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可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大类.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借款和银行资本;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其吸收的资金从事放款、投资等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支付结算等服务性业务.
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快速、操作便捷、交易成本低等特点,同时拥有参与度更高、透明度更强的服务体验,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模式、网络融资模式和第三方支付模式分别对传统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归纳起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抢夺商他银行存款理财份额
余额宝自2013年6月上线后不足一个月,募集资金规模就突破百亿元,究其原因,余额宝将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基金产品组合,实现了为客户提供保值增值的同时,不影响正常支付.反观传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受到刚性管制、基金类产品的申购赎回时间又有局限性,随着余额宝模式产品的推出,将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业务、理财产品、基金代销业务造成冲击,对银行负债业务构成现实挑战.
二、挑战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功能
信息处理是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的一大核心,是后续资源配置和凤险管理的基础.互联网企业凭借互联网技术,保障金融交易具有充分的信息基础,大大降低了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强化了其资金信息中介的功能.例如,P2P借贷模式、众筹融资模式发挥了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融资信息透明度高等特点,不仅省去中介环节、降低了搜索交易对象的成本、提高交易速度、有效控制交易道德风险;阿里小贷类电商融资模式正是采用商户交易数据,整合物流、信息流等信用风险关键点,提供便捷的网络信用融资贷款.网络融资模式被认为是不同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其目标客户群正逐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等融资领域扩张,未来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抢夺银行客户资源、挑战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
三、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
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有三个核心部分,即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其中支付方式是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弱化并试图替代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功能.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钱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并已经占有相当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四、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基础是网络平台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可简化客户需求响应、期限匹配、风险管理与定价等业务流程.从客户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的消费习惯、投资方式和价值诉求发生改变,不再满足于标准化金融服务,要求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同时,随着上世纪八零年后出生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社会消费影响力人群,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客户偏好的改变倒逼传统商业银行考虑其物理网点功能转变、流程再造、产品优化,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五、加速金融脱媒
传统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充当资金中介的职能.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从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之后的融资交易过程由双方自己完成.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形成替代.
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快捷、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对商业银行将产生全面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冲击.全面性是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机构的冲击不仅包括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且还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小型村镇商业银行;系统性是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不仅包括支付、贷款等核心业务领域,而且还包括从产品设计、产品定价、市场营销到风险控制等各个价值环节;持续性是指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产生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