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改进S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相关问题的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8 共3992字

  第4章改进S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相关问题的分析

  企业发展,内审提升同时也让内部审计在职能发挥方面面临瓶颈。这些瓶颈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点:新问题越难越被发现;其次,被审计单位认为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公司的管理者也提出,明明感觉问题很多,但为何就是无法确切的找到管理症结。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审计问题整改不到位,历年遗留的问题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洋脚石。因此,督促审计问题的全面整改,并持续关注整改效果,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再反馈问题”的良性循环,形成完整的审计管理闭环,确保审计质量,促进企业超越自我、持续发展。

  4.1内部审计流程:是开环,还是闭环?

  目前S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在发现问题和对问题的准确定性上投入较多资源。在审计过程中收集了充足、恰当的审计证据来得出或证明问题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在来年审计的时候发现,上一年度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S公司审计部在对某个以生产小型风机的子公司开展年度绩效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在材料成本归集时,由于料单的传递不及时,导致产品的成本归集不完整、不及时。在审计当年,审计人员提出该问题,在审计报告中建议要求该公司改善管理、改变目前的成本管理现状。然而一年后,审计部门再次开展年度审计时,发现该问题依然存在,被审计单位并没有认真整改。同时审计部门还发现,这个问题也出现在了其他生产型的子公司。这种未执行审计后续跟踪监督的审计职能,从S公司的管理层站在公司管控的角度看待这个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审计发现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扩散的趋势。审计敞口式管理对审计问题的解决并没有效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设置,并不足以完全支撑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只有依附于公司治理中的监督系统才有可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内审机构和公司治理之间可以构建很好的互动机制,内审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才可以得到保证,内审才能帮助企业持续的创造出来更高的价值。为了加强有效的互动,审计团队必须在现有的曰常工作中向前多走一步或两步,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持续监督、跟踪,直至彻底整改,让审计的职能发挥得到更高的肯定,树立权威。审计机构开展审计业务,监督不是目的,只是发现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并且杜绝再次发生、进而改进管理才是幵展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再反馈问题”的良性循环,形成完整的审计管理闭环,与管理参与者形成有效互动。

  4.2内部审计职能:是监督,还是服务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审计监督应实现全覆盖。这里的全覆盖强调全面把握总体情况,确定重点领域,关注重点问题,从覆盖的面上对审计工作予以拓展,对情况予以准确的反映,将查出的问题予以严格的审理,对原因予以透彻化的分析,将措施严格落实到实处。在任何监督与被监督中,被监督者往往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审计监督中,当监督者(审计人员)的行为与被监督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相违背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必然会爆发矛盾。这种矛盾也许是可以调和的,但也有可能是不能调和。S公司的审计部在对某个重点合同项目的采购情况进行审计时了解到,该项目的个别采购合同存在重复申请付款的情况。在展开调查后发现,是供应商重复报销导致的,釆购部门的采购员和负责人存在不履职的现象。该负责人被公司调离原岗位,并暂时失去了继续晋升的机会。当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被监督者)因为审计人员(监督者)的正常监督而失去晋升机会时,而使职能部门的领导失去晋升的机会,职能部门在日后的工作中必然会干预审计监督活动;再比如,审计部门(监督者)的审计监督行为威胁到职能部门之和益的时候,审计监督就会遇到职能部门的阻碍。然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审计监督与服务并不矛盾,只不过是对相同内涵予以的不同表达。审计监督的具体过程也就是提供审计服务的具体过程,不应将两者割裂。监督是过程导向,服务是结果导向,只有正确的过程才可能产生正确的结果。正所谓“凡事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内部审计在本质上是企业管理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重视被审事项的过程,更应关注审计问题的发展结果。以结果为导向,以服务为落脚点,会让审计目标实现的更准确,让审计作用发挥的更全面,让审计职能体现的更深刻。相较于单纯的监督职能,审计服务纳入审计职能后,其优势明显:优化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的合理分配,促使审计人员提出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审计意见或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主动的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促进企业由被动等待检查转变为主动配合审计工作,让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得以被信赖。但同时“结果导向”需要避免的重要问题是防止为了立竿见影的好结果而造成其他隐形的管理漏洞,要防止短期效应。

  4.3服务优质的审计:后续审计与审计质量控制?

