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家庭社会学论文

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06 共787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家庭道德观念强化研究
【第一章】家庭开展道德教育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第三章】中外家庭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第四章】 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新形势下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家庭教育中道德素养提升研究参考文献
  4 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4.1.1 家庭道德教育观念落后
  
  4.1.1.1 重利轻义的教育观念普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地提高,但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受到市场经济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道德评价标准上渗透着金钱至上的观念,其所倡导的功利性、主体性和道德理性等价值追求,必将反映到家庭道德教育领域中来,引发家庭道德教育价值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和震荡,集中体现到的是重利轻义的思想泛滥,婚姻嫁娶在乎于物质,子女从小具有攀比心理,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判定亲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兄弟姐妹之间没有亲情,心里只有钱财,为争夺父母留下来的遗产大打出手,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闹出人命,只为自己的钱财。现在年轻人重物质轻理想、重钱财轻人格、重个人轻集体,人们一切以钱为中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盛行,对于物质的过分追求,对钱财的过多拥有,使人们精神生活颓废,卖淫、赌博、吸毒、嫖娼、封建迷信等社会污浊风气的出现,社会道德水准急剧下降,重利轻义思想泛滥。
  
  4.1.1.2 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盛行
  
  家庭教育的主要和根本的任务是“教子做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的心理诱发了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此外,还受封建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想影响,使许多家长将学习成绩的好坏变成衡量是否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这就助长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使重智轻德的观念盛行,他们错误的将提高孩子的文化成绩作为家庭道德教育的重点,省吃俭用的为孩子买营养品、请家庭教师、花高价为孩子报五花八门的补习班,给孩子做生活上的保姆,但却放松和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对孩子独自生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最起码的文明礼仪教育和思想教育,忽视了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这种重智轻德的错误教育观念,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甚至是智优德劣的孩子,这些孩子在遇到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一味追求自身的利益,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弱点。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光有知识没有品行是危险的。我们所期望的未来的人应该是“资源人”而不是成为“工具人”.当代人才应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只抓成绩是培育不出人才的。
  
  4.1.1.3 优秀的传统家庭道德教育观念淡漠
  
  我国优秀的传统家庭道德教育观念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其基本思想是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具有历史悠久、良莠杂陈等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变革,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传统观念不断转变,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有了其落后、封建、不适应的部分,但一些优秀的传统的优良品德不应被遗忘,应重视优秀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使其继续保留在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中。
  
  在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观念中,对下一代缺少修身教育和严格的行为规范的教育,没有遵循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孩子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目前溺爱型家庭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孩子少,七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怕对孩子提出严格要求委屈了孩子,所以经常凡事溺爱着孩子,以孩子的意愿为主,对孩子基本道德的要求得过且过,这是家庭道德教育对传统教育忽视的基本原因。青少年问题日益突出,生活无定所,行为没有标准可言。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父母没有尽到管教义务,致使长大后自己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导致未成年人暴力事件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道德观念淡漠,现在的学生不尊师重道,常常出现谩骂老师、甚至殴打老师的现象;婚姻观念性观念混乱,出现“闪婚、闪离”的一些不负责任的社会现象,严重违背了优秀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中积极性教育。
  
  4.1.2 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失当
  
  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是否合适、科学、有效,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品行,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也与家庭道德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家庭道德教育有许多不当的地方。
  
  4.1.2.1 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方法
  
  韩非子曾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句话是对“溺爱”一词的最好解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爱情、亲情,都比不上父母爱自己孩子的感情。
  
  “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但是往往父母对子女的爱给予的太多,没有给孩子恰当合适的爱,就会害了孩子;普天之下每一个父母都会对子女给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好的反映了子女对孩子的殷切期盼,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家庭道德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出现溺爱的征兆,没有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会导致孩子思想道德意识下滑。一方面,孩子自出生起,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想让孩子分心,根本不让孩子花时间插手家里的事务,这是一种寄生式的生活方式,长期下去,孩子失去了对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机会,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导致其生活能力差、生活意识差。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关心程度不够,一味的只是要求孩子,不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缺少与孩子内心的沟通与交流,长此以往下去,家长不了解孩子根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只懂得不断的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帮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会在心理上产生疾病。
  
