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9 共7472字

  2 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相关理论

  2.1 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2.1.1 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商业银行风险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30].

  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很多,根据风险能否准确计量和预测大致可分为两类: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主要的风险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十种[30]:

  1、信用风险。这里指商业银行的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行债务而给债权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是由于交易双方违约或不履行义务而给作为交易一方的银行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国内商业银行 90%的资产业务是信贷业务,因而信用风险也就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这里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资金、无法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丧失清偿能力的情况。流动性不足,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进而影响其盈利水平。从历史上发生的多次银行危机来看,多数是由存款者的挤兑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所致,因此,流动性风险是威胁银行生存的最直接风险。

  3、利率风险。指由于利率变动引起银行收益下降的风险。它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是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

  4、汇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银行收益下降的情况,其结果可能是以货币表示的实际损失,也可能是会计上的账面损失。

  5、政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例如货币政策风险、税收政策风险和监管政策风险等。

  6、通货膨胀风险。指由于发生通货膨胀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7、操作风险。主要指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系统、人员、流程或是外部事件所引发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是商业银行最古老的风险之一。

  8、声誉风险。指由于银行经营者管理不善、违反法规等原因,导致存款人、投资者和银行监管机构对其失去信心而影响银行正常经营的风险。声誉风险这几年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对银行越来越重要,对银行的损害极大。

  9、环境风险。指经营环境变化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通货膨胀、经济波动、自然环境等。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是不一样的。

  10、国家风险。一般指国家信用风险,这是与借款或债务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国家风险一般起因于一国的政治风波和政局变动。

  此外,洗钱风险也是现代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和加以防范的一种风险。

  所谓的洗钱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为从事、参与、纵容或为洗钱活动提供便利而带来的商誉损失和合规风险,是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系统风险的综合反映。

  2.1.3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特点

  由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构成的特殊性,使其风险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30]:

  1、银行风险的主体是货币资金,而不是有形资产。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因此其风险主体是特殊的货币资金。

  2、银行的各项业务都面临风险。不仅是资产和负债业务面临较大风险,中间业务也有操作风险,而日益发展的表外业务更是蕴含巨大风险。

  3、银行风险与其客户的风险紧密联系。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自银行客户和交易对手的违约,因而与其客户的风险紧密相连。

  4、银行的风险不能消失。银行所有的业务都面临风险,任何管理方法都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而且,风险与收益是紧密相连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获取收益的过程,因此银行的风险是不能消失的。

  5、银行的风险是全员的、全过程的。所有的银行业务条线、工作环节都充满风险。每一个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失误和错误都会给银行带来影响。

  6、银行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由于银行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当一家银行出现危机时,人们会对所有的银行产生恐慌心理,纷纷退出银行业务,这就给银行带来流动性危机。

  7、银行风险具有很强的外部负效应。因银行与社会各界联系密切,一旦发生危机,将会很快影响到其他经济体,进而拖累整个经济体[30].

  2.1.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它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银行的发展而发展。从总体上看,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资产风险管理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42].

  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银行业务与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银行经营中最直接、最常见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一笔大额的信贷资产的失误,将会导致一家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因此,当时的银行非常重视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资产分散化、信用评估、抵押、项目调查、减少信用放款等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减少、防范资产业务风险的发生,确立稳健经营原则,以提高银行的安全度。

  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社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为了扩大资金来源,西方银行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开始大量创新并使用金融工具,如大额存单、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来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随着负债规模的扩大,银行经营风险也加大了,因此,这一阶段,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