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汽车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来源:营销界 作者:随扬
发布于:2021-06-15 共423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汽车金融论文(精选范文6篇)
【第3篇】影响天津汽车消费因素以及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
【第4篇】我国关于汽车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及对策建议
【第5篇】汽车4S店财务管理要点及对应策略
【第6篇】 汽车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汽车金融论文第六篇:汽车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内外部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汽车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汽车零部件产销、整车制造及销售等多个子行业,各子行业涉及的企业数量多、体量大,且汽车产业链上各企业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汽车金融业务依托汽车产业链是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风险可控的发展,成为各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表明文章写作背景,而后结合实践中商业银行面临的汽车金融风险控制问题进行揭示,最后提出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夯实客户基础等建议,力图实现商业银行汽车金融风险控制的优化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汽车金融;风险控制;

  一、概念界定及背景

  (一)概念界定

  汽车金融业务,根据银行授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汽车生产厂家(主机厂)授信业务、汽车经销商授信业务、汽车消费者授信业务。从产业链上来说,广义的汽车金融业务还应包括主机厂供应商授信业务。本文所指汽车金融业务限于汽车经销商授信业务(三方模式)。

  (二)背景

  汽车经销商授信业务因其单一授信金额相对较小、授信主体数量庞大、经销商信息(基本信息、经营信息、财务信息、融资信息等)来源丰富等特点,形成了标准化业务模式——商业银行基于主机厂提供的经销商整车采销数据、汽车金融业务授信推荐函等资料,对汽车经销商发起授信调查,基于融资项下车辆的抵质押及主机厂的调剂销售或回购承诺,给予授信经销商一定的授信额度,专项用于向主机厂采购所经营品牌车辆使用。在此标准化业务模式下,商业银行一方面可批量获取授信客户,另一方面其风险缓释措施相对有效、风险相对可控。汽车金融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

  但是,2018年以来汽车市场整体遇冷,整车销量逐年下滑,伴随着汽车金融业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好存量管理及业务拓展、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成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稳健发展的关键。

  二、汽车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体系待完善

  在汽车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作为信贷资金提供者同时为主机厂及其经销商提供授信,可实现批量获客;主机厂作为信息的纽带连接商业银行及汽车经销商,在其自身获取信贷资金的同时推荐其经销商取得银行授信,可刺激其整车生产及销售;经销商作为资金需求方可借助主机厂的调剂销售或回购责任获取银行授信、缓解资金压力。商业银行、主机厂及经销商虽然在汽车金融业务中的角色不同,但可通过供应链金融项下的汽车金融业务满足需求实现共赢,可形成汽车产业链上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金融业务所涉及的商业银行、主机厂及经销商作为独立的商业企业,其需求不可能完全重合或一致。商业银行倾向选取优质的经销商开展合作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主机厂希望其更多的经销商得到商业银行的授信支持以刺激其整车销售、加强自身的资金融通;经销商的诉求则是尽可能多地获取商业银行授信,在减少自有资金占用的同时还能扩大经营规模。

  在汽车金融业务实践中,商业银行围绕主机厂这一核心,其汽车金融业务客户来源依赖主机厂推荐;商业银行业务营销部门在业绩压力下放宽或者轻视经销商的准入,在贷前调查环节未能做到双人、实地走访授信经销商并多渠道调查佐证经销商的信用情况、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及多元化投资等情况,造成贷前调查不深入、风险点未能充分暴露的隐患;由此,商业银行授信审批部门则无法进一步确认业务部门调查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全面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面临挑战。

  (二)风险管理手段有待升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水平日渐成熟。

  目前,汽车金融业务尚未实现全面的线上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管理。业务前端(即客户信息的获取)依赖业务经营部门的人工调查反馈结果,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经验及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业务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全面性;业务中端(即授信使用环节)依赖供应链系统基本实现了线上化的放款——经销商在网银端发起用信用申请、银行在线上平台审核放款,但业务项下车辆抵质押主要由三方监管公司驻店监管,监管人员道德风险的发生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的产生;业务后端(即业务后评价,全面衡量业务的风险收益水平)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可获取由信贷资产定价水平所产生的风险资本回报率,由信贷业务派生的代发工资、理财等其他收益未能综合考虑,导致风险收益水平失真。

