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25 共3370字
  5 推进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分析
  
  5.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突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全省各级政府以及旅游、文化开发的相关部门,要对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范围进行摸排、梳理,搞清家底,合理规划,确定开发时间与开发强度,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做好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一方面,发挥优势,确保旅游与文化规划相互协调。依据整体规划,分模块实施,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实现整合资源的要求,另外,开发时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以规划指导开发,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种旅游、文化资源,杜绝盲目的、无序的、低水平的开发,防止一哄而上和急功近利。
  
  另一方面,突出重点,从打造精品出发。重点突出“红色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优势,将历史典故与人文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培育出精品名牌,提升河北省的整体形象以及旅游历史文化品味。例如,可以将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相关信息设置成链接,或者放置在同一网页内,方便人们及时全面了解旅游业与文化业的状况。
  
  5.2 加大推介力度,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在营销领域,定位相当于寻找故事,策划相当于编撰故事,营销相当于出卖故事。
  
  河北省旅游的形象定位很关键,本文认为“豪情燕赵·休闲河北”也能够凸显河北省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作为河北的宣传口号。对于河北来讲,不仅要编撰好故事,还要宣讲好故事。好酒也怕巷子深,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知名度是需要经营和大规模的推介的。从这一点来看,河北省的旅游文化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明显低于周边省份,营销经费有限,仅仅局限在省内,中央电视台的旅游广告中河北省的镜头寥寥无几。营销手段缺乏实质性突破,因此,将传统与现代传媒方式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宣传全省的旅游产品和形象至关重要。例如,选取权威媒体在黄金档循环播放、展示河北旅游景区,拓宽受众面。
  
  5.3 搞好节庆文化营销,着重提升旅游品位
  
  树立大市场、大品牌和大旅游的营销理念,充分利用节庆会展这一平台,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促进与相关商贸的合作,构建具备准确的定位、鲜明的主题、阶梯状发展的节庆会展格局。成功塑造并推广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具体措施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在继续举办传统节庆旅游活动基础上,适时打造森林文化旅游节。充分依托河北拥有的能够展现出地域风土人情的传统节日不断发展并壮大文化旅游。主要包括:
  
  依托“张家口怀来葡萄节、崇礼滑雪节、伏羲文化旅游节、赵州梨花节、太行红叶节、井陉拉花节、吴桥杂技节、石家庄植物园荷兰郁金香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集中向外界传达河北省鲜明的旅游新形象。
  
  在充分注重传统文化旅游节日的同时,河北还可以利用省内的森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抓准时机打造森林文化旅游节。 目前全省的森林公园分布范围已经遍及 8 个设市区,总数达 80 多处,总经营面积近 50 万平方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 27 处,省级森林公园 53 处。如此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营销,河北省的森林公园旅游贡献率还不足 1%,在保护先行的原则下,发展森林文化旅游无疑是明智之举。着力发展全省的森林文化旅游事业,提升其内涵与档次,培育森林文化旅游品牌,为游客创造出良好的旅游文化环境。积极发展森林生态养生游、滨海/山地森林生态游、城郊森林健身游、冰雪/温泉度假游、风土人情体验游等特色鲜明的森林旅游形式。在加强保护与监管的同时,拓展森林旅游的特色项目,因地制宜举行定向越野、滑翔、漂流、溯溪、攀岩、山地自行车、露营、滑雪等森林旅游活动。等待时机条件成熟,一鼓作气推出河北省森林文化旅游节的系列活动,活动可以包含名家绘画写生邀请展、开展主题为“探寻河北天然氧吧”的摄影大赛、结合本地戏曲歌舞举办森林文化旅游发展论坛等等,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并宣传全省的森林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加大权威、主流媒体的广告宣传力度。
  
  有效利用影视营销、活动营销以及会展营销等多元化方法开展密集化宣传,逐渐强化旅游目的地新形象的推广。借助国内的主流媒体或者权威媒体,通过“硬广告”形式在黄金时间段以及头版头条反复推介河北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扩大受众范围,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甚至了解河北,继而吸引其来到河北。
  
  第三,和网络媒体联姻,发展并壮大旅游电子商务。顺应“互联网+”的潮流趋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扩大产品营销的时间、空间范围,建立健全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查询、在线预订、代理人服务等多种服务内容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最大程度上利用互联网来完善网页设计,透过视频特效、声音特效与图像特效,向客源市场推介宣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产生震撼效应,激发其前来河北旅游的欲望。例如,建立旅游论坛,为旅游者提供广阔的言论平台;创建微博、微信平台互动,及时提供河北省内全方位的旅游信息资讯,为来冀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提供全面的河北旅游指南。
  
  5.4 挖掘经济领域的历史文化遗存,培育新兴旅游市场
  
  谈及河北的深厚文化底蕴,多数人就径直踏访文人故里,考证逸闻趣事;谈及河北的古城,多数人就机械地去探寻久远的事物;谈及河北的革命历史传统,多数人就不假思索地去追寻革命烈士足迹。实际上,很少有人挖掘河北省经济历史领域内的文化遗存并使之成为旅游资源。据统计,河北拥有 20 多家中华老字号,例如,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金凤扒鸡),唐山鸿宴饭庄,河北裕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承德的板城烧锅酒,霸州争荣食品有限公司,邯郸市一篓油餐饮有限公司等等都已经深入人心,被广泛认可。我们要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有足够的重视,将其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用它们承载的特定历史时代的信息来延续城市的文化脉络。总而言之,为了最大程度留住河北特有的城市历史记忆,必须开拓视野,发散思维,顺沿广度坐标和深度坐标不断地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新兴旅游市场。针对河北省相关知名企业,深度挖掘出企业文化内涵,开展工业文化旅游。例如君乐宝等名企响应政策号召开展藁城工业旅游培育建设以及鹿泉工业旅游,有利于旅游开发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5.5 构建新型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模式
  
  成功借助旅游演艺推介城市形象,以歌舞剧等艺术形式开发旅游产品的城市不在少数,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西湖映象》、西安的《梦回大唐》等都是典型代表,开拓了“白昼观光休闲,夜幕赏秀观影” 的模式化道路。河北应当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以此为基础诞生新的旅游吸引物。关于产品开发方面,可以借鉴主题公园/剧院/剧场等+旅游演艺的模式。
  
  将项目演出与项目延伸实现有效结合,要在产业开发方面,发挥表演项目的龙头作用,把现代设施、时尚元素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去,换句话讲,实现演艺中心+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一体化发展。完善基础配套服务,积极开发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品质与文化并重的文化商业区,成为河北旅游的新名片和闪光点,形成发扬文化、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
  
  5.6 加强兼具旅游与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从目前来看,虽然河北省已经拥有大批的专业性较强的旅游业人才以及文化产业人才,但是依旧缺乏兼具旅游与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发展一种新兴产业要求要有雄厚的人力资本给予支持,旅游与文化这两大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新业态必然会引致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河北省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高度重视产业融合的人才培养工作。第一,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文艺策划、创作、指导、编排和旅游策划、推介、建设等高素质高品质人才,使之成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领军人才,增加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活力和发展后劲。加强学科建设并且优化课程设置,严格按照产业融合关于人才的要求,在省内各大院校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教育。第二,省政府可以为国内外的学者和相关人才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创造平台,采取学习访问、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来有效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最后做到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己所用。第三,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旅游文化复合型人才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逐步建立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科研与产业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
  
  5.7 本章小结
  
  在分析了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之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破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面临的瓶颈,促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快速平稳进行。
相关标签:旅游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