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Z 银行信用卡发展环境及风险成因
2.1 Z 银行信用卡发展环境
2.1.1 信用卡行业整体发展现状
国内信用卡行业是我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发展最快的产品线之一。由于信用卡支付的便捷性受到消费市场的大力推动,今后 10 年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4%左右,盈利状况也将趋向好转。据前瞻网预计,到 2020 年中国信用卡的累计发卡量将超过 8 亿张。由于各行预计信用卡业务有较大的发展与盈利空间,都纷纷争相投入资源大力发展业务。
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6]:“截至 2013 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 3.9 亿张。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增速放缓,授信使用率进一步上升。授信总额为 4.6 万亿元,同比增长31.2%;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8%;卡均授信额度 1.17 万元,授信使用率达 40.3%,较上年末增加 7.6 个百分点。”通过公布的数据计算,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仅 0.29 张,预计中国的信用卡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然而,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也已开始在信用卡层面表现出来。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6]:“截至 2013 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的未偿还贷款总额 251.9 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05.3 亿元,增长 71.9%.逾期半年的未偿还贷款总额占期末应偿还贷款总额的 1.37%,占比较上年末上升 0.08 个百分点。”
2.1.2 信用卡行业的环境介绍与发展趋势
(1)经济环境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信用卡行业的成本、收益、风险等方面。
一方面,每年都会有大批因为经济能力提高或者自身经济活动需要的客户申请信用卡,即使在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 2008-2009 的两年间,信用卡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且增速趋稳。据中国银联《2009 年第 4 季度中国信用卡信用风险报告》[17]报道:“2009 年大陆地区信用卡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贷记卡交易延续了去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受经济环境影响,贷记卡发卡量和透支余额增幅有所放缓;贷记卡卡均交易量、卡均透支余额继续增加,增速有所回落。” 由于信用卡贷款业务为高收益业务(费率一般在 10%以上甚至 18%),其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较为可观,虽然经济环境对发卡量有所影响,但是信用卡业务对银行的吸引力依然不减。
另一方面,经济形势对消费透支人群的还贷能力有所影响,从 2009 年 1 月份开始,逾期个案逐月有所抬头。根据《2009 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道:“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 57.73 亿元,与第一季度相比增加 8.03 亿元,增长 16.2%,同比增长 131.3%.” 可见经济环境的下滑减缓了发卡及贷款增速的同时,也带给银行更大的信用风险。如果银行继续粗放经营必定带给信用卡行业巨大的风险。
所以,信用卡行业在 2014 年的工作仍然围绕着控制风险、细化经营等方面,通过数据挖掘工具,继续完善运营流程、深入挖掘营销对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与提升经营效能。
(2)行业环境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信用卡行业在欧美国家兴起并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信用卡已经在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广泛使用。在我国,信用卡业务是从 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才悄然萌芽,在短短 10 年内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各大银行面对信用卡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同业竞争压力。尤其是在不断开放的市场和日益发展的科技下,行业壁垒逐渐降低,各家中小型银行也都纷纷加入了信用卡业务竞争的战场,希望能在行业中分一杯羹。
所以各银行均加大资源的投入,将信用卡业务作为关键利润增长业务来发展。另一方面,各大中型银行将通过大数据统计与分析,进一步挖掘优质新客户,并优化现有客群质量,争相获得高收益、低风险客群;而持卡人反过来也对信用卡产品功能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总体来说,我国信用卡市场已日趋成熟与完善,但银行间竞争仍然非常激烈,且格局暂未稳定,为各银行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3)发展趋势
