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左传》散文作品中女性品德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4-24 共471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左传》中女性的传统美德探究(古代文学论文)
【【绪论】】 《左传》散文作品中女性品德研究绪论
【【1.1】】春秋时期的伦理意识
【【1.2 - 1.3】】春秋时期性别观念的变化
【【2.1】】柔嘉为则,敬顺之道
【【2.2】】孝悌之义,忠孝合一
【【2.3】】淑慎其身,宜室宜家
【【2.4】】静柔处下,以柔克刚
【【2.5】】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第三章】】《左传》女性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春秋左传中的女性自我品性探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来源
  
  新文化运动中,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为标志式的被封建礼教压迫和吞噬的人物形象成了鲁迅对“吃人”本质的追问和“改造国民性”的强调。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革命中,以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对解放自我、张扬个性的推崇,推动了时人以文学去感知新文化的人生观,并以其去感受、理解、思考人生。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对“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旧礼教糟粕的质疑中去。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照和反思也推动了文学界研究女性意识、提倡女权的文章和着作的诞生。金松岑就提出过“先文明我女子”的口号。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及相关研究不仅提升了女性的地位,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莫大意义。也影响了大批女子,使她们开始勇敢地走出家庭,争取自由,活跃于历史舞台,展现其丰富的魅力和才能。但也由于模仿西方,背叛传统的激进思想影响,人们过度张扬男女平等,促使现今诸多女子在走出家庭,争取自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将“贤妻良母”、“淑女”、“才女”等优秀传统否定。许多有志之士也因此担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湮没。所以笔者认为重新关照和反思传统文化及传统女性,还原历史中女性的真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原貌,给现时的我们,尤其是我们当今女子的教育和生活,提供积极的历史关照是极具必要性的。而《左传》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左右,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到哀公二十七年的历史。而这段历史正是中华民族文明集大成的阶段,所以《左传》本身就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散文,而其中不仅仅记录了属于男性的历史,更较为真实地记录了在那个时期的女性的生活,所以笔者以为重新审视、关注传统女性和传统文化,《左传》应是极好的研究文本。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以往的《左传》女性研究多着重于女性地位、权利、善恶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推动中国女性地位上升,促进男女平权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侧重点将权利的失去,地位的下降等都或多或少归结于女性从属于男性或被礼教束缚。而笔者对此有不同观点。西周是一个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时代,《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可见宗庙是在具有共同血缘关系上的祖先的族人在精神上的共同尊崇。而《诗经·正月》“赫赫宗周”①,《尚书·多方》“王来自奄,至于宗周”②等记载又可看出“宗”不仅限于血缘关系,也是政权关系。可见“宗法”就是外政治、内家族的综合体。宗法制度是以加强家族内部亲人之间的凝聚力,而外部又以整体实力参政的结合体。因此,宗法将己身、家族与国家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在这样讲求整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之下,女子作为家族的成员,也就是社会之一员,而生存在社会中其言行就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女子一定有其职责和权利。所以,笔者希望能够探析《左传》文本,分析其中女性令人感慨的命运,以窥探春秋时代女性的真实面貌。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能够认知生命价值的情环,也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精神的契机。而研究春秋时代女性的生活,对我们回顾灿烂的文明,传承优秀传统,为当下女性提供参照是极有意义的。
  
  学者们对《左传》女性的研究,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左传》作者对女性的态度,二是对女性“从人者”命运的探求,三是对女性在宗法制下的牺牲的分析,四是对女性才能与贡献的肯定,五是对女性地位的探讨,六是以善恶为标准对女性进行褒贬等。研究内容丰富而详实,对《左传》
  
  女性研究进行了局部深入的剖析,批驳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促进了中国女性的解放,使当今女性较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被重视和尊重,其贡献不言而喻。但同时笔者认为探讨春秋时期女性在礼乐、宗法制下的生存状态也是对《左传》女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探察春秋时代女性在礼乐制度下的义务、责任与承担,也能够为当下的女性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让现今女性在争取自由和权利的同时,对当下的社会风气有所思考,鼓励女性加强自我品性的修持,使女性能够在富于学识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宜室宜家。
  
