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创业意愿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22 共5011字

  第 3  章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第二章通过对创业、创业者、创业素质、创业意愿、创业氛围及创业意愿影响模型的理论综述的阐述,为第三章的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创业态度五个方面,通过对变量进行定义,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创业意愿进行研究,并构建大学生创业素质对创业意愿影响模型,引入创业氛围及性别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本研究中的理论模型。

  3.1 理论模型。

  创业素质是个复杂的概念,前人对于创业素质的研究多是创业素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或者大多数学者选取创业素质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研究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例如从创业者个性特征角度研究创业意愿、从创业能力角度研究创业意愿、从创业态度角度研究创业意愿,很少有人从创业素质整体角度研究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张秀娥、王天力、孙建军(2011)全民创业氛围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演进机制的研究中提出创业素质包括创业者知识、能力及品质作为个体的背景因素对创业意愿及创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并对创业氛围产生影响[53].胡晓龙、徐步文(2015)研究创业文化调节作用下创业素质与创业意愿的相互关系与影响中用创业知识、创业态度及创业能力三个方面来衡量创业素质,对创业心理素质层面只选取创业态度进行衡量存在局限,提出扩大心理层面的研究范围,从更全面的角度衡量创业素质[54],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创业心理素质进行补充提出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及创业态度三个方面衡量创业心理品质,结合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前人文献综述的总结,提出创业素质的五个方面,并从这五个方面研究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本文认为创业素质是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形成的能够顺利进行创业实践的品质和能力,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态度五个方面,五个方面相互联系且不能相互替代,第二章通过对创业意愿模型的阐述及比较分析,从模型研究的角度结合模型的优缺点,结合本研究的内容,研究创业素质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因此参考 OMEI 模型构建本研究中的理论模型,实际中个体生活在群体中而不是独立存在的,胡晓龙、徐步文(2015)研究创业素质与创业意愿的关系中提出创业文化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本文考虑到创业文化是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具有连续性及短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创业氛围是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期下不断演化着的内生的创业文化,因此本文选取创业氛围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意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男性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性创业意愿,认为性别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对社会角色的预期所导致的,因此,本文提出将性别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不同性别对创业素质与创业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理论模型。

  3.2 变量定义及假设。

  3.2.1 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结合后天教育、培训获得的综合意识,因此需要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号召,积累相关创业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创业能力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成就需要及人生价值。前人对创业意识的定义。

  创业意识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内在驱动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59].国内创业意识的研究大多是对创业意识的宣传、重要性、如何培养的研究及创业意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的验证;国内对于创业意识的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宏观角度认为创业意识应包括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而微观角度认为创业意识应包括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团队意识。本研究参考从微观角度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内涵的界定提出创业意识应包括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诚信意识。

  (1)风险意识:众所周知,创业是有风险的,创业者通过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尽量规避风险,并在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2)竞争意识:面对瞬息万变的复杂的市场环境,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同样适用,因此创业者需要与对手进行不断的竞争才能获得生存。

  (3)创新意识: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推动自身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

  (4)诚信意识: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因此个体需树立诚信意识等。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据此,提出假设:

  H1:创业意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2.2 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是个体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对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心理特征,是在先天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心理素质,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侧重点对于创业品质产生不同的定义,目前为止没有严格统一的界定,个性品质是个体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结合体,反应个体对外界压力的主观意识,对个体进行决策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国外学者对于创业素质的研究就是从特质理论开始的,但是不同学者对于特质的侧重仍有所不同。

  以成就欲望、风险承担、内控性等特质论导向的研究由于样本选择不恰当或者测量工具等原因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结果受到了猛烈的批评(Gartner1988),此后,Bateman & Crant(1993)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提出前瞻性人格。前瞻性人格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前瞻性人格对其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Crant,1996);本研究创业品质参考前瞻性人格的定义,认为创业品质是个体通过识别机会、主动采取行动并能够持之以恒直至目标的实现,个体进行创业活动前需要洞察和识别商业机会,是进行创业实践的前提,没有机会,何谈创业实践;主动行动,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个体识别机会后需把握机遇、快速主动的采取行动,创业实践活动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遇到困难、挫折选择放弃就永远都不可能成功,个体需要具备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坚持就有可能成功,因此需要具有坚韧的意志直至目标的实现等。通过锻炼和磨砺创业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据此提出假设:

