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结论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研究结论
?无论是不是传言证实或者澄清,我们都不得不承认2015年可能会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同时,企业国际化的需求,更要求企业在资源、规模上达到一定级别,才能联得话语权的提升。企业管理专家况杰指出,国企重组的目标中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质量。一方面,S公司目前的主要用户大部分分布在本次改革的核心领域,用户自身的变革必将对S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即将到来的改革浪潮中,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和重心必须根据公司的发展和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任何事情的发展路径都不是一沉不变的,目前建立的内部审计运作体系,在企业将来的发展中也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内部审计机构应及时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变化,帮助企业稳步发展。另一方面,问题就是资源,变化就是机会。企业的任何变化都会对管理部门提出新的要求,内部审计的业务“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内审伴随企业的跨越式演进,需要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和业务内容。持续创新才可能让内部审计走在企业改革的前端,为企业改革建言献策,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提供支撑,为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建议和依据。
通过不断创新让内部审计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是S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
7.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2.1审计信息化后的信息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
问题一,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兼容。
企业通过外部采购或自行开发的途径,建立起内部审计工作软件,可以基本实现内部审计自身业务操作的半自动化,也可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部分程序控制。但是,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操作,让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能够准确、恰当的导入内部审计系统,系统相互兼容、信息相互共享,是建立审计信息化时一个重要的环节。
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对接,信息直接读取,也可以通过数据导出、导入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但无论哪种方式,用一个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兼容企业内部多个、甚至是所有管理系统,其挑战程度也是可想而知。
问题二,随时产生的信息应将信息安全放在首位。
传统的信息安全强调是的防范公司外部风险源给公司信息带来的威胁。但是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企业内部信息传送的环境变化,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安全的潜伏风险。曰渐完善的各个系统平台(包括审计信息化的平台)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管理效率提升,但同时,开放式的沟通平台也会让风险瞬间放大。员工使用的任何一种信息载体装置、信息终端,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端口。内部跨部门、外部跨媒体的风险分布,需要公司有灵活、全面的策略来控制信息安全,甚至是维护企业声誉。关键数据和信息的产生源、传播路径、最终去向,甚至是信息散播的环境,企业都应认真辨别和充分了解,研究形成安全的信息环境。
7.2.2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互联合的协作式审计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些专家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外部审计不可能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一是因为不会有路膊肘向外拐的内部审计人员,二是外部审计有独立的程序,不希望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但另一些专家,尤其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内外部审计资源应该得到相互利用,这样就可让审计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效率配置,让审计效果在整体层面达到最佳。出于各种顾虑和考量,内外部审计的协作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并不理想。如何让两者加强协调和合作,是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李三喜,高雅青,陈新环。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操作[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1.
[3]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4]李敏。现代审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
[6]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
[7]刘洁。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审计[J].财会月刊,2006,(08)
[8]时现。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基于调查问卷分析[J].审计研究,2008,(06)。
[9]彭志国,刘琳,张庆龙。内部审计: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J].会计之友,2010,(16)。
[10]张方瑞。浅析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J].会计之友2010,(31)。
[11]杨举莲。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及完善策略[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5)。
[12]吴秋生,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J].会计研究,2011,(09)。
[13]王玉兰。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2)。
[14]吴秋生。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J].中国内部审计,2012,(04)。
[15]李卫强,李春。中国矿业类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绩效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04)。
[16]刘月英。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析[J].现代商业,2013,(3)。
[17]?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IntemalControl - Integrated Framework [R]. 1992.
[18]?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Draft) [R].2002.
[19]周兆生。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文版)[R].华融资产管理公司,2007.
[20]?IIA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 Framework (IPPF)。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 [R].2009.
[21]张庆龙?中国内部审计行业的西安市问题调查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4,(7)。
[22]赵玲,姜一川?审计环境变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中国内部审计,2014,(10)。
[23]杨俊峰,霍芳艳。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4,(10)。45
[24]谢华,朱丽萍。云审计为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应对之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4,(10)。
[25]唐瑾,杨敏。内部审计对组织价值增值作用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
[26]陈宏展。内部审计新准则的企业应对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
[27]陈晓曦,夏军。如何有效开展审计整改跟进工作[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张元智教授,张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学者风范将成为我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标杆和榜样。张老师平时工作较忙,但我的论文从选题、开题、收集资料到文章的写作修改,张老师都给予了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张老师总是第一时间给予悉心的指导。感谢张老师在我论文的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期间给予的指导;也感谢开题报告答辩中,向我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各位老师。
感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给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严谨、踏实的学习理念,为我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以及毕业论文旳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校求学期间,在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提供意见和建议以及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