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近代文学论文

单士厘游记的内容述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29 共7250字

  第三章 从小脚夫人到交流大使--单士厘游记《癸卯旅行记》、《归潜记》考述

  游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出现的较晚。在清代以前,游记大多被归为"记"或"杂记"一类。中国的游记书写诞生于魏晋时期,经历了唐代的繁荣期、宋代的高峰期、元明的复兴期,至清代则进入衰变阶段。直到晚清民初,近代域外游记的兴起猛烈地冲击着古典游记,同时也为中国游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量,使其具有了崭新而多样的面貌。在当时"男游女怨"的普遍旅游观影响下,在男性域外游记作家的纷纷喧哗中,犹为值得一提的是晚清闺秀旅游文学家--单士厘,她所作的域外游记《癸卯旅行记》、《归潜记》更是有着自己作为女性作家独到的观看之道和写作特点。

  单士厘的丈夫钱恂,精通外交事务,在 1898 年被清政府派到日本担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一职。单士厘率家人一同前往日本,一住便是四年之久。后至 1903 年又与丈夫一起"历日八十,行路逾二万,履国凡四",历经朝鲜、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到俄国。回国之后单士厘便整理了自己游历日俄的日记,成书《癸卯旅行记》。之后 1907-1909 年间,钱恂又被委任中国驻荷兰和意大利公使,单士厘又随同丈夫一起到达西欧生活,直至 1909 年钱恂结束了意大利的外交官工作,一家人经苏伊士运河走水路回到家乡浙江湖州,单士厘便开始动笔记录自己在西欧游历的所见所闻,因其居住之所名潜园,便命名此书为《归潜记》。

  下文笔者将以这两部游记为主线来探究"清季唯一有国外旅行记传传世的女性"在游历途中的见闻与所思所感,以及其在游记创作上的文学成就与价值。

  第一节 单士厘游记的内容述略。

  一、日本之旅。

  1840 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天朝的大门,至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现实让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中国被刺痛、被扎醒,终于被迫睁开了沉睡已久的双眼,并意识到需要振兴民族,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科技、制度等等。1898 年戊戌变法运动震动了中国社会,虽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在此期间兴起了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他们忧国忧民,追求文明,开始虚心向日本学习强国之道,赴日学习考察成为了一种直接感受和学习的方式。单士厘的丈夫钱恂即是代表之一,在 1898 年被清政府派到日本担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一职。

  单士厘率一家人共同前往,正如她在自序中写道:"往复即频,寄居又久,视东国如乡井",在她自己的游记中也直接表达出了相似的观点和态度:"外子自经历英法德俄而后,知道德教育、精神教育、科学教育均无日本之切实可法者,毅然命稚弱留学此邦".

  由此可看出单士厘对日本的印象是极其美好的,不再是昔日国人眼中的那片蛮荒之地。

  (一)、美丽的自然景观。

  初到一个陌生的国家,看到不同于往日所见的环境,心中难免产生各种感叹,再加之日本自身环境的优美,如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卷一》中有一首赞美富士山:"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东海涛。二千五百年前事,一白茫茫积未消。"这样的作品数量较多,此处不一一列举,只为旁证日本自然风光的优美宜人。这让观察细腻的单士厘也颇有感触,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将所见所感告知世人。单士厘笔下的日本到处皆是优美的风景,便利的交通,整洁的环境,以及淳朴的民风等,这在游记中有记录,如:

  入西京,仰见皆郁翠之山,随处有清洁之流。街衢广洁,民风朴质,远胜东京这一幕幕浓郁翠绿的山林、绵延流淌的溪流、干净整洁的街道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这样一幅浑然天成,夺人眼球的美丽画卷,让人甚是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此一段海程,左右皆山,浓树扶疏,耕渔错落,为风景绝佳处。入夜,渔火隐现如繁星,尤称绝景。

  此处连用两个"绝"字,皆是为描写这极其美妙、秀丽的自然风景。对于眼前的绝妙风光,作者选择用最为简练的文笔加以描绘,从而道出心中万般的惊叹,这样的简单的描述却成为了极具力度的赞美和褒奖。