  4.1.2.2 重言传轻身教的教育方法
  
  在人的一生家庭教育中,父母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从幼儿开始,父母教习孩子学习说话、走路,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心理素质、生活素质,将孩子慢慢的培养成人,父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模仿是孩子重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在与父母相伴的过程中,父母的品行、气质、作风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标本,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而父母却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将自己做不到的说给孩子听,强制的要求孩子做到,却忽视了父母更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责任。17 世纪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十分注重榜样的作用,主张对孩子的示范作用,他认为上帝已经为儿童播下了模仿的种子,对儿童无需多费口舌,只要“上梁正则下梁不歪”就可以了,洛克也十分注重榜样的力量,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4.1.2.3 粗暴高压的教育方法
  
  经常我们可以听到长辈说:“如果孩子不听话就得揍他,罚他!”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不利的,有些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甚至是违背了父母意愿的时候,就采取打骂粗暴的方式进行解决,而不是带着孩子去分析整件事情做的哪好哪不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再针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孩子做错了,可以加以惩罚,但要采取正确的惩罚方式。可以体罚孩子做家务,或者少给零用钱或者多做作业等。这样的惩罚方式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是事半功倍,即可以让孩子记住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又培养了孩子负责任、学会了生活的能力。如果只是一贯的采取武力高压、动辄打骂的手段来制服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的内心,这样会造成孩子离家出走甚至更为恶劣的极端事件发生。
  
  在这种家庭下长大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轻则会产生自卑、不自信、对生活采取冷漠的态度,重则离家出走,去外面找朋友安慰博取“同情”、“温暖”,如果遇到社会上的不良小青年,在别有用心的挑唆下,开始吸烟、喝酒、打架,严重者堕落成罪犯。
  
  4.1.2.4 放养任性的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他们把道德教育孩子的职责推给学校和老师,他们觉得父母只管吃喝就可以了,孩子在这种放任自由的情况下,缺少与父母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在人生上路上的迷茫与无助没有第一时间得到长辈的开导和帮助,内心没有得到该有的需求和满足,心理上更没有得到及时应有的安慰,在孩子应该接受道德教育的时候失去了机会。所以,导致了孩子基本道德缺失,基本行为习惯丢失,造成性格的缺陷。例如 2011 年 9 月李天一陷入打人事件,以寻衅滋事被警方逮捕,李天一父母出面解决了此事;后来 2013 年底李天一因强奸案又一次“抢占”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最终获刑十年入狱,一封题为《李天一是其母亲梦鸽将其送上被告席》的博文在网络上疯狂转发,这是父母采取放养任性教育方法的典型案例。
  
  4.1.3 家庭道德教育内容时代感弱化
  
  4.1.3.1 平等、民主教育内容的淡化
  
  平等、民主的教育内容淡化在我国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中主要体现在家庭重心的代际倾斜、长辈与晚辈的代沟问题;当代中国家庭结构正在呈现小型化、核心化和多样化,主干家庭正在减少,核心家庭成为主导地位的家庭结构式。家庭人口少、序列少、家庭关系简单是核心家庭的最大特点,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孩子数量的减少使父母和老一辈人不自觉的提高了孩子在整个家庭中所占的地位,这样就产生了家庭重心的代际倾斜,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孩子倾注太多的心血和金钱,关怀备至与呵护有加,任何事情都以孩子的喜好为准,由于长时间的过分溺爱,孩子长大后只学会了一味的索取,在经济上榨干老人、长期要老人赞助、结婚生孩子要老人赞助,有的甚至觉得老人没什么利用价值后,将脏活累活交给老人干,将他们视为精神上的包袱,产生严重的代际倾斜,平等的教育内容缺失。
  
  代沟问题是指人们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上因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造成的心理距离,像一条鸿沟一样隔开了一代又一代人,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在家庭中生活的父母与子女,往往由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下,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人与人之间看待事情发展的角度不同,所侧重的利益点不同,年龄、知识、经验不同,这样会导致他们不能接受彼此的思想观点,父辈人不理解年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年轻人严重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们的内心,不能达到他们内心的期许,对某些事情双方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只会一味的责骂,甚至形同陌路,家庭道德教育的平等民主意识薄弱使教育内容时代感弱化。
  
