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本文通过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构建出企业、行业、安监及属地监管间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联动机制。通过多案例研究,梳理了典型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典型街镇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及模式,以及行业监管中的典型经验,试图为建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提供依据,具体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研究发现,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综合监管与企业主体责任之间是相互带动的关系,就像磨合在一起的齿轮,企业主体责任是主齿轮,它是带动安全生产的关键,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是助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助推器和补缺者,三者一环扣一环,必须协力配合,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地有效开展。但现实中,企业仍把安全生产管理当作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成本开支,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都希望通过压缩这部分开支来维持生计。对于行业监管而言,覆盖的面过窄,一般只管理规模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而小微型企业才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些企业的监管,行业主管部门是缺位的,安监部门只能代替行业主管部门行使对这些企业的直接监管。
三者的互动和配合很多时候是缺失的。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笔者提出可以通过委托行政执法的模式,调动属地参与到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由三方变为四方,解决执法人员紧张的问题,落实属地责任,做到执法力量下沉,执法关口前移,进而做到监管无死角,排查无漏洞,预警无延滞。
本文对安全生产监管委托行政执法的背景、前期准备、预期效果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这项举措提出了对策建议。
采用委托行政执法,需要充分调动属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本文探究了影响街镇安办对委托行政执法意愿的因素,及他们与上级安监部门信任关系的维系。通过问卷调查,构建起了跨层次中介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安监局工作人员对街镇安办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与街镇安办工作人员对其信任水平呈现显着正相关;安监局工作人员对街镇安办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与街镇安办工作人员感知的与上级间的上下级关系呈现显着正相关;街镇安办工作人员感知的与上级间的上下级关系部分中介了安监局工作人员对街镇安办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与街镇安办工作人员对其信任水平间的关系。
当政府内部有了执法的合力之后,我们不妨将其打包成一个整体,分析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与企业间的动态博弈过程,本文初步构建起一次的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将政府监管强度、企业投入与否、是否发生事故作为动态博弈过程的三个阶段,验证了安全生产中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即当企业能够自觉检查自身安全隐患,并投入资金自行整改时,监管机构没有必要实施监管,也规避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双方实现效益最大化。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和政策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联动机制的运行模式和可行路径,进而进行实证研究,初步验证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联动机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企业主体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对于今后改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思路将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
[2] 毛海峰,贾根武。 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到安全生产运行机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12(1): 5-8.
[3] 陆玉梅,梅强。 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16(6): 86-91.
[4] 樊晶光,梁文七,阴建康等。 我国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7): 50-53.
[5] 乔庆梅。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探析[J]. 中国软科学。 2006(6): 20-30.
[6] 刘文霞。 顺义区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研究[D].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2011.
[7] 张莹。 安全生产监管博弈分析[D]. 济南: 山东大学, 2007.
[8] 赵双琳。 基层安监局实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阻力因素与对策--以B市H区为例[D].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 2010.
[9] 高建明,魏利军,吴宗之。 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3): 105-111.
[10] 文军。 航空运输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28(3): 83-87.
[11] 周敏,肖忠海。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效能的博弈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 35(1): 54-60.
[12] 李双燕,万迪昉,史亚蓉。 公共安全生产事故的产生与防范:政企合谋视角的解析[J]. 公共管理学报。 2009, 6(2): 43-49.
[13] 周慧。 安全与发展:中国安全生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 Christian M S, Bradley J C, Wallace J C, et al. Workplace Safety: A Meta-Analysis of the Roles of Person and Situation Factor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4(5):1103-1127.
[15] Clarke S.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Safety Climate: Linking Psychological Climate and Work Attitudes to Individual Safety Outcomes Using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10, 83(3): 553-578.
[16] Barling J, Kelloway E K, Iverson R D. High-Quality Work, Job Satisfaction, and Occupational Injuri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 88(2): 276-283.
[17] 麦克斯温特里 E. 安全管理:流程与实施[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18] Lewis-Beck M S, Alford J R. Can Government Regulate Safety? The Coal Mine Example[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80, 74(3): 745-756.
[19] Gray W B, Scholz J T. Does Regulatory Enforcement Work? A Panel Analysis of OSHA Enforcement[J]. Law and Society Review. 1993, 27(1): 177-213.
[20] 肖兴志,齐鹰飞。 转型期中国工作场所安全规制研究[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2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
[22]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4.
[23] Mcallister D J. Affect-And Cognition-Based Trust as Foundations for 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 in Organiz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1): 24-59.
[24] Chen Y, Friedman R, Yu E, et al. Supervisor-Subordinate Guanxi: Developing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and Scale[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9, 5(3):375-399.
[25] Johnson-George C, Swap W C.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Interpersonal Trust: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Assess Trust in a Specific Other[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2, 43(6): 1306-1322.
[26] 彭泗清。 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J]. 社会学研究。 1999(2): 53-66.
[27] Kramer R M, Tyler T. Trust in Organizations [M]. Newbury Park, CA: Sage, 1996.
[28] 郑伯埙。 企业组织中上下属的信任关系[J]. 社会学研究。 1999(2): 22-37.
[29] 郑伯埙,周丽芳,樊景立。 家长式领导:三元模式的建构与测量[J]. 本土心理学研究。 2000(14): 3-64.
[30] 韦慧民,龙立荣。 认知与情感信任、权力距离感和制度控制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1(1): 10-17.
[31] Dienesch R M, Liden R C. Leader-Member Exchange Model of Leadership: A Critiqu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6, 11(3):618-634.
[32] Farh J, Tsui A S, Xin K, et al. 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al Demography and Guanxi: The Chinese Case[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8, 9(4): 471-488.
[33] 马华维,姚琦。 企业中的上级信任:作为一种行动意愿[J]. 心理学报。 2012, 44(6):818-829.
[34] Zhang Z, Zyphur M J, Preacher K J. Testing Multilevel Mediation Using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Problems and Solutions[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12(4):695-719.
[35] Liao H, Chuang A. A Multileve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ee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Customer Outcomes[J]. 2004, 47(1): 41-58.
[36] 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G].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37] 罗胜强,姜嬿。 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导师杨裕钦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非常感谢杨裕钦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与帮助。论文开题答辩过程中,感谢技术经济及管理系的王兆华教授、李存金教授、杨万荣副教授等老师提出的中肯建议,感谢求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的各位老师,使学生在工商管理知识领域的海洋中徜徉。
感谢工作中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各位同仁对于本人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离开你们的支持,本人难以有精力完成学位论文。
两年半的求学时光转瞬即逝,感谢各位同学和同门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北京理工大学优良的学风和踏实的校风让人浮躁的心变得沉静,学校便利的图书和电子资源为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