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库存管理发展阶段
库存管理的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学者帕累托在二十世纪初期提出。其后由美国经济学家哈里斯通过对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研究将其进行发展,其可以看做是现代库存管理的雏形。从此,人们改变了对库存管理的想法,也开始意识到,企业要想在经营活动中获得最大利益,必须进行科学的库存管理,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
库存管理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要素的流动和监控管理。它对企业客户服务水平和物料采购以及生产成本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而在企业总体竞争战略规划中,供应链管理战略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研究库存管理实质上是研究如何在供应链环境下设定库存控制模型从而进行库存控制。
从库存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传统的库存管理阶段
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应用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这个时期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是需求大于供给量。只要有库存,就可以为企业带来不断的利益。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库存管理。而高库存策略带来的后果是低下的企业运行效果,带来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
(2)科学库存管理阶段
科学的库存管理开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库存积压,大量产品滞销,过高的库存使得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并由此带来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企业主们意识到,必须对库存数量进行合理的管控才能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优化,才能解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
哈里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经济订货批量法,可以说是科学库存管理的开始,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的知识来帮助确定最佳订货批量,从而形成完整的库存管理模型,其成果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现代库存管理阶段
现代库存管理始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数学模型和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对存货进行优化管理和配置,使库存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同时做到库存管理工作准确,迅速,进而减少库存管理费用,减低库存成本。如零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等现代的库存管理模型都是在这一阶段得以发展和应用的。
2.2 库存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
对于大多数的企业,库存是其主要的管理和控制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资产。库存管理是企业内外资源再平衡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最佳库存即库存平衡点,对不同的行业来说有不同的理解和管理方法。但有一点,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库存管理成本最小化和客户服务水平最大化。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类别,要采取差异化的库存管理方法。即使在同一公司内部,也往往由于产品种类纷杂,要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和方法来进行管理。下面针对库存管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常见的库存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1)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传统的库存管理阶段没有供应链的概念,企业对库存进行管理是以自身个体为对象而进行的单一节点库存管理。根据自身经营特点自行制定库存管理策略和方法,目的是实现个体经营效益最大化。最常见的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有:经济批量订货法(EOQ);ABC 重点分类管理法;安全库存法;再订货点法;库存盘点法等。
上述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其特点都是围绕个体进行的库存管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非常明显,在进行库存数量控制的同时无法保证质量控制的时效性。由于没有物流供应链的集成应用,库存管理降低成本的同时无法保证合理的客户服务水平,库存信息不充分,不对称会导致交货不及时和库存盘点误差。更不能对库存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2)现代库存管理方法。供应链概念的提出彻底颠覆了库存管理的思路,库存管理不再是单节点的企业个体,而是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要想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各个节点必须进行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总体服务水平和降低库存成本,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在供应链的框架下,库存管理不再局限于物料资源的配置管理,而是企业工作流的管理,通过工作流程来实现对供应链库存的管理。
常见的现代库存管理方法有 VMI 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现代供应链库存管理通过和信息技术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对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升级,通过管理模式多样化,对供应链的上下游节点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减少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所耗费库存成本等各种成本。通过联合和整体的管理思想,将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信息共享,增强联系,提高各个节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合作,增加企业效益。
2.3 现代库存管理模型
现代库存管理模型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从传统的最简单的如 ABC 分类库存管理方法到称之为 JIT 的零库存管理,如何做好库存管理,一直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头等大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企业开始转变其思维,从注重大而且全的纵向企业管理模式转到强调核心竞争力的横向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有几个显着的特点,即动态,开放,集成和分布性,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从而给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极大的复杂性和挑战。