  4.1.3.2 婚恋道德教育内容的缺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在满足于物质生活,在精神追求方面需求不断增加,婚恋道德观念多元化、宽容化是其中的现象之一,这主要体现在离婚观、性观念等家庭婚恋观念上。首先,“包二奶”、“小三”、“高富帅”、“白富美”、“人流”这些词已经成为人们见怪不怪的字眼。对爱情和婚姻抱着玩弄的态度,使恋爱和婚姻的庄严性和严肃性受到冲击。现在不少年轻人从初中开始谈恋爱,觉得恋爱就像游戏,更有甚着攀比换男女朋友的频率。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比例在不断攀升,这对子女造成的影响也相当严重。其次,性道德观念滑坡,纵情欲者众多。有些人在西方性解放思潮影响下,崇拜人性自由,开始鼓吹性并不是成为夫妻才可以拥有的,可以同自己喜欢的人发生关系,可以婚后同不是夫妻关系的人发生关系,可以同自己不喜欢的人发生关系,可以同不准备结婚的人发生关系,可以根据自身的生理需要发生关系,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弥补自己的精神空缺。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网络上的交易都有相当大的市场,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现象屡禁不止。卖淫嫖娼、潜规则泛起,严重侵蚀了婚姻的基础,成为婚姻的大蛀虫。再次,拜金主义严重浸染了一部分人的婚姻观,他们把物质条件看在第一位,据调查,有很多人,结婚并不是以爱情或忠诚或责任作为精神世界的结婚基础,多半在要有物质基础,房子、车子、工作、双方父母的社会地位作为首要婚姻嫁娶的条件,把婚姻看作是一场可以互惠互利的一场交易。为了金钱,为了自身的利益什么东西都可以出卖连同自尊。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等被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所接受。一些子女所追捧的明星也没有做好榜样力量,婚外恋、嫖娼、吸毒、飙车撞人等不道德的现象,让涉世未深的孩子纷纷效仿,他们觉得这是时尚、是潮流,如果不去这样做的话就不是这个时代的。这些无疑都会对我国现行的婚姻家庭制度带来深刻的影响,婚恋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亟待完善并将其诉诸实践。
  
  4.1.3.3 亲子、亲情教育内容的缺失
  
  在家庭道德教育中亲子、亲情的教育内容缺失重要表现在孝道的缺失以及亲子关系紧张。“孝”在我国古代是长辈和晚辈关系的准则,千百年来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被一代又一代人备受推崇,但由于当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孝道缺失、对子女过度宠爱、对老人置之不理,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倾向。现代社会亲子关系没有像原来那么亲密,据调查显示,很多子女在遇到困难时不愿意找父母帮忙,他们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一部分子女就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发泄到网络上,久而久之造成了与父母的隔阂,最严重现象的是留守儿童,他们一般跟着年事已高、素质较低的爷爷奶奶长大,长期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得不到自己亲生父母的照顾,造成亲情关系冷漠化、不懂得感恩,责任意识淡化,家庭道德教育亲情教育内容上缺失。
  
  4.2 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家长素质水平低
  
  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教育质量,家庭教育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家长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家长的行为习惯都对家庭道德教育产生影响。有不少家长心理素质不成熟,例如在处事时办事幼稚、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责任意识薄弱,这很有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还有一些家长有攀比心理功利心理等等,这都对家庭的道德教育产生不良影响;在思想品德方面,没有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公德意识相对薄弱、良好的思想品德没有养成,好的家风没有形成,家长的职责是努力营造快乐、温馨、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但有些父母有不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见利忘义、厌老宠幼、喝酒赌博,更有甚者在外受气后,到家将心里的不快发泄给家人,根本不会注意孩子的感受,这在与孩子长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的会传染给孩子,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会觉得这是对的,并进行积极效仿,使孩子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致使家庭道德教育问题严重。
  
  4.2.2 家庭道德教育基础平台的缺失
  
  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是家庭道德教育基础的平台,首先一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说脏话、打架、酗酒,甚至有些家庭父母脾气性格不好,对子女的管教方式过于粗暴,造成孩子心理有阴影,这样的家庭没有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再次,家庭规模的缩小使独生子女成了家庭的核心,备受呵护,但是因家庭结构日趋多元化,文化不断的交流,大量的家庭破碎,例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再婚家庭的数量日渐增多,家庭道德教育基础平台丢失,对孩子造成了很大伤害,影响到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
  
