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业务意义及优劣势
4.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实现人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商业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作用尤为重大。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国内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贷款、能效融资和低碳产品和服务,但目前看来,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深度和广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回报较小,且与我国巨大的碳金融市场潜力不相匹配,因此更加深入地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意义重大。
4.1.1 有助于商业银行拓宽业务渠道,提高经营效益。
碳金融市场蕴含巨大的潜力,国际市场上碳交易量和交易额逐年递增,我国作为目前最大的碳排放额供给方,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将会非常可观。例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现已开展的 CDM 项目,其中包括对各种金融中介服务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托管、项目顾问、融资租赁等服务,拓宽收入渠道,优化收入结构,而且由于低碳金融业务属于商业银行新兴业务,对专业度要求更高,需要银行建立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有利于其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坏账损失率,并且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模式,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贷业务获利,其他业务较少,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发展,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拓宽业务渠道帮助巨大。
第一,低碳项目融资。低碳项目融资主要以项目的经营权或后期收益权作为抵押来获取银行贷款。此类项目风险一般较大,对专业度要求较高,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开展较少。但是项目一旦开始运营,后期收益非常可观,所以开展低碳项目融资对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渠道,增加收入非常有利。
第二,碳基金投资业务。碳基金主要是将碳排放权在二级市场进行再次交易来从中获取利润,这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该领域已成为国外银行投资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目标市场。而我国目前主要作为碳交易一级市场的供应方,所获取的利润较二级市场有很大差距,且缺少 CDM 项目的定价权,开展碳基金投资业务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利润和话语权都至关重要。
第三,碳金融中间业务。银行的碳金融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碳期权、碳期货、碳交易保理、碳基金托管、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种中介服务等。目前我国部分银行对部分中间业务有所涉及,可以创新拓展的空间还很大,可以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第四,碳交易保险业务。CDM 项目等碳交易由于程序复杂、对专业度要求高,碳交易价格波动幅度大,因此交易中蕴含着较大的风险,而碳交易保险业务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保障。一方面可以为碳排放额买方提供保险,在其不能按时获得规定数量的碳排放额时给与一定的赔偿,另一方面还可以为 CDM 项目开发方提供保险,在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时提供赔偿。
例如兴业银行在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与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前列,发挥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低碳金融业务的持续开展,也为自身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规模的增长。
商业银行的资产是其获得利润的基础,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规模的扩张。兴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从 2006 年的 6174.60 亿元,增长到到 2014 年的 44070.70 亿元,增长十分迅速,其 2014 年资产总额是 2006 年的 7.14 倍,年均资产增长率 27.85%.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的资产总额从 2006 年的 43.9 万亿增长到 2014 年 134.8 万亿,年均增长率仅为 15.05%.兴业银行各年资产增长率均远高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可见兴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其规模的增长并未受到影响,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截至 2013 年 12 月末,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累计投放金额为 3413.14 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 1780.97 亿元,比年初增加 654.88 亿元。随着低碳金融业务的持续开展,兴业银行的规模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其获得良好的收益奠定基础。
(2)盈利能力的提高。
兴业银行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最大的目标,通过分析其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资本收益率的变化,并与银行业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其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盈利能力的变化。
2006 年至 2014 年兴业银行资本收益率一直保持高水平,资本收益率年均 24.95%,且高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其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盈利能力并未受到不良影响,且不断增强。在沪深两市 16 家上市银行中,兴业银行 2011年至 2013 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排名第一,是最有潜力的银行之一。
兴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业务类型不断创新,业务结构不断调整,获利方式不断增多,金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其通过财务顾问、基金托管、资金账户管理等业务,拓宽中间业务收入,而且随着社会声誉的加强,引更多企业和机构与其合作,从而利润也快速增加。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凭借在低碳金融业务方面的优势,盈利能力必将持续增长。
银行业整体资本收益率已逐渐接近兴业银行资本收益率,可能是因为银行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快速增强,且其他银行业也陆续开展了低碳金融业务,比如从 2010 年开始,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也陆续推出了低碳概念的信用卡,2012 年由农业银行提供咨询服务的"山东金缘生物质发电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委员会注册成功,随着整个银行业内低碳金融业务的广泛开展,各家银行的业务结构都将得到调整,业务类型都将不断创新,资本收益率也将得到提高。
4.1.2 有助于商业银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近几年,碳交易量和碳交易额都在逐年递增,商业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也是碳交易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在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利润来源的同时,由于低碳业务的不确定性大,也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不良贷款率和坏账损失率都必须严格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水平不高,而国外一些银行已经制定了纳入气候因素的项目评估方法,风险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和学习,从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健康有序地发展。
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贷款损失的风险,不良贷款率是评价其信贷资产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把不良贷款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下是每个银行都必须达到的要求。