  三、文献综述
  
  从上个世纪开始,学界对女性的研究可谓超越历代,呈风起云涌之势。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也不断有所创新和突破。其研究又多从政治、经济、思想、礼教或家庭、婚姻或文学人物塑造等方面来进行。部分学者如汪纷玲《中国婚姻史》、高新伟《凄艳的岁月》、杜芳琴《发现女性的历史》、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等就从“女性被礼教摧残,充满精神的苦难,鞭挞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为主旨进行研究;部分学者如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谢无量《中国女性文学史》、伊沛霞《内闹一一宋代的婚姻和女性生活》等又是从女性也是主要的历史创造者,她们即使被一定程度规约,但是仍然拥有一定的权力,并能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价值所在为重点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如周淑舫《谈<左传>描写的正面女性形象》、于淑华《<左传>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等是以“善恶为准则,对女性的行为进行褒贬扬弃”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对百年以来中国女性的解放,女性地位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历史中女性身份的确立也起到了开创性的、丰富性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我们的女性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①《礼记·礼运》:“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②等描述了社会共建义理的一面,因此笔者认为在西周、春秋这样的历史时期内,人们的生存、生活,不是只有被礼教束缚的一面。可见先人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礼乐与宗法框架下的社会,也是一个将个人、家族与国家凝聚为一体的社会。及至春秋时期,礼乐的社会义理在一定程度上被否定,甚至被破坏,但是我们依然能确定其并没有被破坏殆尽。从《左传》、《礼记》、《仪礼》等古籍上看,礼教对整个民族即使有所束缚,但依然可见当时的人们在礼教下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虽然也有其无奈的悲情,但也有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喜乐,而女性亦然。
  
  据此,笔者将结合西周礼乐文明关照《左传》时期女性的人生百态,探讨礼乐文明在那个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同时也将在这个范围内沿袭以下前人的研究。
  
  1.学界的女性研究成果学界对女性的研究关注度可谓盛况空前,着名学者徐天啸在《神州女子新史》中写道:“古来奇女子对于国家未尝无事业,即亦未尝无密切关系。苟汇其事实,集厥大成,蔚厥大观,可成一部庄严灿烂优美圆满之女史。”其极力倡导女权,认为20世纪将是一个由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世界。书中充满了对女子贡献的肯定和赞扬,此书也对中国女性解放,男女平等具有重要意义。而美国学者高彦颐的《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一书则认为许多学者所认定的“女性受压迫”这样的论调一开始就是有问题的。所以,作者在书中认为“闺塾师”这个无论是自由还是被限制的集体,都应是历史的主体,她们都通过自身的才能与特权创造出各自的生命空间,实现自我满足凸显生存意义。此书论述了女性的主体地位。伊沛霞《内闹一一宋代的婚姻和女性生活》一书则从女性在庆典祭祀、侍奉长辈、养育子女、内闹争宠、守节另嫁等方面展示了一个动态的女性生活场景,在生活中她们有喜乐、苦恼、和谐、痛苦,她们虽然被放置在一个弱势的地位,但是她们并不是简单顺从一切,而在狭小的自由空间中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表现出聪明才智和美好品德,获得认同。此书对宋代女性的才能和品德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高世瑜《唐代女性》一书虽有史料欠缺有待考证的地方,但是书中将上层女性与下层女性分别论述,认为唐时礼教较为松弛,女性在财产、婚姻、教育、社交上都拥有一定的自由和权利,因此当时的女性开朗、勇敢,是中国女性中幸运的一群。此书对不同阶层女性的生活背景进行了针对性论述。顾丽华的博士论文《两汉女性生活情态研究》从社会规训对女性的影响,现实中女性的风貌等方面展示出女性在法律、宗法、自我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所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对自两汉以来历史中文采斐然,命运的不可控等作了考察,肯定了女性的文学创作是“正宗文学的核心”.孙康宜与魏爱莲合编的《明清女作家》探讨了女性范畴内部被发现和欣赏的文学世界。另外相关论着还有李贞德、梁其姿主编的《女性与社会》、美国学者曼素恩的《缀珍录一一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女性》崔绣景博士论文《清后期女性的文学生活研究》、陈昭容的论文《周代女性在祭祀中的地位一一青铜器铭文中的性别、身份与角色研究》、柏文莉《性别和帝国:从元代看中国》等。
  
