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亚里士多德家庭观的内涵与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20 共382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亚里士多德家庭观的构成探析
【第一章】亚里士多德家庭理念的内容与价值研究引言
【第二章】亚里士多德家庭观的产生背景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家庭理论的内容
【4.1 4.2】家庭与城邦之间德性的差异
【4.3】家庭与城邦的一致性
【第五章】亚里士多德家庭观的当代审视
【结语/参考文献】 亚里士多德家庭观的内涵与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对亚里士多德家庭观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政治伦理中作为私人性的家庭是否有必要进入政治生活领域的研究。它在今天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论题,因为它牵扯到作为统治者自身与政治的关系,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即成为了对政治是否需要去家庭化的争论。
  
  通过研读亚里士多德文本可以发现,他明确地批判了柏拉图的家庭观,特别是基于柏拉图取消家庭、取消私有制上的政治设想,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极端乃至达不到预想要求。论文对其家庭观研究发现,虽然亚里士多德赞成保留家庭这种私人性空间,但其政治思想的内核也蕴含了城邦政治的最终发展会消除家庭的倾向。
  
  亚里士多德不仅肯定了家庭在政治上的作用,对个人而言,家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中仍不可被替代和取消。伦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追问我们如何使得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达到这种意义的方法与手段。而今,生活的意义的定义在当代是模糊的,它或是被定义为各种快乐的拼凑,或是被解构为一种虚无。古希腊哲学所追求的那种永恒性的意义在时代的变换中逐渐失去地位,这表现在道德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一个行动所具有的正当性或者是一个行动引发了何种“善”,但对生活的本身、人的道德品质等,则缺乏足够的思考与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家庭在社会中功能与地位的改变,而最为根本的,是家庭能够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德性,并且是取得幸福的重要手段这种价值被取消了,我们对亚里士多德家庭观的研究,正是为了重新挖掘它的这种合理的思想内涵,将他的家庭观作为一面宝贵的“镜子”,对当下的生活状态进行比照。
  
  论文仍存有不足之处,譬如对亚里士多德的女性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更多角度的说明,对家庭与城邦之间的关系可以做更深层次的挖掘等,这都是日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展开的工作。


  参考文献
  
  (一)亚里士多德专着:
  
  [1]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苗力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王旭凤,陈晓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及其他。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 Aristotle. Politics. C.D.C. REEVE(trans.), Indiana: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10] Aristotle.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Volume One. Jonathan Barnes(ed.), Oxfor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11] Aristotle. Aristotle Eudemian Ethics: Book I,II,and VIII(Second Edition)。MichaelWoods(tran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2.
  
  (二)中文参考专着:
  
  [1]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2] 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色诺芬。经济论 雅典的收入。张伯健,陆大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
  
  [4]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0.
  
  [5] 乔纳森·巴恩斯。剑桥亚里士多研究指南。廖申白,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 乔纳森·巴恩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史正永,韩守利,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H.D.F.基托。希腊人。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8] 科迪莉亚·法恩。是高跟鞋还是高尔夫修改了我的大脑。郭筝,译。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9] 戴维斯。哲学的政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疏证。郭振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10] 伊恩·莫里斯,巴里·鲍威尔。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陈恒,主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
  
  [11] 麦金太尔。依赖性的理性动物。刘玮,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3.
  
  [12] 埃里克·沃格林。城邦的世界。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9.
  
  [13] 埃里克·沃格林。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刘曙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4.
  
  [14] 伯格。尼各马可伦理学义梳--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柯小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15] 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16] 菲利浦·内莫。民主与城邦的衰落。张竝,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7] 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李玄伯,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18] 利奇德。古希腊风化史。杜昌忠,薛常明,译 .武汉:海豚出版社, 2012.
  
  [19] 雅各布·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刘曙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0]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学》疏证。黄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2.
  
  [21]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22] 刘小枫编。城邦与自然: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柯常咏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23] 白钢主编。希腊与东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4] 孙晶晶。古希腊的社会文化与城邦同盟。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25] 裔昭印。古希腊的妇女。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6] 裔昭印。西方妇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7] 王涛。人、城邦与善--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8] 厉以宁。希腊古代经济史(上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9] 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0] 黄显中。公正德性论: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
  
  [31] 廖申白。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2] 余纪元。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3] 余纪元。德性之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林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4] 邓文正。细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北京:三联书店,2011.
  
  [35] 林火旺。伦理学入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6] 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7] 威廉·威斯特曼。古希腊罗马奴隶制。 邢颖,译。河南:大象出版社,2011.
  
  [38]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杨翰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三)中文参考论文:
  
  [1] 廖申白。友爱在希腊生活中的意义。河北学刊,2000(2):47-53.
  
  [2] 俞金尧。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世界历史,2004(4):4-22.
  
  [3] 张艳。古典时代雅典人的家庭伦理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2-24.
  
  [4] 孙婧毅。亚里士多德的“主奴”分工伦理观研究。学术论坛,2012(6):97-101.
  
  [5] 刘文沛。亚里士多德视阈中的女性与政治。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116-119.
  
  [6] 郭长刚,王新玲。“正义”思潮的盛行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确立。上海大学学报,2007(2):85-91.
  
  [7] 李书巧。城邦正义与政体理想--亚里士多德政体思想解读。理论月刊,2005(3):56-57.
  
  [8] 金林南。自然的城邦如何实现城邦的自然--亚里士多德实践理性探析。文史哲,2010(4):152-158.
  
  [9] 金林南。自然的城邦和城邦的自然--亚里士多德政治观中的张力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8(10):36-41.
  
  [10] 李桂梅。中西家庭伦理比较论纲。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5-8.
  
  [11] 武经伟。政治及其本质的道德追问--古希腊城邦的自然主义政治理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94-101.
  
  [12] 黄颂杰。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现代哲学,2005(3):29-38.
  
  [13] 白刚。哲学与政治的张力--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山东社会科学,2013(1):53-60.
  
  (四)英文参考文献:
  
  [1] Nicholas F.Jones.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Ancient Greece.Connecticut: Praeger PublishingCompany, 2008.
  
  [2] Darrell Dobbs. Family Matters: Aristotle's Appreciation of Women and the Plural Structure ofSociet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6,90(2):74-89.
  
  [3] Darrell Dobbs. Aristotle's Anticommunism.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985,29(1):29-46.
  
  [4] Arlene W. Saxonhouse. Family, Polity & Unity: Aristotle on Socrates' Community of Wives.Polity, 1982, 15(2):202-209.
  
  [5] Paul Millett. Aristotle and Slavery in Athens. Greece & Rome, 2007,54(2):178-209.
  
  [6] Robert Mayhew. Part and Whole in Aristotle'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Journal of Ethics,1997, 1(4):325-340.
  
  [7] Malcolm Heath. Aristotle on Natural Slavery. Phronesis, 2008, 53(3):243-270.
  
  [8] Marguerite Deslauriers. The Argument of Aristotle's “Politics” 1.Phoenix, 2006, 60(1/2):48-69.
  
  [9] Victor Ehrenberg. When Did the Polis Rise? . Th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1937,57(2):147-159.
  
  [10] R.G. Mulgan. Aristotle's Doctrine That Man Is a Political Animal. Hermes, 102.Bd., H.3(1974):438-445.


  致 谢
  
  光阴似箭,非常感激这三年来在华侨大学所受到的栽培,感谢陈庆超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谆谆教诲,感谢所有为我的论文提出宝贵建议的老师们。在厦门的这段宝贵的时光,华侨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为我人生的回忆里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