  午前四时抵长崎,予屡屡经此。起见山翠空蒙,残月在水,心境旷然,如逢故人。

  午后偕外子出门散步,意欲登诹访山,未至,见层坡高耸,询知上有天满寺,登焉。残樱在枝,芳藤倒垂。

  这里描写了长崎和诹访山的美丽风光,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更是给予了"如逢故人"的极高赞美,让山、月、水浑然地组成了一幅山水画,让人赏心悦目。

  (二)、开化文明的社会氛围。

  单士厘在游记中开篇就花费大量笔墨记载和描述了日本的博览会,其中品类多样、涉及广泛的各种展览馆让单士厘和随行的长子妇目不暇接,惊叹不已。游记中用文字记录下了工艺馆、教育馆、农业馆、林业馆、水产馆、机械馆、通运馆、美术馆、台湾馆、参考馆等等,这么多的展览馆,却能做到"各馆中所有各肆各会,其装饰点缀,千百无一同者",这般精致让人咂舌。文中还尤其提到了"赤十字会",其"所列品皆治疗所用,如刀圭、护伤衣布等类,无物不洁益求洁,便益求便。此会尤重在军用",由此可发现,日本在那时已具有了专门的人道主义救助机构,重点救助军事中受伤人员,并且极其讲究洁净和便利,这更是让久居中国的单士厘感叹不已。

  在这些参观的馆中,教育馆被尤为详细地描述了一番。由于"年来外子(即丈夫钱恂)于教育界极有心得,故指示加详",才有了单士厘"始信国所由立在人,人所由立在教育"这般先进的观念。故她在参观日本的教育馆时,投以更多的精力和思考,关注到了日本教育的主要内容"不过尚精深,不过劳脑力,而于人生需用科学,又无门不备",极其注重教育的实用性。这样的教育理念引发了单士厘的深刻思考,转而联想到中国教育:"中国向以古学教人,近悟其不切用而翻然改图,官私学堂,大率必有英文或东文一门之功课".

  单士厘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教育的弊端与缺失,提出"要之教育之意,乃是为本国培育国民,并非为政府储备人材,故男女并重,且孩童无不先本母教",中国教育应该以培养国民为重心,男女并重。

  后又有侨商邀请单士厘参观水族馆,在游览中偶遇日本的小学师生,又再次见识了日本先进的教育方式,让作者感慨颇深,记载如下:"巨大水族,别畜以水池水槽,各标其名与产地。适有小学校教师率幼生二三十来游,师指壁上所悬图及字示诸生,诸生欣然领悟,盖正与读本相印证".

  由此可见,日本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还同步教授学生相应的实践知识,让其更清晰、更直观、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将其加以运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与单士厘一直所接触和接受的传统中国教育,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而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对这种区别的一种肯定和支持。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在今时今日,也被认为是正确和先进的一种教育理念,可见当时日本的文明发展进程是十分领先的。

  在游记中单士厘不仅关注到了日本教育的文明先进之处,还提到日本政治的先进开化,尤其提到日本海关的行事作风简洁、有效、有序。如游记记载"前屡偕外子带若干人来日本,皆神户或横滨登陆,行囊过税关,予未亲见,且每己得外务省知照,故事事简易。此次十人登陆,只予一人通语言,又未先告外务省,不得不亲入税关。行囊四十馀,一一运入验场,待检视且标'入许'二字,乃得携出场。虽旅客数十,物件数百,亦不免呈混杂状,然无敢搀越,无敢喧嚷,固由关役驯和,亦由旅客自重。"由这样一个政府机构的处事方法,可以窥探日本政府的效率和作风,充分体现了日本的政治文明之貌,当时的日本俨然以一副东方大国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

