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概念与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08 共5220字

  第 2 章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概念与理论

  2.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谢尔顿率先用到"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词语,他认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与外界和谐互动。在社会责任发展初期,谢尔顿的主张受到颇多专家的反驳和排斥。Friedman 就是持反对意见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同世纪 70 年代末,Friedman 在其着作中说到:企业仅有遵守商业规则的责任,投身于环境治理和慈善事业无疑是减损企业收益的行为[26].我国学者张维迎亦认为创造财富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20 世纪 70 年代,诸国专家开始发文认同谢尔顿的主张,即认为企业应当履行除经济责任以外的其他责任。1971 年,"社会责任"被形象地用圆加以解释,三个同心圆从内到外依次表示清晰的基本社会责任,变化的社会价值观与社会主要问题的结合和尚不清晰的责任。彼得·德鲁克指出,公司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不应仅为股东利益而存在,更应为其他利益者服务[27].罗宾斯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为寻求更长远的发展而呈现的高于经济和法律的要求的担当。

  2001 年,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剖析了社会责任。他指出,该种责任是由企业承担的,以缩小甚至消除不利影响,扩大有利于社会的影响为目的的责任。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内学术界将对社会责任的分析与研讨进一步推进。

  在社会责任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人物卢代富指出,企业责任应当包含两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周祖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社会责任划分为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并明确呼吁企业履行这样一种综合责任。2006 年,深交所为达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标准化之目的,在其颁布的"指引"中,明确企业社会责任除涉及股东外,还应包括职工、客户和消费者、环境等其他方面。朱聪聪、梁飞媛(2014)认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应仅是股东利益,还应关注社会整体利益[28].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基于社会学的思考,作如下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基于"企业公民"的思想,从广义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降低或者消除不利影响,积极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29].

  2.1.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社会责任会计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处于同等地位。

  企业的生产经营依托于各种社会资源,企业公民应当核算和反映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其次,因负外部性的存在,这种核算手段显得更为重要。但对于这一新兴的核算手段究竟何指,学者们各有见地。

  David·F·Linowes 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挣脱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牢笼,其不再限于经济学思想,它是吸纳了社会学、政治学等理念的综合科学,核算的客体比传统会计更为广泛[1].宋献中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并进一步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借用财务会计的思想,计量和确认社会损害及贡献。研究的初期阶段,学者们从学科的角度定义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基础。在与传统会计进行比对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差异被视为本质性差别,因此要把社会责任会计运用于实务,首先应当找出核算的主体与客体。Sylil·C·Mobley 指出,社会责任会计应当在已有核算主体的基础上增加"政府"这一主体,以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结果为客体。这似乎完全突破了经济实体的界限,并且是对政府的一项挑战。1984 年,美国学者 Ahmed Belkaou 将"政府"排除在社会责任会计主体范畴之外,他认为应当计量并披露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主体仅限于企业。同时还包括为防止或处理这些不利社会影响所采取的措施[30].日本学者番田一郎指出,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根本区别是核算内容,财务会计基于狭义受托责任观,而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是广义的受托责任,其以企业和社会两者的相互影响作为切入点的;两者的主体毋庸置疑都是企业。我国学者常勋指出,该新科学仍是用会计手法衡量包含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社会性活动,揭示该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学者阳秋林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反映与监督自身应履行和自愿履行责任的科学手段,并给予利益相关者有用的信息[19].

  学者们眼中的社会责任会计不尽相同,笔者经过归纳总结发现,学者们将其核算主体主要指向于企业,将客体指向于社会影响。所以,文章定义如下:社会责任会计是核算与监督公司社会责任情况,满足广义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科学。

  2.1.3 信息披露的概念。

  为满足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需求,资金所有者从公司经营管理事务中脱离出来,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31].两权分离的态势使所有者失去了了解公司经营动态与经济状况的平台,权益资本投入者为保障自身权益,要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以获取所需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崇尚品质生活,然频发的社会问题无疑成了品质生活的"杀手",更遭受人们的反感。为减少或避免社会问题,人们呼吁公司发布能够反映其责任履行情况的数据资料。当前,该新领域还不存在统一的披露体系,披露形式、工具和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传统会计比对,还存在一定差距。论文对比了两者的异同。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两者存在诸多差异,截止目前,学者们还在探索着构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笔者通过查阅食品行业 52 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其他公开数据,发现不同公司的披露形式、内容差异甚大。大多数企业披露了有关经济、环境、社区和社会捐献方面的责任。财务会计核算的就是经济责任,主要体现的是对投资者、债权人的义务,而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和社会捐献是人们呼吁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属于社会责任会计领域。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社会责任会计包含的内容更全。

  2.2 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初,斯坦福研究所从企业生存的视角界定了利益相关者,认为企业需要群体或个体的支撑。虽然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概括较明确,但是其具体涵盖的内容并不清晰。费里曼在《战略管理》一书中指出,利益相关者是受公司影响或能够对公司产生影响的群体或个体。随后,费里曼展开了对该方面更为深入的研究,并指明利益相关者包含三个层次:所有权者,依存者,利害关系者。

  其中所有权者指股东,依存者主要指与公司有直接往来的供应商、债权人、高管和员工,而政府、公众则被定义为利害关系者。1995 年,Clarkson 从时间范围补充了费里曼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他主张凡是对公司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项有重要影响的个体或群体都应划定在该范畴[32].与此同时,Clarkson 将利益相关者进一步细分为两个级别。

