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约束理论与精益思想下企业生产模式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30 共337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约束理论与精益思想在C公司生产中的应用
【第2部分】C企业的“约束+精益”生产模式研究绪论
【第3部分】精益思想与约束理论的综述
【第4部分】TOC+LEAN改善模型的建立与流程介绍
【第5部分】C公司生产改善的应用实例
【第6部分】 约束理论与精益思想下企业生产模式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总结

  5.1.1 坚持客户满意为目标

  通过精益思想与约束理论相结合,C 公司对生产环节的改进效果明显,准时出货率到达 100%;在制品库存降低 40%。这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坚持客户完全满意的目标。坚持客户完全满意,不仅仅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而是一切企业活动的要求。TOC+LEAN 的改善流程关键节点就在对是否满足客户需求的判断上,同样也是强调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也正因为如此,约束理论和精益思想才有了观点上的重合,才有了结合互补的可能。

  5.1.2 坚持持续改进的精神

  无论是精益思想下的改善还是基于约束理论的改进,抑或是 TOC+LEAN 的改善,从改进流程上看,都是坚持着持续改进的精神。市场的变化是持续的,竞争的存在也是持续的,所以企业的改进也必须持续。如果没有持续改进的精神,是企业是无法适应并生存的。

  5.1.3 注重理论,更尊重实际情况

  任何改进理论的产生都有其不同的背景和起源,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方法工具,这些各自的适用性往往也就是有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约束理论与精益思想同样有着各自的起源和产生背景,既有其优势和工具方法,又有其弱势和局限。

  所以在注重理论的运用时,更要尊重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运用理论的优点,并规避其缺点,对不同理论进行整合来指导实践改善,实现1+1>2 的效应。

  5.2 改进中的不足和建议

  5.2.1 改进中面临的不足

  虽然通过精益思想与约束理论相结合,对 C 公司的改进使得其实际产能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准时出货率到达 100%;在制品库存降低了 40%。

  但是,当总结 C 公司精益思想与约束理论相结合的经验教训时,发现有三点明显不足。

  第一,不论是精益思想还是约束理论,都缺乏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特别是在精密复杂的工艺环境下面对质量等异常波动,其缺点显得尤为突出。

  第二,从原材料,到在制品,再到成品,对于产品的生产管控主要通过人工填写表单并收集记录汇总,对于需求信息的传递通过看板,5S 和可视化管理。

  这样很难保证生产信息完全的及时和准确,特别是当直接生产员工流动率偏高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这方面管理的投入。

  第三,封边压电陶瓷的产品需要向客户提供大量的有关外观,颗粒度和电性方面的数据,对于数据的录入和整合主要通过电子表格手动输入,并配以人工整理和一些自己编写的 Excel 宏进行整合,效率低,容易出错,需要定期维护并移走数据。

  5.2.2 对不足的建议

  针对以上改进中面临的不足,要拒绝懒惰,拒绝满足现状,以客户完全满意为目标,尊重理论,重视实践,坚持持续改进。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并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将六西格玛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首先,精选一些精益生产工具解决不了,而六西格玛方法适合解决的问题作为改善目标,邀请统计知识丰富的质量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参加突破改善小组,并对组员进行基础培训,同时争取高层对于此类改善活动的支持。形成重视数据,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的氛围。

  然后,导入生产管控类软件,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目前 C 公司已经导入EZworks 公司的一款云 MES(制造执行系统)软件,对生产线的物料从原材料到在制品再到成品进行管控,信息的生成与录入基本通过条形码的打印和扫描完成。这款云计算的生产管理软件,服务器不在公司,由远在美国的公司进行维护,还大大节省了 IT 方面的费用,而维护效率更加。更关键的是,保证了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产品信息的追溯性。使得生产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也为实践六西格玛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数据保证。

  最后,通过实现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与这款软件的之间的通讯,实现相关产品数据自动录入并进行相应的运算,实现六西格玛 DMIAC 的 C 环节(控制),同时充分整合利用设备的传感器等信号,在实践中进一步地实施防呆改进。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沈希瑾,张文杰,李京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改变世界的机器(沈希瑾,张文杰,李京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大野耐一,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崔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王玉荣, 瓶颈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Jay Heizer,Barry Render,Operations Management(陈秋荣改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迈克·鲁斯,约翰·舒克, 价值流图析—增加价值、消除浪费,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7] 莱克,丰田模式(李芳龄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马林, 六西格玛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葆文,全面生产维护:从理念到实践,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11]何德芳,失效分析与故障预防,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12]崔继耀, TPM 活动推动实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13]王晶,荣超,宫兆波,基于精益生产方式与约束理论的企业过程动态改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3):35~38

  [14] 王新荣,范玉清,“基于精益生产的企业价值流的研究,制造自动化,2001,8:29~34

  [15]贾亚朝,田英,精益 6 西格玛,工业工程,2007,10(4):12~15

  [16]路士利,鲁建厦,江敏芳,精益生产中的快速换模技术研究,轻工机械,2006,24(4):91~93

  [17] 毛智宇,基于价值流的汽车塑料件精益生产分析,企业管理,2010,7:96~97

  [18]朱虹,钱省三,基于 T O C 理论的 O E E 的应用,半导体技术,2005,30(8):4~6

  [19]马开平,罗俊明,基于约束理论的生产线物流平衡,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16~121

  [20] 张凡,MRP II JIT TOC 三种生产管理系统及其比较分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3):47~48

  [21] 李金热,杨新春,设备综合效率 OEE 计算及扩展,中国农机化,2008,3:94~97

  [22]李智,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9):88~91

  [23]江成城,周丕娟,确理解企业中的”瓶颈”因素,商业研究,2002,1(238):51-52

  [24]邵建军,柯大钢,林梅,制约理论之思维流程在某制造企业的应用,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04-109

  [25]任广杰等,基于约束理论的设备综合效率方法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4:20-24

  [26]刘健,齐二石,我们所了解的丰田生产方式,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45~51

  [27]曹振新,张士杰,基于约束理论的制造单元瓶颈分析及对策,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5(4):109~111

  [28]任广杰,刘大成,丁迎菥等,基于约束理论的设备综合效率方法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04):20-22

  [29]蔡蓉,OEE(设备总效率)在设备管理上的应用,医药工程设计,2006,27(5):23-24

  [30]Goldratt,Eli & Cox, Jef,The Goal,North-River Press,1992

  [31]Goldratt,Critical chain, The North River Press,Great Barrington(MA),1997

  [32]Goldratt,Eli ,It’s not Luck, North-River Press,1994

  [33] Yasser A. Davizón,Jorge de J. Lozoya,Rogelio Soto,Demand management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a dynamic pricing approach based on fas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Electronics,Robotics and Automotive Mechanics Conference,2010:534~539

  [34]Dr.Ian Wedgwood,Lean Sigma.”A Practitioner's Guide”,Prentice Hall,2006

  [35]Kuldip Singh Sangwan,Performance Value Analysis for Justification of Green Manufacturing Systems,Journal ofAdvanced Manufacturing systems(JAMS),2006,5(1):59~73

 

  致 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天津大学齐二石教授。论文从选题、初稿到最终定稿,自始至终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尤其在基础理论的应用和论文的体系整理方面使我受益匪浅,齐教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抽出大量宝贵时间为我审阅论文指导改进,导师为此付出的心血我将永志不忘,他的教诲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此我特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同时还要感谢天津大学 MBA 中心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很大的教育和启发。通过老师们的培养,使我大大地开阔了眼界,管理理论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结构得到较好的改善。

  最后,感谢公司领导、同事们在项目实施期间给予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他们对本文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材料,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