兴业银行自 2006 年以来,不良贷款率一直远低于银行业整体水平,且逐年降低,2012 年其不良贷款率在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低,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究其原因,兴业银行在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严格遵守赤道原则,对融资项目按照潜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分类,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项目开展不同程度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审查,确保符合放贷条件,并在放款后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持续性监测,在保证项目符合环境要求的同时也降低了不良贷款率。而借款人在兴业银行的帮助下,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效益稳定增长,从而能够按时偿还贷款,且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责任感一般较强,银行贷款损失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近两年虽然不良贷款率有少许上升,主要原因可能是受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潜在的风险客户有所增加,风险暴露有所增加,不过也是属于从过去极低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
4.1.3 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上各大银行现在都在积极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若我国银行不快速开展相应业务,将很难跟上世界的潮流,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例如 2002 年提出的有关企业贷款的一项准则--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作为亚洲首批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3 年 10 月,瑞穗实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使得瑞穗实业银行的社会声誉和经营绩效都得到显着提升,2006 年,该行在国际项目融资排名上升至第 3 位,突破 7.72 亿美元。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包括花旗、渣打、汇丰、法国兴业在内的 70 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表明采纳赤道原则,而我国目前只有兴业银行一家宣布实施赤道原则。在实践中,赤道原则虽然不具备法律条文的效力,但却成为金融机构不得不遵守的行业准则,谁忽视它,就会在国际项目融资市场中步履艰难,所以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也是我国银行加强与国际合作的一个基础。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如果不能尽快顺应这个趋势,将会很快丧失在国际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基本技能,和国际金融领域相脱节,也不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并严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4.1.4 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社会责任和声誉。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对与之相关的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就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渐改善环境问题。我国也在不断加快经济转型,走向集约型社会,所以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支持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项目,能够产生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一个新竞争点,而目前排名在前 25 名的商业银行,仅有少数几家公布了 2013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很多中小型商业银行根本没有该项报告。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要想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必须开展低碳金融,大力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
兴业银行的低碳项目利用其信贷资金和中介服务,促进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的今天,兴业银行的低碳金融业务必将引起广泛的关注,从而提升其社会声誉。兴业银行从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与国际金融公司、国内外多家银行、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开展广泛合作,并赢得多项荣誉。
2009 年在国内成为首家被英国《金融时报》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评选为"年度亚洲可持续银行奖"冠军的银行,2012 年蝉联中国银行业协会"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和"最佳绿色金融奖",在环保部发布的中国 50 家银行绿色信贷排名中居首,成为惟一获评 A 级(80 分以上)的银行。
兴业银行成为赤道银行,必须采用赤道银行的标准。赤道原则要求银行在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最终通过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兴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努力将资金投向有利于识别和解决经济、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可持续项目,贯彻国家绿色信贷政策,开展行业分类管理,明确禁止介入不符合国家政策、环保不达标、审批手续不齐全的项目。积极倡导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为环境的改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截至 2013 年兴业银行低碳金融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年节约标准煤2344.34 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 6868.76 万吨、化学需氧量(COD)90.12 万吨、氨氮1.67 万吨、二氧化硫 9.58 万吨、氮氧化物 2.41 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 1504.39万吨,年节水量 25579 万吨;其可实现的节能减排量相当于 10 万辆出租车停驶 33 年。
总的来说,兴业银行自从开展低碳金融业务以来,为银行自身规模的增长、资本收益率和不良贷款率的稳定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且为客户创造了经济效益,为其他银行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改善环境作出了贡献,实现了多方的共赢,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良性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4.1.5 有助于我国碳交易市场和经济健康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关注越来越多,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陆续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国内碳交易市场也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还缺少统一的交易市场,在 CDM 项目中也缺少定价权。国内商业银行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资源储备等方面,都是国内金融机构的重要力量,积极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将信贷更多地投向符合 CDM 项目要求的领域和行业,从而带动我国CDM 项目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显着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降低我国节能减排的成本和风险,促进金融创新,也是推动我国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2014-2015 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商业银行应成为实践低碳理念的先行者,对同样积极践行低碳理念的企业进行大力扶持,拒绝向环保不到达标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信贷客户的选择上,由单一的信用评级向信用评级与环保评价相结合转变,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而且,节能减排产业延伸性长、覆盖面广,在未来将有助于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低碳金融的发展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4.2 发展优势。