  单士厘在描写日本的过程中,看到了这个弹丸之国的文明与先进,风景的美丽与宜人,以及人民与政府的善良、热情与进取,但对于远在他方的祖国所遭受到来自日本侵略国的苦难,却只字未提。笔者认为这与单士厘在日本受到了的各种礼遇和款待,是全然分不开的,如游记中所记载"外子承日本外务省招待,为赴会之宾,有优待券。予相偕而往。""予等至神户,九时登'西京丸',此舟予已再度乘矣。有松方幸次郎君,为松方正义伯之子(伯曾任总理大臣及大藏大臣),久游欧美,商于神户(川崎造船所),与外子将游俄,颇惊讶。盖日本重视外子,以为与时局有绝大关系。"从这些文字记载可看出钱恂和单士厘在日本受到了日本政府的重视和礼待,使得单士厘在日本的游历充满着美好的感觉,在美丽心情下看到的一切事物难免也会是绚丽明媚的,这无疑给日本形象平添了温暖的个人色彩。

  二、俄国之旅。

  与日本先进文明的各种美好形象相比,俄国在单士厘的眼中则不再是友好、文明的印象,而是以一种妖魔化的形式来塑造俄国,如游记中曾称他们为"红胡子",赋予他们凶残、邪恶、贪婪等诸多令人畏惧的性格特征。这种负面形象的塑造与古时中国人对这位北方邻居俄国的偏见是密不可分的,直至近代,其形象仍未得到改观,提及俄国,主题则是围绕沙皇专制、农奴制、扩张野心等。

  在俄国对中国的态度上,单士厘进行了多番细致的描写。在游记中频繁提及俄国对中国的欺侮,集中体现为对中国土地的侵占,尤其是当时的哈尔滨,记载如下:

  俄公司既占香坊为起点,初意亦就香坊经营都会。……今划入界内者一百三十二方华里,已建石屋三百所,尚兴筑不已,盖将以为东方之彼得堡也。兵房已可容四千人,亦兴筑不已。哈尔滨左迁,扼满蒙之正中,……俄人度地经营,亦势所必至之事,不得谓抢夺我土地也。

  俄人在哈尔宾购地,固以己意划界,不顾土宜,以己意给价,不问产主,然全以势力强占,毫不给价则未也……俄人欲将屯地圈入界内,以扩张路域,屡向华人言之,想实行此事亦必不远。

  此处详细地揭露了沙俄欲一步步将中国领据为己有的狼子野心,用文字将当时列强的暴行记录下来,沙俄的侵占野心并没有止步于哈尔滨,欲望继续蔓延,如:

  行二百里,抵着名与满洲铁道分歧点之大驿,东西图籍所共载,以今帝之名名驿,所谓尼果赖司科者,中国旧称为双城子。然今又不名尼果赖司科矣,自彼本年一月一日始,改用东方海军大将之名,名曰司柯里乐夫矣。俄人割人土地,必易新名,欲使人无怀旧之感。今此地入俄手已四十馀年,即铁路告成,亦已八年,而忽又改名,殆以乌满铁道分歧点,其名惹世界耳目,故易名以避之欤?

  俄国对中国东北肥沃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采用购地、随意给价等方式,任意妄为地侵占本属于中国的土地,之后,为避免引起各方非议,平息舆论,竟然将土地易新名以混人耳目,这种举动让中国人民愤慨。同样也引发了单士厘的不满与怒气,义愤填膺地写下这洋洋洒洒的文字,记录俄国的种种罪行,表达自己作为爱国志士的惋惜与忿恨。

  俄国对中国的欺凌,除了侵占中国土地之外,还有杀害中国同胞等罪行,单士厘将其一一披露,具体行径如:

  俄人肆虐杀淫掠于东三省,自以海兰泡之杀我男妇老幼三千馀人于一日,为最着称。黑龙江沿岸,被杀者数十数百,不可枚举,此将军寿山之所致,犹曰此庚子事也(华商永和栈、日本商加藤写真店,均以献贿于武官幸免)。辛、壬以来,被杀一二命,见公牍于三交涉局者以百数(三交涉局注见下),不见公牍者不知数。至于毁居屋,掠牲畜,夺种植,更小事矣。

  沙俄列强毫无人性地残杀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只为满足其侵占和抢夺中国土地、钱财的欲望。他们的刀沾满了中华儿女的鲜血,背负着华夏子孙千千万万的冤魂,这笔血债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永远不会忘怀。

  当然除了上述文字记载俄国对待中国的种种罪行外,在俄国对内的政策,如政治、教育等各方面,作者也有所记录和描写 .