  在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中,"利益相关者"是被广泛关注的理论。Carrol(l1999)指出,学者可以试图运用利益相关者利益来构建社会责任的框架[33].Freedman认为,该理论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思想基础,将公司该方面责任的客体具体化了。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社会责任关系的分析探讨的进一步深入,不少学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Tilt 指出,消费者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组织施加的压力能显着影响公司的责任信息披露行为。英国学者诺克斯调查发现,企业实质是因不同的群体或个人的拥护而存在的,这些群体或个人愈发强大,企业愈发看重信息披露。我国学者杨瑞龙从企业治理的角度探索得出,利益相关者加入公司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刘大可分析发现,公司的出资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享所有权的情况仅在利益均衡时出现。他们将利益相关者置于治理者之位,而不再是企业外部的监督者与信息获取者,他们认为投资人、供应商、消费者、社会公众等都以不同形式对公司进行了投入,应当以主人翁身份"拿取"所需信息。廖斌(2014)着重指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企业应对包含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企业身为社会的一份子,其责任是全方位的[34].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任何一个公司都无法仅凭自身的能力屹立不倒。稻盛和夫曾经讲述道:人心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使公司存续百年之久的灵魂。公司发展有赖于利益相关者,依靠于社会环境的"土壤"的培育。"公益即私利",更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了这一点,增加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战结束后,各国为了快速恢复生产与社会经济,以不计环境后果的方式生产与经营[35].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能源紧张与自然灾害频发等社会问题。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察觉到采用此种方式生产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不断提出"生态发展"、"连续发展"等新概念。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不损害子孙利益的发展。联合国对此观点大为赞赏,并将可持续发展推至国际高度。

  1996 年,中国政府将此发展理念吸收至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以其指导经济发展,并明确指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张在追求经济上升的同时顾及社会整体的进步,注重两者的良性互动,突出各方面的协调,以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阳秋林(2012)指出,可持续发展关注公平性,这种公平既包括当代人横向的公平,还注重代际间的纵向公平[36].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社会、经济与生态,其要求人们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调整生活、生产方式,在资源、环境、生态允许的范围内消费和消耗,从而达到与自然互利互惠的状态。

  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一种均衡状态下发展,而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发展势必导致企业发展的失衡,以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发展目标,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一种均衡的前进,与可持续发展相符。公司投身于社会责任,树立全面责任意识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展现,有利于公司长远的发展。公司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其发展有赖于各种社会资源,其次,其自身活动不可避免影响到其他群体或个人利益,这种依存与影响使得公司不得不关注社会其他群体或个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推动信息披露的发展,而责任信息披露行为是可持续发展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37].

  因此,越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越发关心环境、资源、生态与企业发展的平衡,越能获得长期发展的驱动力[38].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履行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实现公司的长久发展,又能激发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社会责任理论的核心理念相一致,其关键点是促使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而越重视社会责任的公司越能获得超出平均水准的资源,从而帮助公司获取持续发展的能量。食品行业是社会公众必然会接触的行业,其社会责任情况与人们的生存质量紧密相连,同时,对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亦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该行业支撑力量的上市公司,必须遵循发展的法则,树立责任意识,主动发布责任信息,促使自身与社会共同发展与进步。

  2.2.3 企业伦理理论。

  企业伦理理论出现之初备受争议,因为"经济人"和社会道德规范完全不搭边界[37].但随后对企业本质的修正,让一切顺理成章,因为"企业公民"理应与社会其他公民一样受道德规范的约束。现代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在"人本"理念下,企业伦理成为经营与管理的重要参照标准,这进一步体现了人的价值,同时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企业伦理是一门交叉性的理论,它将管理学的思想融入到了伦理学之中。现有的对"伦理"的解释有多种。有学者从"伦"、"理"自身含义上得出,该科学是以和谐为核心,追求万物之间的均衡共存,是处理万物之关系的标准。斯坦福将其划归于哲学范畴,并界定伦理为:一种规范或是方式,与人们生活或行为密切相关。而韦氏学院大辞典偏好于"规范或准则".Walton 则认为,伦理是对企业经营理念的补充,其在原有企业经营理念中增加了公平竞争、社会期望因素,以社会人的标准去评判企业经营的规范性。我国学者高汉祥(2013)指出,伦理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协调社会、群体、个人、自然的相关关系[39].无论学者对伦理的定义如何大相径庭,他们都否定了企业仅以"经济人"存在的观念,并认为企业应当关注更多个人或群体的利益。

  1999 年,日本学者水谷雅一指出,企业应当遵从企业伦理,尊重人的价值,避免从事发生负面社会效应的活动,杜绝仅与竞争和效益相关的发展。企业伦理尊重人与社会的价值,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主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既关注经济效益又考虑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在追求的目标方面,其与社会责任不谋而合。

  企业伦理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思想,在主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呼吁企业关注人本身;从这一层面看,该理论的包容性更强,较社会责任而言,其囊括的内涵更广。从本质出发,伦理是指公司在生产管理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主张公司关注社会整体利益,促进其承担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分为两种,一种外化于形,另一种内化于心,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追求的都是后者;只有企业从自身意识的高度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经营现状,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企业伦理着重体现"企业公民"的思想,将企业对社会资源占用的事实表面化,主张企业在获得资源利益的同时,注重对资源成本的投入。企业伦理是对"经济人"的一种颠覆,主张企业应尊重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认为企业应受到更多的约束。企业伦理将社会影响突出化,要求企业主动承担自身活动所带来影响的责任;其次,社会责任促使企业伦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