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道德想象力和虚拟现实的共性及其双生特性(2)

时间:2017-06-27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作者:谭舒,李飞翔 本文字数:11265字
  第一,颠覆传统“现实”观,揭示世界存在于人感知而言的“虚拟”本质。“虚拟”渐渐地已不再是数字化的想象图景,伴随着它对人类真实生命的影响力加深,“虚拟”在人类的感知世界和价值世界中成为本质。以往物质和精神截然二分的立场仍然挺立,但伴随虚拟现实日益完善的仿真能力,基于人感知的真假之辨似乎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人们更关注的是,虚拟现实为人类构建的价值空间将如何服务于人类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换言之,虚拟现实的根基仍然是“现实”,但人们更关注经过基于感知的“虚拟”价值观之模演,在想象力得以丰满的基础上,人们将从中沉淀出何种新的心智模式以重新应对“现实”生活,产生何种新的行为模式,养成何种新的生活方式---这将成为基于“虚拟现实”的全新实践观所关注的议题。虚拟现实对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影响已成为行进在未来之路上的现实。
  
  第二,促发想象共同体向现实挺进。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愈发模糊,为想象共同体的繁盛提供了虚拟和现实双重助益。“虚拟现实不是为了模拟真实世界的那种真实,而是更适合用来创造纯粹的人造世界。”此处不仅将虚拟现实看作数字模拟世界,而且将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一并延伸进现实世界之中,建立起有现实人际交往活动的虚拟社区。
  
  第三,虚拟现实开辟人生意义探索的新疆域。虚拟现实打破旧有“现实”与“虚幻”截然两分的界限,促使人类在实践中重新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虚拟现实带来由人身体感官延伸引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重塑,使人们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产生错愕的疑情,易于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暂时抽身,用全新的眼光重新考量世界,形成对生活新鲜的热情,打破常规,培育创新思维,为看似没有任何价值设定的虚拟现实自觉找寻某种适于己身生命践行的合目的性; 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打破了人类对时空的感知,感官逐步有被数字化的错觉。当肉身体验融合入虚拟现实为我们提供的场景中时,很难说所谓的现实更真实一些。虚拟现实从其根本而言,不再是对于既定现实的某种模仿,而是其自身带着自我衍化的生命力以及对于人类感官切实的渗透力成为自立为“真”的领域,且其发源于人类精神领域这一点赋予人类感知及其创造力一种延伸进物理空间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反过来“包抄”了原先物理存在为第一性的根基,通过实践使人产生出精神现实化的无限自信,人们将更多地关注“真实”而非“现实”.
  
  二、道德想象力的实践价值及基本维度。
  
  ( 一) 道德想象力的实践价值。
  
  道德想象力是一个新兴研究热点,尚未形成一定的研究范式。道德想象力的理论内涵及其实践价值至少有如下一些:
  
  第一,道德想象力是道德活动的一项基本机能。首先,道德想象力是杂多的道德经验素材得以统合的基础,“感性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现象,这些现象杂乱无章、互不相关,只有通过想象力作为中介将杂多的现象联结起来才能形成知识和经验。在道德领域同样如此。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道德经验( moral experience) 无法形成,道德至多不过是善意的表达和直觉的选择。”可见,没有道德想象力,人最基本的道德应对都无从谈起,此间涉及道德想象力中内涵的“道德统觉”或曰某个先验道德“我”的形式; 其次,道德想象力为人类同情提供可能,“受休谟哲学的影响,康德认为道德上的同情是想象力在道德领域应用的重要方面。他并未一味否定道德上的同情,而是区分了两种同情: 一种是‘就其情感而言互相传达的能力和意志'; 一种是’对快乐或者痛苦的共同情感( 审美的人性) 的易感性‘.他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的道德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同情是道德想象力的一种,人借由这种情感过渡而得以设身处地地感知并理解另一个人。
  
  第二,道德想象力为最优道德选择提供感知空间。很难想象没有经过先验综合的洗礼而在现实中直接兑现的、完全符合内外规范的道德选择,就连康德所一直致力于阐发的道德律,也只在其自身自明性这一点上具有意义,而一旦涉及具体经验世界中的道德选择,则必然需要考虑其选择的具体路径,道德想象力恰好可在这一点上予以道德主体时空先在的感知场域,为道德主体进行现实中的最佳道德选择留有余地。“想象力是善的主要工具,并非自身即善,它能发现具体情境中的适度之处而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是一种’根据事物之能是( whatcould be) 而具体感知所面临的事物之所是( what isbefore us) 的能力。‘杜威认为,存在着两种道德想象力: 一种是移情投射,另一种是创造性地发掘情境中的种种可能性,而且这两种想象力是同时运作的,抑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这个角度而言,道德想象力更多地指向他人与未来,形成相对独立于现实时空的无限时空,虽然保持感知的基本形式,但在内容上却可以“现实”地构建无数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动用其意向的主体性和无限性,这正是人自由意志的感性注脚,如果没有道德想象力,人将由于直接暴露于道德实境中而成为只能进行机械运动与反应的奴隶。
  
谭舒,李飞翔. 虚拟现实与道德想象力的价值空间互成论[J]. 云南社会科学,2017,(03):48-54.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