过去各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在市场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却放松了风险控制力度。虽然信用卡市场在短短的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信用卡市场发展空间并非无限大,经过各大中型规模银行的“跑马圈地”后,信用卡市场已逐步趋于饱和。
虽然国内信用卡持卡人群数量众多,但如果按照高质量人群信审标准,排除不具备办卡条件的或特别高风险的客群后,真正适合发卡的用户数量已经很小。信用卡市场在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已经较难保持行业在发展初期的发卡增速[18].所以说,“跑马圈地”时代已过去,“精耕细作”的时代已接踵而来,即如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挖掘出风险低、收益高的客群,并为之设计出具有不同风格、不同功能卡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将成为我国日后行业竞争方向。
2.1.3 Z 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展历程
Z 银行信用卡中心是 Z 银行对信用卡业务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操作、独立核算的业务部门。2005 年年底成立;2011 年 2 月成功注册。
2008 年 10 月,Z 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突破 100 万张;2013 年 5 月,Z 银行信用卡发卡量成功突破 1000 万张;截至目前,Z 银行信用卡历史累计发卡量已超过 1500 万张。历经整整十年稳健发展,Z 银行信用卡中心已成为推动中国信用卡事业发展的一只重要力量,是国内最具有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之一。
然而与整体行业相比,卡中心在整体不良率、新增不良率、整体损失率等指标高于平均水平(详见下表)。不良率是各行常用的风险衡量指标,一般来说从两方面进行比较:一是各发卡行间不良率高低的对比;二是发卡行自己在不同年度间不良率的对比。
若本行不良率超过同业间平均值,或者高于本行去年年末或全年平均的不良率,发卡行就应当重新审定现有政策,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将不良比率降低。
正因如此,2014 年卡中心希望以“客群结构调整”作为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牵引资产结构的优化,实现智慧增长,以达到以下年终目标:高风险客群的节奏性退出,进一步压缩现有不良资产,完成达到将不良率由去年 2013 年末的 2.98%降低至 2014 年年末的 2%的最终目标。
2.2 信用卡风险类型及信用风险成因
与储蓄卡不同,信用卡的无抵押、先消费后还款等特殊属性,决定了信用卡具风险性。其信用风险具有以下属性:
(1)滞后性。由于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持卡人在消费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享受免息还款期。银行在免息期内无法知悉持卡人的还款意愿,银行催收部门只有在持卡人逾期后方可对持卡人实施催收手段。
(2)地域性。由于持卡人消费与还款的习性与能力、信用度、流动性等因素都可能随持卡人所在区域而产生差异。地域性的差异不利于银行集中管理客群,银行只有根据地域不同而制定对应的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管理策略。
(3)不确定性。由于持卡人客群来自全国各地、属于不同行职位,且消费、还款情况各异,持卡人的行为会受到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影响,为行业信用风险带来不确定因素。[19]
(4)隐蔽性。由于信用卡具有循环信贷的功能,在经济危机暂未出现的情况下,风险被循环信贷所掩盖,一旦经济危机爆发,便为银行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20]
2.2.1 信用卡风险类型
当前我国信用卡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并逐步迈入成熟期,信用卡风险也逐渐显现。信用卡风险类型占比排名前三位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与操作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履行约定偿还本息而造成债权人经济损失的风险。而在信用卡范畴,信用风险指由于持卡人未能在约定还款日前还清约定的欠款而产生的风险。发卡行审批客户申请件是根据客户当时的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而判断的,然而在客户在用卡过程中,如果客户经济状况或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客户无法还款,将引发信用风险。信用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持卡人出现财务问题时,发卡行不能通过变卖抵押物偿债,这种无抵押特点无可避免地为信用卡带来了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发卡行成本中的占比最大,约占八成以上,下文将以之为研究对象。
(2)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罪犯通过盗取他人的信息或伪造虚假资料申办信用卡;或者利用机器设备窃取持卡人的信息伪造信用卡,甚至直接窃取账号进行消费,给持卡人、商家和发卡机构三方带来了经济损失。在此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内部没有根据规范开展工作,或凭借自身职务谋取利益,并导致对反违反规章制度导致银行资金损失,或者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最终导致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操作风险是银行内部风险,只要管理到位措施得当,操作风险比较容易控制并降到最低程度。