现代库存管理模型经历了从 AFR(累加预测和补货)到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再到 JMI(联合管理库存)的发展阶段。最初的 AFR 是把管理重点放在控制和预测方法的科学性上,这种方法要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主导其库存,根据销售历史数据,制定各自的销售预测。AFR 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缺乏高度集成的供应链计划,结果会导致过低的客户订单满足率,导致供应链总体运行效率低,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为了弥补 AFR 的缺点而产生的,这种模式的库存管理目的是为了使供应商和零售商都获得最低的库存成本,根据双方的协议来共同制定库存管理合作策略。VMI 可以有效减少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即 VMI 的单向流程,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供应链决策过程中缺少和其它合作伙伴的协调沟通机制,供应商可以通过转嫁成本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供应商缺少对经销商促销和多存货来源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考虑在计划之内,往往会造成库存管理的不平衡情况,进而削弱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JMI 联合库存管理,是针对上述 AFR 和 VMI 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库存管理模型,是基于调拨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JMI 强调的是供应链多节点共同参与,共同协调决策的沟通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信息沟通不畅而带来的需求差异。在供应链上任意两个节点的需求都是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整体运行效率。
因此,JMI 被看作是现代库存管理的基础模型,实施 JMI 可以大大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从而让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JMI 联合库存管理依靠大量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并通过库存管理协调中心来完成对供应链库存的管理。因此,实施 JMI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相互合作,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为了保证这种沟通高效和有效,就需要建立一个 JMI 个节点企业的合作框架协议,每个节点企业负责对根据客户需求信息来完成销售预测,生产和运输等方面的控制,从来提高供应链竞争力。
如下图 1 所示(JMI 现代库存管理模型),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在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下,通过对应的信息系统进行沟通和协作,最终通过供应链协调管理中心来完成供应链库存管理。【图2.1】
实施 JMI 库存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具备两个关键的条件:即供应链节点企业统一的合作框架,另外一点是要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的后勤支持。通过上面两个条件,节点企业通过有效的沟通,共同制定协调需求预测,平衡产能,共同完成运输计划和物流传递。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实施 JMI 库存管理的关键的节点企业库存高度可见,以便于其它企业可以进行库存实时查询和跟踪,并基于此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对自身供应能力进行调整决策。实现这一切必须依靠先进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 JMI 库存管理, 其步骤如下:
(1)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协调框架。为了建立并发挥 JMI 联合库存管理的最大效果,首先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将合作内容书面化并制定合作框架协议。各个企业要充分理解合作供应链的涵义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合作风险和冲突,从整体利益出发,平衡各方利益来共同制定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
(2) 其次,建立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高效沟通和信息共享是成功实施 JMI 的关键因素。而信息传递和共享要靠信息技术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是企业竞争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内容。常见的传统的信息系统是单节点的分布式系统,然后通过 EDI 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来实现数据共享,然后用 BI 系统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若供应链较大,节点较多,实施 EDI 的成本高昂,效率较低。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企业都实施了ERP 系统,来实现集中式的供应链管理。ERP 企业资源计划的好处显而易见,集中式的事务管理可以实现实时的库存数据查询和调用。极大的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和企业对市场需要的反应能力。关于 ERP 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我们稍后会继续做分析。
(3)第三方物流的关键作用。实施 JMI 联合库存管理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可靠的物流保证。现代供应链需要敏捷和高度协调的物流支持。企业只需专注于自身的基本业务,借助第三方物流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
2.4 企业 ERP/SCM 系统管理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和供应链管理战略对于企业总体竞争战略至关重要。现代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的实施是建立在先进可靠的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已经由传统的分布式的系统架构过度到高度集成的企业 ERP 和 SCM。基于 ERP 环境下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和变得比传统的库存管理更敏捷快速,高效和具有竞争力。
2.4.1 ERP/SCM 的概念和应用
首先,关于 ERP 企业资源计划和 SCM 供应链管理。ERP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要素。和传统的 MRP 生产计划相比,ERP 增加了质量管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其它企业管理级别功能模块。结合商业智能和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有事务性数据采集到分析,进而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随着ERP 系统的逐渐成熟和日益普及,现代供应链管理也变得更加高效。ERP 信息系统是现代库存管理模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起到基础的核心作用。
ERP 和核心思想是把企业运行环境看成是从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到最终客户这样一个完成的供应链。客户需要和市场为导向到驱动下游的采购,生产和分销。
ERP 的核心是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即对企业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从而实现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除了对 MRP 生产制造的管理,ERP 还可以从财务成本,人力资源等职能对企业运作进行监督和辅助管理,从而为企业整体竞争战略决策提供支持。ERP 的目标是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SCM 供应链管理逐渐从核心 ERP 独立出来,二者相辅相成。
ERP 侧重于企业事务管理,SCM 则是企业高级供应链计划管理,二者的管理是计划到执行。SCM 通过对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将供货商,制造商,分销中心和零售商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供应链网络。SCM 是对供应链所有相关节点的集中式管理,合作是其核心思想。在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型下,企业自身与其供货商,分销商以及最终客户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优势互补,效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在协调合作的基础上,将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运作流程的集中式管理,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各个业务流程之间的浪费和失误,即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价值。
2.4.2 实施 ERP/SCM 的关键因素