  因此,无论是授信经销商的风险识别计量还是收益水平的计算,都需要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三)客户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经销商是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目前,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客户主要依赖主机厂的推荐,受汽车品牌、经销商所处地域、经销商资质、商业银行管理半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量客户的优化以及新客户的拓展共同制约着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商业银行业务营销部门出于业绩考核压力,需要在稳住存量业务的同时拓展新客户,在人员配备有限的情况下客户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不牢——该退出的客户不退出却为不该准入的客户申请准入、盲目扩大客群,商业银行追求汽车金融业务稳健发展无从谈起。同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出于其整体风险指标的控制,对客户的准入管理从严、退出机制不明确,对于存量业务风险事后补救多、对新增业务风险事前控制严,过犹不及易形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被动的局面——业务结构的调整空间逐渐缩小。

  事实上,一些优质的经销商资金实力雄厚,更倾向于依靠其自有资金或信用与主机厂开展合作,通过现金购车可享有主机厂更多的优惠购车政策,这些优质客户是商业银行主动营销的对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对于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提升存在较大困难;相反,还有一些经销商主动向银行申请授信,对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可接受的成本费用空间相对较大。上述两种客户代表两种极端,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客户中所占比重均不应太高。客户结构优化问题凸显。

  三、优化汽车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

  首先,健全从授信调查到授信审查、审批再到放款以及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的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通过制度体系的搭建来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将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对应到具体的制度中去,使得业务管理各环节有章可循。

  然后,搭建成熟的管理平台,完善汽车金融业务管理平台职能。管理平台是汽车金融业务制度、操作系统、人力资源的综合体,在制度的框架下将制度的约束因素平移至线上系统进行管理,实现贷前、贷中及贷后各环节的集中运营,可在保障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的同时提升汽车金融业务效率。

  最后,强化系统功能,逐步实现汽车金融业务全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管理。商业银行供应链系统与外部信用信息查询平台、人行征信系统、保险系统、税务平台的数据共享是必然趋势,加大外部公开数据的查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调查人员专业能力或经验不足甚至是汽车金融业务相关的参与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引发的风险。

  (二)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业务的结合

  在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应加大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汽车金融业务中应用的投入。在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嵌入汽车金融业务的全流程管理。

  在贷前调查环节,除了主机厂的推荐、业务营销部门的双人实地调查,商业银行可通过系统获取关于经销商的股东背景、实际控制人资信情况、多元化经营情况、主业经营水平、财务数据、融资情况、信用状况等信息,通过公开渠道佐证经销商的经营能力、还款能力后设计合理的授信方案。

  在贷中操作环节,经销商根据实需从线上发起用信申请,集中平台结合厂家订单、经销商账户信息、人行征信系统等数据审核经销商的用信申请,在厂家发车环节即引入OBD设备,通过设备传输的数据线上监控车辆状态,防止抵质押物损毁、私移私售。

  在贷后管理中,通过与保险系统、税控平台数据对接及时掌握经销商的销售情况,确保经销商授信在真实贸易背景下开展。当经销商在线上提交赎货申请后通过实时的无人机云监管数据传输解除对应车辆及其合格证的监管。日常贷后管理则主要依托线上数据监测的结果自动得出结论,对结论异常的经销商及时发起线下的双人实地贷后管理工作。

  (三)夯实客户基础

  授信经销商是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之源,客户基础决定其业务发展的质量与高度,对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文件发展至关重要。夯实客户基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做好存量客户的优化提升,另一方面是做好新客户的拓展。

  对于存量客户,应当制定相关的标准将客户进行分类,可以是按照品牌维度、经营规模维度、单户/集团维度、融资规模维度、收益水平维度等。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即客户管理的导向,按照相应维度顺次排列,优胜劣汰,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到可产生较大收益的客户,做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对于新客户,一方面要严守授信政策及授信审查审批的底线,满足刚性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可针对业务营销部门管理客户的能力给予其一定的客户管理的弹性,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做好新客户准入的后评价工作,加大新客户业务的后评价频率,发现风险信号及时予以退出或授信方案的变更。

  夯实客户基础的过程犹如池塘的净化过程,有入有出才能更好维持池塘的水质,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四、结束语

  汽车市场发展遇冷,在互联网金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市场竞争凸显。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风险控制体系待完善、风险管理手段有待升级、客户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等现实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来看,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夯实客户基础成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风险可控、同业领先、稳健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爱晶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03):358-359.

  [2]林芳媛汽车经销商融资的银行授信风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19.

  [3]范应胜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分析[J]经济师, 2019(11):123-124.

  [4]赵起.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11):53-55.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原文出处:随扬.商业银行汽车金融风险控制问题探析[J].营销界,2020(50):131-13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