  2.先秦女性研究成果诸多学者的女性研究对象涵盖各代,也从不同角度对先秦女性进行了关照,但大多数学者在着作中多只为保持体例完整而撰写少数章节,并没有过多深入论述,而且论述侧重点各异,如谢无量《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第二章对周代女性文学进行探讨;杜芳琴在《中国历史中的女性与性别》一书中撰写《父系制延续与父权制建立:夏商周女性与社会性别》一文第二章论述了父权制下的女性空间、职责、婚姻、家庭、生育的定位;任寅虎《中国古代的婚姻》中以封建婚姻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个别章节中,女性只作为婚姻的主体被提及,并没有对先秦女性给予详述;陈东原《中国女性生活史》在第二章中分析了先秦女性在宗法、礼教、婚姻中权利地位的被束缚现象,强调女性的受害者形象,对女性的命运充满同情;郑慧生《上古华夏女性与婚姻》一书则多对古籍史料进行分析,在9一一12章中对周代嫡庶制、女性地位沦落、婚姻制度、婚姻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切是父权、封建制度、男性束缚女性造成的,“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从商代到周代,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巩固,女性地位是急邃的降落了”①;虞蓉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批评》在第一章第一节中论述先秦三代“女子善怀”的文学创作,对女性的才情予以肯定;焦杰的博士毕业论文《<易><礼><诗>对女性的定位一一西周至两汉主流女性观》
  
  以先秦三种书籍为基础来考察礼乐制度和儒教观念下乾坤、阴阳、尊卑的男女和淑女的定位来分析,进而阐述周代、两汉的女性观;白路的博士论文《先秦女性研究一一从社会性别视角的考察与分析》研究了父权制社会性别制度下周代女性沦为历史的陪衬,成为沉默者;吴晓红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一一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对《诗经》时代女性的不懈追求予以肯定。
  
  3.《左传》女性相关研究而关于《左传》女性研究的论着则相对较少,期刊论文则有近百篇。代表性的有何新文《<左传>人物论稿》则在人物形象系列论一章中对女性进行了论述,客观评析了《左传》女性的地位、才能、不满等,但并没有深入剖析;高方《<左传>女性研究》一书中作者以人性之美及身份之无奈还原当时女性复杂的生活,对她们美妙的身姿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与悲悯,尤其是对夏姬的论述,有理有据,对其无奈沉沦背负“淫妇”骂名的翻案,非常值得深思。另外还有期刊周淑舫《谈<左传>描写的正面女性形象》认为尽管在各种各样的封建重压下,尽管活动在有限的天地,我们依然能看到她们所表现出的才智与品格,值得我们颂扬;周海霞《束缚与保障:“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下的春秋女性婚姻》认为春秋时期礼制虽有强化,对女性己有束缚,但同时亦是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的婚姻保障;汪云香《许穆夫人和她的三首爱国诗》分析了许穆夫人及其作品,考察了她的远见卓识、刚柔并济与昂婉的爱国风采。
  
  通过查阅,笔者发现概览的《左传》女性研究在分析女性与“礼乐”、“宗法”的关系时,少有论述“礼乐”、“宗法”对女性的积极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极有必要对《左传》女性进行新的关注,进而对当时的女性进行深入考察,考察她们在礼乐、宗法之下的生存状态,她们的权利、义务、责任,她们的修养,她们令人慨叹的命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