  在教育方面,俄国比较重视实业教育,如"机械学校以九年卒业,生徒二百许,为学术应用之组织。校内有教场,有工场,一面为研究学术,一面为练习实业。其制造之机械器具,皆坚牢而价低廉,故民间定购者不少,盖此地必要之学校。"在学校教育的同时,重视实际技能的操练,并将其练习成品出售,这种教育理念核心是将学术与实业相结合。

  俄国教育多带有的宗教性,如"全都大小教育处凡四十馀所,有宗教、商业、工业、矿山、女学、兵学、医学、幼年学(为储武学材者,七八岁以上至十馀岁为止。观其教法,亦颇认真。饭时游客至,即邀共餐:茶一杯、肉两片、面包。

  食前後生徒起立,对耶稣像高唱赞美歌。盖俄人于教育上处处带宗教性质,不但孩童也,于武学尤甚。人之贤否,课之高下,无不以宗教之信仰分数为定)、孤儿院、小学校等。"不仅如此,俄国一直坚持使用其东正教之旧历,即使有着很多的落后与不便之处,如:"自今日为始,所履之地,皆用俄国历日。今为俄之四月十九日。俄与各国同用太阳历,何以与各国又相差十三日(每月之十四日为各国次月之一日)?

  外子昔年在俄时,彼历与各国差十二日(每月之十三日为各国次月一日)。今差十三日者,一九 00 年各国不闰年(二月廿八日),而俄国闰年(二月廿九日)故也。

  至相差十馀日之故,则各国所用历乃教主格勒革理第十三所改之新历(一五七二年时教主)",却仍在坚持使用。当时"世界文明之国,无不用格勒阳历",明显可见单士厘将俄国排除出了文明大国的行列。

  在政治方面,俄国殖民主义统治下的政府机关实施暴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灾难不断,如火焚树木、土地荒芜,有文字记载:"线路穿过森林。溯开筑时,非法禹刊,即法益焚。然用焚尤易于用刊,故烧迹满目。"又如,俄国"水旱偏灾,发帑移粟,乃行政者分内事。而在俄国则必曰:'此朝廷加惠穷黎','此朝廷拯念民生'.一若百姓必应受种种损害,稍或不然,便是国政仁厚。此俄之所以异于文明国也!"对于俄国种种的控诉与责难,除了前文中提到自古中国对俄国的成见外,还与单士厘夫妻二人在俄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有更加密切、直接的联系。单士厘夫妇身为外交使节,理应受到优待,但在俄国领土居然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俄人的不守承诺、不知礼节在文中尽显:"外子率予等徘徊车侧,犹盼有续来钩结之车,乃距车行不过十分钟,而寂然不闻。彼送予等渡湖之庶务长,旁皇不安,左右奔驰,商于此驿之长。驿长耸肩张掌,反覆与说,竟无效……予偕外子及所携二女子皆不得已挤入此二等室中,已倦极矣。俄人动辄自夸优待华人为他国所不及,今果见其'优待'如此。至售出切符若干枚与车室若干坐位不相符合,亦惟俄人之经理"周密"如此"对异国大使的如此不尊敬,以及政府部门的言而无信,都让俄国的形象一落千丈。

  三、西欧见闻。

  1907--1908 年,钱恂以分省补用知府的身份出使西欧国家,先后任职荷兰、意大利大臣,在此期间单士厘随同前往,一直相伴左右。单士厘对西欧国家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归潜记》中,此书成书于 1910 年,全书共有十二篇,按照其记述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关于景教教义,以及其在中国流传情况,有《彼得寺》、《新释宫·景寺之属》、《景教流行中国碑跋》、《景教流行中国表》等篇。介绍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有《章华庭》、《育斯》两篇。记叙马可·波罗之事,还有钱恂出使欧洲期间获得意大利和荷兰佩章的事迹,有《马哥博罗事》、《义国佩章记》、《奥兰琦--拿埽族章》等,全书内容主要记述作者游览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等城市所记录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古希腊的宗教、文化、艺术等。重点介绍了西欧国家的生活风俗,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当时宗教文化,还简要介绍了西欧先进文明的政治体制。

