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产品策略:提升精准营销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提升精准营销能力主要有如下影响因素:
(1)客户的消费行为:
为客户量身定做一整套产品和服务是精准营销的重要手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发生了变化,企业需通过对客户的消费行为的精准分析和定位,才能为客户提供符合客户消费行为习惯的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给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且实现资产增值的服务提供了可能。
(2)数据挖掘评价技术:
实现精准营销基于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精准衡量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据体系,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客户蹄选,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金融产品。
(1)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产品整合,为客户打造全流程的业务链条
商业银行应该着力打造功能丰富、客户体验好的产品体系,并整合上下游资源,构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全流程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一整套金融解决方案,使银行业务囊括支付结算、信贷和理财等金融产品。着力完善产品创新与支持体系,开发出符合互联网金融特征和适应客户行为习惯的产品。加快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操作的便捷度,提升客户体验和市场反应速度。例如,在投资理财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余额宝等碎片式理财产品,推出活期余额自动申购和短信赎回、线上与线下购物和还款业务自动赎回等业务,将投资理财和消费信贷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支付结算方面,受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冲击,银行在支付结算流程中处于最末端,与只掌握客户在支付金额方面的信息,银行最需要的客户交易信息无形中已经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了,尤其是快捷支付的推出,使得银行更加远离了支付交易核心,银行作为支付中介的传统关键角色正在弱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方式,为客户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移动支付就是客户使用移动终端对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者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移动支付主要分为两种,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近场支付是客户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支付,支付的处理在现场和线下进行,不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手机射频NFC、红外、蓝牙等,实现与POS机的本地通讯。NFC支付模块只能植入在手机当中的SIM卡或者SD卡上,并写上金融信息,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是目前近场支付的主流技术。远程支付是通过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支付指令或借助支付工具进行的支付方式。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业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把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作为增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和长远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2)商业银行需要挖掘数据,为客户推荐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将庞大的数据加工和提炼,根据一定条件的蹄选,从而形成若干个信息包,以找到目标客户,然后按这些有效的信息为客户推荐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尤其实在客户产品和服务购买等方面,应该主动依据客户的行为习惯进行积极的引导,挖掘新客户,并增加老客户的黏性、提升客户的户均贡献度,从业务推动方向更有针对性地拓展的市场和目标客户。例如,接受新事物的程度较高的客户,会经常使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服务渠道,如果这类客户经常通过电子渠道购买理财产品,系统就可以根据客户的购买金额和购买期限主动向客户推送一些符合客户风险偏好的产品。此外,在数据挖掘方面,商业银行还要做到:第一,数据源的口径统一,这样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数据筛选。第二,分析数据流向,寻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结构化的数据的挖掘,掌握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信息流,从而拓展相关市场,为客户提供供应链融资。第三,整合部门内部资源,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个人金融、信贷、机构、投资银行等多部门重叠信息的整合,逐步形成企业或者个人的数据仓库。第四,加强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能力,例如对语音、影像等数据,开发出行之有效的模型来进行分析。第五,兼容并包,商业银行可与互联网企业或电商企业合作,共用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来避免客户的重复注册,提升客户体验。
4.2.3价格策略:提升差异化营销能力,综合权衡客户期望
提升整合营销能力主要有如下影响因素:
(1)客户需求差异化:
客户需求差异化是推行差异化营销的前提条件。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时刻关注客户的现实需求,充分了解客户,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高价值客户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与此同时,随着客户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逐步深入,客户可能会出现新的需求,商业银行应对客户需求可能产生的变化予以充分的估计和预测,提前准备营销方案,一旦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适时改变原来的营销策略,以满足客户需求。
(2)效益最大化:
效益最大化是推行差异化营销的根本目的,在营销方案的涉及和实施过程中,除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还要尽量降低成本,避免在低效益产品上投入过多的资源。另外还应该尽量发掘客户的潜在效益,进行客户推广,以扩大商业银行的效益来源。
(1)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客户分类,为客户提供差异的产品服务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ATM、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银行自助渠道满足客户的一般业务需求,实现引导分流,以客户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来为商业银行赢得未来的市场份额。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客户留下的数据和行为轨迹进行深度的统计分析,运用强大的风险评估体系,完整的产品链条,客户可以针对自己的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安排等考虑定制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真正对接。另一方面,针对商业银行的高贡献度客户,商业银行应为其提供的个性化、管家式服务,在投资融资、财富管理、综合理财、私人银行服务方面,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对市场准确的分析研究能力、为高贡献度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投融资设计以及风险控制方案。商业银行积累了多年的专业经验,专家式的财富管理服务可以帮助客户投资全球市场、分散风险,在财富传承、家族信托管理等方面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信息化基础上,实现大众标准化产品的规模化增长和在高净值客户平台上的个性定制化增长并不矛盾,商业银行可以着力使标准化的模块化服务和专家式的高价值服务将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