  最后,家庭序列的不断减少,独生子女缺少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爱,生活单调孤独,不利于养成集体、公共意识,不能从同辈那里得到安慰、理解、鼓励和支持,如果孩子可以和兄弟姐妹形成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共同体,遇到事情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沟通,共同进步,这样可以使孩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4.2.3 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家庭是人类最普遍、最基础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家庭道德教育将随着这个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研究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必须将其放在其所依存的社会转型、家庭变迁、教育变迁和道德理论变迁等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
  
  社会每一次大的变迁都会相应带来伦理道德的巨大变动,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作为整体运动,深入的触动了旧有的道德秩序,引发了伦理道德体系的重构。
  
  其一,社会转型的加速造成了伦理道德准备的不足。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先入为主,一方面调动了人们的经济建设积极性,改善了社会面貌和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刺激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期望,人们的欲望空前膨胀,对原来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冲击。
  
  其二,社会转型的后发性使人们更倾向于接受西方道德价值而抛弃优良道德传统。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成熟的西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孕育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消费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交流,与人们所追求的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快速结合起来,成为目前市民社会的主流道德价值观,而传统的道德从整体上看是完全被冷落了。
  
  其三,社会对道德控制的弱化和道德价值的多元化并存。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社会生活控制或管理减弱,社会的丰富性得以逐步展开,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下降了,并且来自西方的各种价值的冲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价值理念。道德价值的多元化存在并相互激荡和此消彼长,具体表现为:道德价值观一元主导与多元诉求,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冲突、本土道德与异域道德的张力。
  
  其四,社会转型对个体道德发展成全方位的影响。社会转型促成了个人的独立性和个体主体的生成,一方面,社会分层对个体道德产生重大影响,分层观念严重,各个不同阶层的工作和生活而形成的个体道德价值观在阶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构成了个体间道德冲突、价值不一的根据。另一方面,经济利益对个体道德产生很大的影响,个体利益成为个体道德变化的根本动力。为此,个人利益的扩展造成了新的道德后果和伦理责任;正当个人利益和非正当个人利益的区分,对个体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4.2.4 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乏互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沟通机制,家庭道德教育将学校视为权威,没有做好辅助作用,社会道德教育的形式、方法以及社会环境不够完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由于忙于工作赚钱养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感情,也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正规的家庭道德教育,他们自认为孩子的道德教育主要在学校,学校是担负起各方面教育的专门机构,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教育负起全部责任,但是在每学期的学期期末成绩单上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学生的成绩,学校里评判三好学生的标准往往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排名,家长和学校对于家庭道德教育这块缺乏沟通;社会上缺乏专门的家庭道德教育指导机构,家庭的相关教育其实特别需要社会的配合,例如办一个专门培训家长的学校,让家长定期接受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指导,这正是社会上的一大盲区。
  
  4.2.5 网络对于家庭道德教育的不利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空间,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没有国界、没有政府、没有职业、没有年龄、没有姓名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而自由的在互联网上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在享受网络的同时,一些低级的信息也侵入未成年人的视眼里。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在现实生活里不可以实现的、不可以拥有的都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出现,很多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打游戏,赌博,看色情信息、暴力信息。一些涉世未深的、自控力差的孩子会出于好奇心去接触这些“新鲜”事物,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造成道德意识丧失,道德行为失范。家里不能长时间上网的,孩子就会拿零花钱去网吧,网吧有的会提供吃喝拉撒睡一整套服务,这样造成孩子上网成瘾,孩子与父母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wi-fi 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免费 wi-fi 不断出现,地铁、公交、商场、校园很容易看到人们手里拿着智能手机搜索着什么,免费wi-fi 全球化将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 wi-fi 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我们离家人已很遥远。据调查很多人起床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摸手机,而不是去亲吻自己的爱人,去跟自己的家人说声早上好;很多人在家人聚会场所不由自主的拿出手机翻腾着什么,而忘记了和许久未见的家人问好;很多人在吃完晚饭后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玩弄着自己的电脑、手机,而不是陪自己年迈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聊聊天;很多年轻人在虚拟网络里可以无限畅游,而在与父母的交谈中显得不善言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