  在意大利罗马游玩,这期间的经历使她对当地的神话故事、建筑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自己极具女性特色的细腻笔触记载了:(1)西欧的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即《章华庭四室》和《育斯》,在《章华庭四室》中主要介绍了章华庭的四个房间所收藏的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些英雄石雕,单士厘对其中的阿波罗、拉奥孔、波尔修斯和墨耳库里乌斯等英雄形象进行了细致描述。在叙述这些神话人物的时候,还穿插介绍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和人物,如九位缪斯、奥林匹亚山、月桂女神、美神、百眼怪、静默女神等。在《育斯》中先从宙斯开始,进而展开介绍众神。(2)用独立一章介绍《彼得寺》,主要介绍了彼得寺的位置、地位、历史,以及彼得寺具体的每一个部分:门、廊、枘桴、中亭、正座、右侧、左侧、上瓴下窖等,在对这些具体构造介绍的同时,也介绍了彼得寺所涉及的历史、文化事迹,还有相关的西方建筑艺术、美学史等。(3)关注宗教文化,以及生活在宗教场所的犹太人的生活状况,其文字描写集中在《罗马之犹太区--格笃》这章,主要介绍了犹太人在格笃凄惨的生活境地。如书中记载:"格笃中之犹太人,皆归其所有权于他人,而不得自有。此区住屋,本皆罗马人产,有为大家曾住之屋,人既迁而屋亦易主,犹太人但借地小作耳。"由此可看出犹太人的生活之惨状,备受压迫,无人身自由。单士厘记载这样的景象,其目的是在影射本国国民遭受列强的欺压,同样无自由、人权可言,这一目的在其书中也有阐述:"合以予在罗马所闻之格笃犹太教区琐事而为一篇,一以溯景教与犹太一贯之渊源,一以示景教与犹太教难融之意见,并以示亡国遗黎受辖于白人治权下之惨况、受辖于黄人治权下之自由云。"由此表达出对与身处格笃的犹太人之境遇相似的国人之恶劣处境的担忧,以此文字来唤醒国人的奋起和斗争,彰显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大情怀。

  除此,还介绍了景教和摩西教的教义,以及其在中国传播、流行的概况,集中在《景教流行中国碑跋》、《景教流行中国表》、《摩西教流行中国记》等章节,其中的文字记载体现了作者的宗教主张。

  值得一提的还有,单士厘在《归潜记》中有三章节《义国佩章记》、《奥兰琦--拿埽族章》、《宝星记》,都是在记叙其丈夫钱恂在国外获得的勋章情况。对于丈夫获得殊荣,单士厘表现出的是满满的自豪感与满足感,有文字记载:"佩章之形饰与名义,莫不关系一国史事,礼制昭垂……积跬步主人奉使是邦,一年而归,义王循例以义冠十字章赠别",接着下文叙述到义章的发源、发展和演变的历程,还有伦巴之地铁冠的重要作用和其代表意义。

  "积跬步主人由驻和量移驻义使赍奥兰琦-拿埽族大绶十字章来赠。论和律,客国外交官驻其国未满二年者不赠章,今补赠此章,颇疑讶"讲述的是钱恂受到荷兰女王颁赠的佩章,并介绍此佩章得来不易,以此衬托钱恂的功绩和成就。后面接着就展开叙述此十字章的样貌、颜色、地位等,以及有权颁授此章的女王其家族情况和在荷兰的显赫地位,向国人介绍异国勋章文化的同时,侧面仍是达到烘托其丈夫钱恂获得此至高荣誉的无限殊荣。当然在这些获得这些异国奖章的同时,钱恂夫妇二人不敢忘记奏请清朝廷,以显示对清政府的忠诚,这在根本上还是由于他们作为封建朝廷官员所具有的封建性和臣服性。

  这是关于《癸卯旅行记》、《归潜记》中主要内容的述略,深入具体的分析参见下一章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