  ?要想让后续审计得以顺利开展、有效幵展、让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切实解决,恰当、可行的审计意见是很重要的。好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必定是经过了严谨的审计程序而得出的。因此审计工作本身的质量对后续审计的开展、对优质的审计服务结果是有影响的。近年来,S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工作,但往往停留在下达审计整改通知的阶段。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结合其他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向被审计单位出具需要整改的问题明细,提出整改目标和要求,但对于被审计单位是否切实整改、整改的实际效果、类似问题是否在其他环节重复出现,目前缺乏关注。S公司内部审计的业务流程中,疏忽了审计意见切实落实实、审计问题切实改正的重要环节。

  一个完整的审计循环,应由图中四个区间循环组成。S公司的审计活动未能形成上述循环,缺少IV象限的活动。后续审计的工作可能在象限范围内结束,也可能以跟踪处理为起点,开始新的审计循环。为了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就必须提高审计本身的工作质量。首先,审计人员要提高其胜任能力,为优质审计意见的提出打下基础;其次,幵展后续审计跟踪管理,可以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改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出现偏差时,审计人员的及时介入可以保证问题的有效解决;第三,审计团队通过开展后续审计跟踪,可以积累审计工作经验,一方面提高其审计意见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审计意见的采纳率,进一步传承优秀经验,避免审计失误的重复出现。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积极的意义,进而对企业改善管理有积极的意义。

  4.4服务稳定的审计:信息平台与审计质量控制

  我们必须承认,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内部审计必须走向信息化的道路。S公司在全公司内实行了财务电算化,使用专业的财务系统(用友U8)记录财务信息,进行财务日常核算,财务会计资料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在公司内部其他的很多管理信息记录,如审批资料,合同基本资料,甚至是公司某个项目的执行情况,都已采用系统信息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引入计算机及审计软件或工具,对于处理大量的基础数据很大的优势,减少简单重复劳动,提高了审计的准确度,提高了审核效率。现代化的工具和信息技术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机遇,最大的优势是计算快速、准确,避免了人工操作时的低级错误;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形成有效的协作分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将更及时的收集更具时效性的审计数据,有利于审计团队向管理层提供更具时效性的审计意见,让公司内部的时下管理热点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引入现代化审计手段的审计工作,将面向更广的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拓宽了内部审计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跨区域、跨时区的提高了协同能力和资源共享能力,有利于挖掘更深层的问题,大数据的挖掘极大地完善了审计证据链条,为高质量审计工作提供保障。在整个集团公司中,S公司处在管理顶端,实现集团化的管理是实现其他管理5R能的条件,以流程驱动是实现内部审计集团化管理的基础。形成一个符合S公司管理需求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平台,应充分考虑并利用现有的管理系统及平台,建立系统之间的彼此衔接,实现数据的导入引用或共享,让内部审计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形成协同、23高效的一个整体。例如:S公司现有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对公司所有用户的基本信息均有记载;同时目前的财务系统中,以项目合同单独的归集的核算方式,对数据分类有很大帮助。内部审计系统开发后,应实现与该系统数据的直接对接,通过财务数据对不同客户、行业、地区的分析,找出公司高盈利、收益敏感的区块,为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帮助。

  4.5服务持续旳审计:全面复核与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在本质上是企业管理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公司一种内在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活动自身工作质量是内部审计机构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石。审计人员能力、职业敏感度差异较大,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对具体审计人员的业务执行实施指导、监督和复核,确保审计质量。S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需要负责整个集团范围内的审计工作。为了协助管理者站在集团层面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基层单位的情况,开展某项具体审计业务时,往往是S公司本部、子公司、子公司的子公司全部纳入审计主体范围,审计部的全体审计人员共同参与,但每个审计人员负责不同的子公司主体。尽管审计部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规范内部审计人员,但是审计项目负责人不得不面对的是不同的职业敏感度和职业判断。因此审计部必须对整个审计活动进行深层、全面的复核,才可能确保有质量的审计结果。S公司的审计部应当利用经常使用的工作底稿以及特定业务的指导性资料,通过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保持业务执行质量的一致性。但往往由于主观能力、客观环境的不同,让审计人员对工作目标理解的不一致、职业重大判断的不一致,导致最终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因此,S公司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充分考量指导、监督和复核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程度,利用全面复核制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审计目标的可靠实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