  H2:创业品质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2.3 创业知识。

  自主创业需要个体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广博的见识、开阔的视野、足量的知识底蕴,掌握创业学、创业管理、管理学、政策法规知识、融资学、人际关系学等综合学科知识,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 ,积累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Chen(1998)研究发现学生上过管理类课程的数目与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创业知识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6],前人研究认为创业知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创业知识包括对创业相关的主观知识、具体的客观知识和非具体的客观知识等。

  (1)主观知识:个体认为自己知道多少创业知识,是对已有知识的主观评价;(2)具体的客观知识:个体对创业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3)非具体的客观知识:包括个体的经验及他人的经验。

  创业实践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个体是个全能型的人才,了解创业流程及资金获取等、自己或朋友创业实践的相关经验等、通晓政府的政策法规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使得创业实践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财务知识了解发展及经营状况、人际关系沟通的技巧等知识,通过对创业知识的积累,提升创业意愿。 据此,提出假设:

  H3:创业知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2.4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个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执行具体活动及处理解决各种问题的技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过程能够推进活动顺利进行并直接影响效率的外在表现,是个体对所学知识及经验的灵活运用的本领,对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管理学中认为创业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能够洞察和预测市场需求的经营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的决策管理能力。Mark(1995)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对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8].Eckhardt和 Shane(2003)认为潜在创业者若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则有利于个体创业意图的产生及创业实践的推进[69].张斌(2007)研究结果验证了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70].前人结论表明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创业能力包括创意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等,因此通过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据此,提出假设:

  H4: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2.5 创业态度。

  从心理学角度认为态度是个体心理与情景相关的准备状态和反映。态度是个体对某项特定行为结果重视程度的一种心理信念,反映个体对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偏好程度。

  创业态度是个体对创业活动的看法和偏好程度,以及人们对参与创业活动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种认知程度。Brayfield & Crockett(1955)首次对于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解释,Cialdini 和 Cacioppo(1981)实证分析验证了态度和创业意愿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75],前人结果表明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中认为创业态度侧重的是个体对创业活动结果的重视程度,其中创业态度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内生态度:包括检测想法、享受挑战、渴望独立、实现个人价值等。

  (2)外生态度:包括对金钱、财富、社会地位、国家的贡献等。

  对内生态度及外生态度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个体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就会促进个体创业意愿的形成。通过树立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据此,提出假设:

  H5: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2.6 创业意愿。

  意愿是心理学中反映个体有意识的计划或进行特定行为的心理状态,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意愿是某项特定行为的前提条件。

  Bird & Brush(2003)认为个体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本研究认为创业意愿反映个体将来进行创业的可能性。

  3.2.7 调节变量。

  1、 创业氛围。

  前人对创业氛围的概念的总结大致包括两种观点,一种从心理感知角度定义创业氛围为区域内群体对创业活动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及主观规范;另一种则把创业氛围定义为与创业活动有关的外界环境的综合概念。本文参考第一种观点,从心理感知角度出发对创业氛围进行定义,认为创业氛围是区域内群体形成的关于创业的共同价值观念、主观规范及看法,高校创业氛围是高校内群体通过日常学习、交流等互动方式产生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主观规范所形成的创业氛围,创业氛围包括公众对失败的宽容度、对创业者的尊重程度以及鼓励个体有新的想法和做法。李海垒等(2013)研究发现大学生感知的创业文化对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愿之间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76],张莹瑞、赵树迪(2014)对学校创业氛围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进行研究,并得出学校创业氛围能够加强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表明创业氛围对主动性人格与创业意愿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胡晓龙、徐步文(2015)认为创业文化在创业素质与创业意愿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前人对创业氛围与创业文化的研究发现创业文化是创业氛围的历史状态,而创业氛围是不断演化中的创业文化,因此本文选取创业氛围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创业氛围在创业素质与创业意愿之间的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假设:H6: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意愿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H6(1):创业氛围对创业意识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6(2):创业氛围对创业品质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6(3):创业氛围对创业知识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6(4):创业氛围对创业能力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6(5):创业氛围对创业态度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2、 性别。

  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普遍发现男性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性创业意愿,例如钱永红,王重鸣(2007)发现传统文化观念对于女性社会角色的预期对女性的创业意愿产生束缚导致女性创业意愿低于男性创业意愿等,传统文化观念中认为男性相对女性更加敢于冒险竞争、敢于创新,男性相对女性更加注重社会地位、金钱财富的追求,因此,本研究中选取性别分类变量作为调节变量,本文的研究倾向认为传统的观念下不同性别所具备的创业素质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假设:H7:性别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7(1):性别对创业意识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7(2):性别对创业品质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7(3):性别对创业知识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7(4):性别对创业能力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H7(5):性别对创业态度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