应在对不良资产进行认真分析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化解资产风险和最大限度维权的角度出发,全面揭示风险,审慎提出意见,准确、真实进行数据采集,拟订资产保全方案,保全方案应全面分析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以及 J 银行吉林分行资产的主要风险和预期损失。完整提出化解风险的保全方案,包括法律依据、方法措施、行动步骤、时间进度、预期目标,并分析方案的利弊得失等,分析意见和方案内容应确保事实真实、数据准确、法律关系表述清晰、分析严谨客观和操作执行性强。

  对于已制定保全方案的不良贷款,要加大力度执行。从 J 银行吉林分行实际出发,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通过债务重组、法律诉讼、坏账核销及不良资产置换、打包处置、债权拍卖等办法,有效盘活不良资产。要广开渠道,充分依靠吉林市政府、各部门的帮助,抓住时机,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清理各笔不良贷款。同时,要采取适当奖励措施,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对清收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6.5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形成首先要得到经营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并提倡,其次要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来保证健康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最后其要得到信贷从业人员的认可并通过尽职的工作得以体现。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来培育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以达到提升风险控制技术水平,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而 J 银行吉林分行无论从信贷风险偏好、内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均不能承受信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差异而产生的潜在信贷风险,因此建立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信贷风险标准的统一。

  根据 J 银行吉林分行的实际情况,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首先,要转变信贷从业人员的观念。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其次是流动性和效益性。因此在授信过程中应把安全、防控风险放在首位,不能因为完成任务指标而忽视信贷风险,杜绝违规发放贷款、“垒大户”等现象,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强调资产质量最优化。

  其次,必须高度重视信贷队伍建设,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德”,即职业道德;其次是“能”,即业务素质。只有思想品德端正、具有合规意识的信贷从业人员,才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真正认可并形成健康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严格按贷款审批流程发放贷款,不违规操作。一名合格的信贷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更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全面了解客户资产负债、经营情况等信息,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关注并分析客户所在行业情况、上下游产业动态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关注国家出台的各类宏观政策有何扶持和限制性规定,具备较强的学习、分析能力,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和洞察力。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较强管理能力的专业团队。一是要制定人才选拔、储备和续接计划,通过专业知识测试、职业能力测评等辅助手段,选拔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素质的人才;二是要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要高度重视信贷人员教育培训,制定详细合理的培训计划,不断加强信贷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信贷人员业务能力,强化信贷人员健康的信贷理念,对于已产生不良的贷款,要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使信贷从业人员认识到风险,加深其对法律、监管规定、道德标准的认识,提升风险管理意识。三是要建立绩效评价与薪酬体系,通过科学的业绩评价和合理的薪酬福利设计,吸引和留住人才,保证岗位人员的稳定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