2.2.2 信用卡信用风险成因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指出,信用卡行业中信用风险占信用卡整体风险损失的 80%,其次欺诈风险占约 8%;操作风险仅占剩余不到 3%的比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业风险呈现下降趋势,而信用类和欺诈类风险则不断提升。
造成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涉及到信用卡组织,银行的内部操作流程,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宏观因素,也牵扯到个人的信用意识及道德风险等微观因素。在此本文将对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作较详细的介绍。
(1)持卡人的原因
a. 正常逾期。 指逾期的持卡人中因疏忽遗忘或外界条件影响无法按时在最后还款日前还款的偶尔逾期至 M1 的行为。该类情况多数由于首次使用等原因忘记卡片还款日,或者由于没有收到银行账单邮件或短信,又或者因为出差在外无法找到合适的还款工具等原因导致,该类逾期客户也并非有意拒绝还款,大部分客户都能在 M1 逾期时段中经过电话或短信提醒后,在承诺的还款日前按时还清款项。
b. 缺乏信用。该类持卡人信用意识淡薄,在知道或记得卡片的账单日及最后还款日的情况下,有意拖延甚至拒绝还清款项甚至还清最低还款额。该类客户主要是由于经济困难或者资金紧张暂时无法周转导致,部分客户甚至认为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作为人民可以借钱不还。
c. 恶意透支。刑法中第 196 条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 3 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根据最髙人民检察院的解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主要表现为:
“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恶意透支是信用卡信用风险的重要形式,属于信用卡诈骗的一种,其风险危害极大。因此,分析恶意透支成因,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减少银行的损失,维护信用卡行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 消费争端。在信用卡消费时,持卡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收到发卡行寄送的账单,核对明细时会发现有争议消费账款。由于信用卡组织系统者机,网络通信不正常,刷卡人员操作不当,都有可能产生账款争议。因为争议款项查询需要到信用卡组织及相关消费场所调阅相关单据,一般需要 1-2 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消费者会以争议问题拒绝偿还欠款。
e. 伪冒欺诈。由于欺诈风险独立于信用风险,故不在此详细叙述。
(2)发卡行的原因
a. 审批不严。各大银行在白热化的信用卡竞争环境中,竭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扩大客户规模,大量招揽新客户,为了完成领导交付的繁重的审核与销售目标,于是销售人员并没有做到百分百亲访亲核,审批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审批流程审核申请件,资信调查流于形式……更有银行以“审核时间短、审批流程简单”噱头招揽客户,简化了繁冗的审批流程,放宽了审核政策,结果招揽了大批量的高风险客户,导致审批难以觀别出高风险客户,其后果必然导致信用卡信用风险加大。
b. 催收乏力。在招揽了大批客户后,逾期账户也爆发性增多,部分银行没有及时地配备相对足够催收人员,导致不良率、损失率失控,结果增加了拨备和亏损。此外实际的催收工作需要开拓多方面的催收渠道,例如需要委外公司、公安机关和法院等机构的协助,作为小型银行由于案件量少或缺乏渠道来源,往往属于弱势。
c. 信息科技工具落后。由于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速度太快,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无法承受量不足,需进一步扩容;缺乏科学化的审批评分、行为评分、催收评分等工具。此外,由于网络落后等原因导致信用卡在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网络不通畅、无法传送或接收刷卡支付信号导致支付失败等方面的问题。
(3)外部原因
除了发卡行、持卡人等成因外,刷卡商户也扮演着重要的。在国外,信用卡仅凭持卡人签名;而在我国发行的信用卡,大部分持卡人采用了刷卡消费凭签名+密码。一般说来,商场收银员在上岗前,都需通过银行提供的信用卡刷卡流程培训。但从目前来看,商户并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很大一部分商户存在不对照签名的现象,增加了伪冒欺诈和争议账款的风险。
2.3 本章小结
本章节介绍了信用卡行业现状,从经济环境分析认为,信用卡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且增速趋稳,但若继续粗放经营必定带来巨大风险;从行业分析认为各银行面对信用卡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同业竞争压力;预测通过大数据挖掘优质客户将成为各银行发展新趋势,这也是卡中心在信用卡的经济环境与行业环境中争取实现的目标。最后介绍了信用卡风险类型和其中的信用风险的成因,为下文提出的优化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