4.2.1 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需要承担的减排任务重、压力大,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改造都需要支付昂贵的成本,减排成本一般在 100 美元/吨碳以上,让许多企业难以承受。但是如果与我国企业合作开展 CDM 项目,为我国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在我国境内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清洁发展机制的规定向发达国家出售,发达国家企业可以把减排成本降低到20 美元/吨碳左右。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所能带来的额外利润,促使发达国家积极与我国开展合作,给我国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4.2.2 我国重视程度增加。
我国政府正逐渐将低碳经济列为发展重点。2006 年,我国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首次在政府层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见;2008 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各类排放权交易机构陆续成立,给我国碳排放权的交易提供了一个场所;2014 年,国务院发布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到 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 4.5 万亿元,此次《方案》重点强调的"低碳",将对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带来积极的影响;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在新一年里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近日,环保部即将发布"水十条",投资 2 万亿进行污水治理,进行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系统更新升级,有关空气和土壤防治的条例也会很快出台,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发挥市场机制,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这些举措将为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3 年 6 月以来,我国相继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七个碳交易市场,明确了交易范围,设定了控制碳排放目标,建立了核查体系、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平台,成绩显着。2016 年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启动,一个全新的整体的市场将会逐渐形成。
4.3 发展劣势。
4.3.1 对低碳金融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低碳金融业务在国外已经开展相当长的时间,并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进入我国,但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国内还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税费减免、利息补贴、担保等相应的配套政策也不完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缺少足够的激励。在银行监管方面,我国也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没有明确商业银行应该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商业银行没有义务开展低碳金融业务。而且低碳金融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很多商业银行不能准确评估其价值,认识不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对交易规则、操作模式等也不熟悉,不愿轻易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大多数客户难以理解低碳概念,对于低碳产品接受程度较低。具体来说,开展低碳项目要求向客户提供融资时,不仅要关注客户的信用评级,还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如果银行严格实施相关标准,将会失去一些经济效益好,但不符合环境要求的客户。而且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等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可能会影响银行的当期收益和收益的稳定性。
4.3.2 专业人才匮乏。
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既包括金融、法律,也包括环境、项目工程管理等各类专业,而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存在巨大缺口,若要开张相关业务,只能依靠外部人员,成本风险都会大大增加。目前,现有的银行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金融类相关专业,对环境保护方面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即使加强内部培训,也会因为商业银行低碳金融业务项目少,经验不足而收效甚微。若从外部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由于商业银行对低碳金融重视程度低,投入少,也难以吸引到足够的优秀人才。最后,就我国高校目前的培养模式来看,基本上只能培养一些金融方面或环境保护方面的专才,而较少开设低碳金融相关的综合性专业来培养综合性人才。
总之,我国存在较大的低碳金融人才匮乏问题,并且在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
4.3.3 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业务尚属于发展初期,各种技术均不成熟,大部分低碳项目与传统项目相比,为实现低碳目标需要的投资资金量大,银行向其提供融资服务必然存在更高风险,而且投资周期长、经济效益不确定。另外,现在国家大力扶持低碳经济,并将发展低碳经济的情况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标准之一。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高的考核分值,盲目跟进一些低碳项目,出现了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经营风险具体包括的风险因素有,项目风险、市场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及操作风险等。项目风险包括项目能否上马,以及上马后能否按期投产并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由于 CDM 项目涉及两个国家、多方机构,周期较长,不确定性和风险自然加大。
低碳业务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交易价格的波动和市场规模的变化都有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就是市场风险。政策和法律风险则是因为低碳项目的周期长,未来的政策和法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的风险。而且,CDM 项目涉及到多个国家和主体,法律关系比较复杂,有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国家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才,银行自身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而引起的。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碳金融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市场中缺乏风险对冲的金融衍生品。加之商业银行尚未建立特定的风险治理机构,风险管理技术薄弱,缺乏风险防范、风险预警、风险抵御及风险转移等方面的经验,导致商业银行担心风险而参与碳金融业务较少。
4.3.4 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低碳金融业务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业务种类少,参与层次浅,产品和服务规模较小,主要是在绿色信贷、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融资及较少的碳金融中间产品与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很早就开展了低碳金融业务,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服务能力,而且比我国商业银行更早进入中国碳金融市场。这些金融机构具有先进的碳金融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完善的业务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压力。而国内商业银行对"碳金融"的市场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加之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参与碳金融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另外,由于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碳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和交易价格主要由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决定,加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弱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