首先,实施 SCM 必须全面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资料信息。借助于企业信息技术,SCM 可以通过集中式的信息系统来共享信息,如节点企业采购,生产,库存,需求和供应等基础信息。
其次,实施 SCM 要有效的利用共享的节点企业信息。当一个节点企业获得来自其他企业的信息后,一种方式是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各个节点进行总体协调和控制,从而让自身获得利益,如前面讨论的联合库存管理就是这个方式的实际应用。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对获得共享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来辅助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SCM 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是通过在供应链节点上获得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来实现的,从而更大程度的加速供应链上资源的流动速度,利用信息最终来获得价值。
ERP 和 SCM 侧重于企业的不同角度,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形成集成化的企业管理系统。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ERP 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SCM 是 ERP 管理中采购和销售智能的扩展。通过 SCM 的辅助功能,可以提高 ERP 的运行效率,进而使企业取得更大的效益。
SCM 通过对 ERP 销售功能的扩展,使销售部门不只是负责产品的销售,同时要负责维系和改善客户关系,提高总体客户水平。同时销售部门能够掌握目标客户的第一首资料,可以协助计划经理更准确的完成销售预测,销售预测数据可以传递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对于协调整个供应链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SCM 通过对 ERP 采购功能的扩展,使采购部门不只是负责进行物理采购,同时要负责和尚有供应商协调沟通,取得第一手的最新变动信息。供应商是供应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了其基本信息有助于更好的进行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沟通,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
其次,ERP 侧重于企业内部的资源集成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缺点是对外部供应链的敏感度低,支持能力较弱。而这些恰是 SCM 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外部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来帮助企业获得效益。ERP 和 SCM 各有长短,二者集成在一起,可以帮助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优化整体业务流程,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
最后,在企业决策层面,SCM 是对企业整个供应链进行计划和管理,数据收集和分析预测,并通过网络信息和企业核心模块进行信息交换。而 ERP 主导的是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协调和沟通,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误差。有了 SCM 的取长补短,可以大大提高需求和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帮助企业更好的完成总体运营。
2.4.3 ERP 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特点
如果进行库存控制和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而 ERP 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库存管理会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
在没有 ERP 的日子里,企业库存管理更侧重于单一的库存成本优化和控制。如果从单一的企业节点来看,这种方法比较实用。但如果从企业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管理方法显然是不足够的。另外,ERP 的实施,使企业对很多传统的管理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改变,更加强调了如何最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优化和分配。可以说从生产作业方法到整个组织架构等很多方面,都进行了转变,转变的过程难免会出现很多失误。总的来说,ERP 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有如下几个显着的特点:
(1)前置时间短交货时间要求高。前置时间是指为了在某一个规定的时间交付制定的库存,而必须进行提前采购和生产的天数。由于客户需求变动大,产品生命周期短等因素,往往企业对前置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可以不这样做,但带来的后果是必须承受由于延期交货或者无法交货而带来的客户流失和客户服务水平下降。另外一种方案是可以通过大量储备安全库存的方式来应付紧急客户需求,但问题也显而易见,大量的库存占用势必会带来库存成本的显着增加,进而影响企业营运利润,所以往往在库存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最佳库存往往没有最优的,而只能是一个平衡点。
(2) 生产采购流程变动频繁。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生产和采购流程频繁变动在所难免,作为企业可以尽量去做改变客户交付时间,这些都会增加库存管理的难度。即使在管理过程中一个小小的误差,往往都会导致全局的混乱和错误的发生。
(3)生产制造进度难以掌握。生产制造过程往往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很多时间由于生产制造现场的信息无法及时准确的传递给需要这些信息的部门而造成沟通障碍。对于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生产库存是企业核心库存,如果无法准确的知道生产制造现场的情况,势必会给企业库存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和障碍。
(4)无法控制的供应商交付周期。国内很多的供应商根本没有及时交货的概念,某些供应商甚至不关系客户是否继续和他们下单。甚至很多关键的原材料产品经常掌握在少数供应商手里,采购商往往处于弱势的谈判地位,更无法保证准确的交货周期。
(5) 过高的物流运输费用。当前供应链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包括产品交付过长的前置期,频繁的客户需求变动,库存质量竞争,供应链多借点协同合作。这些因素都会使供应链的管理变得复杂,从而导致物流运输费用的升高。如果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来增加整个供应链信息的可见性和准确性,是当前供应链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
2.4.4 ERP 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影响
信息管理系统很早就在库存管理过程中得到应用,而 ERP 更是通过对企业供应链的加强管理来实现对库存管理更多的决策支持。库存投资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难点和挑战。ERP 系统的应用为库存管理找到了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想和方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优秀的客户服务水平,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ERP 的核心功能MRP,可以对企业总体资源进行优化,基于市场需求预测,结合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和库存策略,来对下游采购和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在 ERP 平台下,企业只需要关注在什么时间,需要准备什么给客户,而不用关心下游的原材料采购,MRP 可以自动生产采购需求来帮助决策。这对于节省整个供应链运行成本和流程优化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现代库存管理模型可以说是基于 ERP 系统来实现的。JMI 联合库存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供应链各个节点信息交换和共享,同时要求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业务流程高度集成,通过实施 ERP 可以成果解决这些需求。现代库存管理对于供应链外部资源的协调和整合有很高的要求,而基于 ERP 的 SCM 可以帮助实现这一个目标。研究现代库存管理,即企业总体竞争战略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供应链库存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